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自斷一臂,希特勒為何要除掉二戰中赫赫有名的隆美爾?

陳琦


在素有普魯士貴族軍事傳統的德國,隆美爾其實是一個草根,同樣,在一戰後混亂的德國政壇,希特勒也是一個從底層爬起來的草根。草根和草根本來是惺惺相惜的,而背叛這種好感和信任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平凡少年

一戰時期的青年軍官隆美爾

1891年11月15日星期日中午,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巴登-符騰堡邦的海登海姆,他的爺爺,父親都是數學老師,外公是巴登-符騰堡邦地方行政首長卡爾·馮·盧茲。這樣的出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和軍隊沒有多大聯繫。因此在一堆名字裡有“馮”的軍人世家出生的將軍面前,隆美爾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1910年7月19日,隆美爾參軍,加入了駐韋因加爾滕的符騰堡皇家陸軍“威廉一世皇帝”第6步兵連,成為下級軍官候補生(Fahnenjunker),做了半年勤務兵以後,於1911年3月進入了普魯士王國但澤皇家軍官學校。1912年1月27日,隆美爾獲得少尉軍銜,並回到了第124步兵團,主管新兵的訓練工作。1914年3月,被調往駐烏爾姆、與第124步兵團一樣同屬第27步兵師的符騰堡皇家陸軍第3野戰炮兵團),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又轉回第124步兵團,擔任第2營第7連內的一個排長。

一戰爆發,隆美爾所屬的第124步兵團隸屬威廉·馮·普魯士指揮的第5集團軍第13軍第27師,1914年8月22日,隆美爾首次實戰,在波雷村裡與法軍對壘,卻因為胃疼昏厥。最初實戰的隆美爾常常因為胃疼,體力不支,打盹等原因,無法取得良好表現。1917年10月26日,在被調入符騰堡山地營,和意大利人的作戰中,隆美爾率領500人的部隊,僅以5人陣亡、20人負傷的代價將9,000名意大利士兵俘虜,並且在後續的追擊戰中表現出色,擴大戰果,由此獲得了藍色馬克思勳章。不久後,一戰結束了,德國戰敗,雖然在大裁軍中,隆美爾被留下,成為軍校教官,但是像他這樣的軍人一抓一大把。如果沒有希特勒,可能也就是平平庸庸到退休了。

時來運轉

第一次見到希特勒時候的隆美爾,左一。

1933年1月30日,德國納粹黨黨魁阿道夫·希特勒被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為總理,童年10月10日,隆美爾晉升少校,轉調駐戈斯拉爾的第17步兵團擔任第3營營長。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訪問戈斯拉爾,隆美爾的部隊擔任了儀仗隊,這是他首次和希特勒見面。隆美爾非常堅持原則,在閱兵時就警衛問題和黨衛隊發生過爭執,這給希特勒留下了最初印象。1936年9月,隆美爾擔任紐倫堡黨大會的護衛部隊指揮官。大會上,希特勒要求——“在我之後最多隻能有六輛車跟著”,因此隆美爾嚴格執行軍令,派坦克裝甲車擋住道路。希特勒知道這件事以後,開始關注這個普通的軍官。而次年,隆美爾結合自己在軍校擔任教官期間的經驗和理論研究,出版了《士兵突擊》,當時相當暢銷,共賣出50萬本,而由於書中的一些理論和理念,符合閃擊戰思想,由此,被希特勒器重。

後來,在軍旅中的隆美爾一直被德國陸軍老牌貴族所鄙視。只有一個人器重他,那就是希特勒。隆美爾在寫給妻子寫的信中這樣說:

“聽說我快速的晉升是因為元首在幫我說話,你也知道我對此有多麼高興,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行動能獲得元首的肯定。”

