02.02 福岛核事故后土壤污染净化的经验教训

福岛核事故后土壤污染净化的经验教训

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日本当局决定在受放射性污染影响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净化工程。2019年12月12日,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下的《土壤》(Soil)期刊发表题为《福岛核事故后的景观净化效果综述》(Effectiveness of Landscape Decontamination Following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A Review)的文章,汇编了有关该主题的大约60篇科学研究结果,概述了采用的土壤去污策略及其潜在效果,旨在提供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补救教训。

土壤净化工作于2013年开始,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优先区域的净化工作,即事故发生后于2011年11月撤离的11个市(1117 km2的特殊去污区)和受影响较小但辐射水平仍然很高的未撤离的40个市(7836 km2的密集污染调查区)。净化活动主要针对农业土壤和居民区。日本当局清理耕地的主要方法是将土壤表层厚度去除5cm,从而使处理区的放射性铯浓度降低约80%。去除表层的最上层部分被证明是处理耕地的有效方法,但使日本政府花费了约240亿欧元。这项技术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运输和在核电站附近存储数十年的废物,而这是在2050年将其运往福岛县以外的最终处置场之前必须采取的步骤。到2019年初,福岛的净化工作已经产生了大约2000万m3的土壤废物。

对净化效果的研究表明,有必要在流域范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免在整治活动结束后,流域源头再次受到污染。尽管去污对当地居民放射性剂量率的影响仍然是文献和当地社区争论的主题,但特殊去污区的户外工作人员受到的长期辐射剂量仍可能超过1 mSv/yr。文章建议未来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净化农业耕地复垦有关的问题;监测森林资源中放射性污染对流经该区域的河流的影响;净化后居民的返回及对该领土的重新使用。总体而言,研究人员认为,需要对核事故后的补救经验进行总结,这可能对将来在地球某处发生类似的灾难至关重要。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01期,廖琴 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