1939年8月25日,隆美爾被任命為元首大本營管理部部長,擔任平時希特勒的貼身護衛。童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隆美爾非常欣喜,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希望能指揮裝甲師,因為裝甲師是當時最具有戰鬥力的不對,但是陸軍人事部長反對步兵出身的隆美爾指揮裝甲部隊,最後,隆美爾去求見希特勒,經希特勒特許,如願以償。1940年2月15日,被任命為新組建的第7裝甲師師長。他沒有辜負希特勒的信任,戰爭中,近乎瘋狂地衝在最前面,被德軍內部稱為“全德軍中位在最西邊的師。”,快速穿插,多次突襲,甚至無視命令一路向前,俘虜敵軍97,000人,繳獲坦克與裝甲車458輛、各式火炮277門、反坦克炮64門、卡車4,000至5,000輛、轎車1,500至2,000輛、牽引式車輛1,500至2,000輛、巴士300至400輛和摩托車300至400輛,擊落敵機52架,繳獲12架。造成己方628名士兵陣亡、296名失蹤和42輛坦克損失,比其它師損失要大三倍左右。

攻佔法國後,閱兵式上的少將隆美爾

對於他的戰國,德軍軍方戲稱:“隆美爾是希特勒從小培養的將軍”,陸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大將評價:“不聽命令,腦子發瘋。”, 直屬上司赫爾曼·霍特評價:“若隆美爾要作為軍長,必須累積更多經驗和出色的判斷力。” 這些評價多是負面的,只有納粹人士欣賞他的勇武和激進,更重要的是,對希特勒的命令執行的堅決果斷。

戰神之路

非洲兵團司令隆美爾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軍軍長,依舊是猛攻性格,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在加查拉戰役中大獲全勝,繳獲盟軍半數以上物資,塑造了沙漠之狐的神話。希特勒大為感動,將其擢升為元帥,隆美爾是德軍中極其少有的,在3年內從少將升為元帥的高級將領,幾乎是坐著火箭上升的。要是沒有希特勒的器重和提拔,他是不可能獲得這麼多機會,取得這麼多戰果的。

面對各種老牌軍人的鄙視,希特勒也需要一個自己的愛將,因此他不惜餘力,動用全國所有的媒體資源,竭力渲染隆美爾的戰國,宣傳他的能力,要將他打造成納粹的戰神。

然而,希特勒本來就在北非不打算大幹一場,隆美爾過度的軍需消耗並不符合德國對蘇,對英的戰略計劃,因此,當他在非洲打造了自己的神話以後,補給就跟不上了,很快就被反撲,隆美爾也被調回西線加固大西洋壁壘。他和希特勒的情感上的裂痕,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產生了。作為一個倍受希特勒恩寵的職業軍人,他一方面不贊同希特勒不科學的兩線作戰政策,知道這樣不可能取勝,另一方面,又不敢忤逆希特勒。

冒險選擇

國葬,隆美爾的靈柩被蓋上國旗,用炮車拉走

1944年,納粹德國經過希特勒的一大通折騰,大勢已去,檣櫓之末。雖然倍受希特勒恩寵,但是作為職業軍人,隆美爾面對帝國和人民承受的災難,也是痛心疾首,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的好友,卡爾·史多林、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和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決定組織起來,策劃刺殺希特勒,他們拉攏隆美爾加入反抗陣營。

大家需要德國最具威望的英雄,而本來最具威望的並不是隆美爾,是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將軍,然後1942年以後他被轉入後備役,現役軍人中,威望最高,名氣最大,如果一旦倒戈,對希特勒的面子傷害最大的,只有隆美爾。

面對朋友的動員,隆美爾選擇了為國家,而不是為元首。他同意“拯救德國”,但是,不贊成“刺殺希特勒”,但是不是因為感性原因,而是因為理性考量,他的兒子回憶,父親認為:“這樣將會引發內戰,將造就一個烈士,並使得戰爭顯得是因為希特勒被謀刺而導致德軍的失敗。”(凱特爾回憶錄)而且隆美爾甚至還做出過開放西線,讓英美盟軍順利進入德國的策劃。

刺殺希特勒行動失敗後,各種證據指向隆美爾參與了行動,任何人都可以背叛希特勒,然而當希特勒知道隆美爾的背叛的時候,不淡定了。

職業軍人古德里安和倫德施泰特,一向就不爽隆美爾,將其視為軍方的“恥辱”,希望先開除他的軍籍,再審判,而希特勒處於士氣和麵子考慮,最終安排隆美爾自殺,給了他一個看上去體面的結局。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優秀的軍人是政治家的鷹犬,隆美爾命運的輝煌源於戰爭帶來的機會,而這個將星的隕落,也逃不了時局的急轉直下。嚴格的說,是惡魔給了一個認真努力的人登上將帥神壇的機會,他在這個位置上突然覺醒,打算放下屠刀,而為此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多少人至今羨慕和佩服隆美爾的原因吧,作為一個將領,他對元首盡到了自己的本分,而作為一個德國人,他為他的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隆美爾在他生命最燦爛的時刻,像煙花一樣綻放,雖未馬革裹屍,也是得償所願。


HannibalLecter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隆美爾試圖背叛希特勒。

對於普魯士傳統的容克貴族軍官來說,只要宣誓效忠於誰,就必須堅持到死。

當時希特勒是德國的元首,所有軍人都要宣誓效忠他。

那麼明知道希特勒有問題,軍人也應該效力到最後一刻,絕對不能叛變。

對於容克貴族軍官來說,背叛是軍人最大的恥辱。

隆美爾不是貴族軍官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普通的老師。

所以,隆美爾成為元帥以後,一直被德國貴族軍人集團有所排斥。

到了1944年,隆美爾被希特勒處決。

原因很簡單,隆美爾參加了反叛集團,也就是施陶芬堡伯爵那一夥,參加行刺希特勒。

納粹上臺以後,德國軍方和政界都有不少人反對。

然而,在納粹二戰初期連續的勝利下,這些人轉而中立態度。

到了1943年,不不要說隆美爾這種元帥,就連普通士兵也意識到德國很可能會戰敗了。

隆美爾早在一戰期間就戰功卓越,曾因在意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獲得藍色馬克斯勳章,當時他還是低級軍官。

二戰期間,他又是從第7裝甲師師長一步步爬上去的。

所以,隆美爾在德軍30多年,認識很多人,是德軍元老人物之一。

其中一些人比如反抗希特勒的“黑色樂團”組織的很多骨幹,就是隆美爾的朋友。

“黑色樂團”多是邊緣人物,比如曾經擔任過國軍總顧問的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將軍(比利時總督)。

這些人計劃推翻希特勒,向英美服軟,然後一起對付蘇聯。

在他們看來,英美會給出較好的條件接受德國的投降,總比最後被打的無條件投降要好。

這些人的實力有限,尤其缺乏軍方的強力人物支持。

開始,他們拉攏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1941年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入夥。

但是,這個元帥在1942年因批評希特勒,被強制退休了。

所以,他們在1944年拉攏隆美爾。幹掉希特勒以後,他們讓隆美爾出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

以隆美爾在德軍的崇高威望,是可以服眾的。

隆美爾開始是不願意反叛希特勒的,但他的主要觀點和這夥人是一樣的。

在盟軍諾曼底登陸順利地進行時,隆美爾曾對非洲軍的老戰友說道:“克魯格元帥與我已發給元首一份最後通牒,說明軍事上我們無法打贏這場戰爭,他必須作一個政治決定。....拒絕的話我就開放西線,英美聯軍必須在俄國人之前抵達柏林。”

隆美爾知道德軍已經必敗,軍事上已經無法挽回。

出於保護德意志民族考慮,隆美爾雖不贊成暗殺,卻也默許了這個計劃,也就是參加了反叛集團。

7月20日政變失敗了,隆美爾就很危險了。

對於德軍來說,背叛一定是要處決的。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被捕後絞死,施陶芬堡伯爵被槍決,等等。很多人知道隆美爾的事,自然死路一條了。

希特勒還有顧慮:以叛徒罪名處決威望極高的隆美爾,會大大影響德軍士氣。

10月14日,希特勒派兩個使者來到隆美爾的住所,給他兩個選擇:

第一上軍事法庭審判,隆美爾的幕僚人員將會被逮捕,家人被牽連。而且,隆美爾一定會被判有罪後槍決或者絞死。

第二,隆美爾自殺。他的家人將會得到德國政府保障的一筆養老金,隆美爾還會享有戰爭英雄逝世的國葬榮譽。

隆美爾沉思幾分鐘後,選擇了第二種,服下了氰化物膠囊。

隆美爾整理好自己的制服,戴上所有的勳章,拿著元帥節杖,從容吃下膠囊。

幾秒鐘後他就死去了,速度非常快。

目睹這個場面,希特勒派來的使者中的一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隆美爾死後,希特勒也沒有食言,

德國官方宣稱隆美爾死於心臟病,希特勒下令於10月18日舉行盛大的國葬來哀弔隆美爾,家人都被當做烈士家屬善待。


薩沙


1944年10月14日,53歲的隆美爾服毒自盡。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這名“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他是希特勒的臂膀,卻被希特勒授意自殺。


確切的說是隆美爾自己在作死

隆美爾在一戰中就暫露頭腳,功勳卓著,四次獲得軍功勳章。這麼優秀的軍官很快被希特勒看中,隆美爾從此有了希特勒這座大靠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希特勒讓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 1940年2月15日,希特勒升任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該師於法國戰役期間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隆美爾充分發揮了他的戰術天才,取得了赫赫戰功。

  • 一路上的飛昇,讓他難免自傲,不覺就會得罪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角色。

隆美爾在德國陸軍高層人緣太差。 隆美爾是個低情商,性格怪癖又不聽指揮,於同僚們格格不入。天長日久他遭到了許多德國高級將領的憎惡和妒忌。隆美爾非軍官團出身,一個沒進過總參謀部的人竟被越級提拔,還拿到了最高勳章“藍馬克斯勳章”。關鍵是他是一個還沒有打過敗仗的元帥,受希特勒特別恩寵,這在德軍的高層並不受歡迎。

隆美爾經常跟同僚和上級鬧翻,四面樹敵。克魯格挖苦隆美爾說他是“只指揮過一個軍的元帥”。

在隆美爾擔任希特勒遊行時的負責人期間,他成功得罪了納粹黨魁馬丁·鮑曼,鮑曼是希特勒的秘書,納粹政黨的幕後實權派。隆美爾得罪他的過程是,隆美爾在執行希特勒命令時,禁止其他人跟隨希特勒一同出鏡,大庭廣眾之下的馬丁尷尬了。他是個陰謀家,他認為一切規定都是針對別人的,自己就該有特權,任何人無權干涉,自己本來就看不起隆美爾,他算老幾?竟然當眾指責自己。馬丁心中羞憤惱恨,他把這一幕狠狠地記在心裡,伺機報仇。在希特勒做出逼迫隆美爾自殺的決定裡,鮑曼毫不留情地助力一把。


  • 隆美爾是個寵妻狂魔

在他眼裡妻子高過一切,把妻子寵成潑婦也在所不惜。他說:“背叛妻子就等於背叛自己的生命”。隆美爾在外作戰期間,每天都給妻子寫情書,僅在北非期間就寫了1000多封。寵妻寵的沒原則,他的妻子只要和其他軍官夫人關係不好時,隆美爾就發動一切力量排斥妻子的“敵人”,因此隆美爾得罪一些高官,例如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毫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再者如果他的妻子露西要干涉軍隊的人事,隆美爾也任由她所為,後來竟讓反希特勒集團頭目在自己身邊擔任參謀長,這簡直是自掘墳墓。


隆美爾受到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的牽連而被迫服毒身亡

導火線,“7.20”事件:1944年7月20日中午12點30分,反希特勒集團成員把炸藥包藏在希特勒開會的地下室,炸藥包被希特勒的助手隨手放到了會議桌另一邊。炸藥包準時爆炸,一些高級將領直接被炸死,幸運的希特勒卻逃過一劫。 接著是大肆地調查抓捕兇手。隆美爾被成功誣陷,警察首領希姆萊在整理兇手名單的時候,故意寫下了隆美爾的名字,交在希特勒手中。


反希特勒集團在刺殺希特勒之前,曾告知過隆美爾,刺殺成功後,請隆美爾主持德國大局。 此時的隆美爾有點類似朱元璋的開國元勳李善長,他對此沒有表示肯定,也沒有檢舉,蛇毒兩端。

最後,反希特勒小集團在酷刑下把隆美爾給供了出來。沒有任何人替隆美爾洗白,隆美爾到死一無所知,他在全身心陪老婆露西。

希特勒萬萬沒想到自己親手扶持的將軍,竟然背叛了自己,驚恐,心痛!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授意隆美爾自殺謝罪,隆美爾為了避免軍事法庭上連累自己的愛妻,果斷執行。



這位戰功赫赫,萬人尊崇的將軍,最終死於自己最崇拜的希特勒的授意下,最後一次執行了他的命令。希特勒保全了他的妻、子,給了隆美爾體面的國葬,


小姐姐講史


隆美爾實在德國的720事件後,被希特勒賜死的,直接原因是在一份被搜出來的密謀分子準備的政府名單中,隆美爾被列為了後來的德國總統。

隆美爾對於希特勒十分忠誠,就算是後來也是試圖通過自己苦口婆心的說服,來改變希特勒的主意,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

應該說,希特勒對於隆美爾有知遇之恩,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在10萬國防軍時代保住了飯碗,但是一直就是在部隊和軍校中任職,而當希特勒上臺以後,隆美爾根據自己在一戰中的經歷寫成步兵攻擊一書出版,這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並且把隆美爾任命為自己的警衛隊隊長,並且晉升為少將。

隆美爾在兢兢業業的保護希特勒的同時也在認真的琢磨現代戰爭的變化,等到了波蘭戰役以後,隆美爾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且開始在法國戰役中的魔鬼之師。後來,隆美爾又在北非達到了個人生涯的頂峰,同時晉升為陸軍元帥。


隆美爾對於大西洋沿岸的防禦工作抓的很緊,尤其是法國海岸。

但是到了北非戰役失敗以後,隆美爾按照希特勒的話說就是成了失敗主義分子,多次建議希特勒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均遭到希特勒的斥責,這個時候開始隆美爾和希特勒之間開始出現裂痕,而到了720事件以後,由於隆美爾和密謀集團有一些接觸,而且據說是被作為以後政府的總統,在希特勒對於密謀集團的大清洗中,隆美爾被希特勒賜死。

應該說,隆美爾對於希特勒一直是忠誠的,並沒有參與刺殺行動,主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對於隆美爾的知遇之恩,而且隆美爾不是出身在普魯士貴族家庭中,在軍隊中沒有太深的根基,憑藉著個人的驍勇善戰當到了元帥,但是這些都是希特勒有意無意的提攜,比如隆美爾就任裝甲師的師長就是希特勒幫了忙,本來陸軍總部是打算把隆美爾排到山地部隊任職,這個決定十分合理,隆美爾長期都在步兵部隊服役,而且一戰中在山地作戰行動中表現十分出色,現在從元首警衛部隊中調職,去山地部隊任職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隆美爾是希望去裝甲部隊,雙方僵持不下,最後是隆美爾走了上層路線,希特勒出面干預,這才有了後來第7魔鬼裝甲師。這一點隆美爾是十分清楚的。

就算是後來在北非戰役失利以後,隆美爾認為戰爭不可能打贏的時候,隆美爾對於希特勒也只是限於力諫,通過一切和希特勒見面的機會,勸說希特勒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戰爭,但是對於希特勒交代的工作還是盡心盡力的完成,德軍的大西洋壁壘,在隆美爾的監督之下,比原來有了極大的加強,而且隆美爾想盡一切辦法要抵抗盟軍的進攻,而不是像他說的要敞開西線,可見隆美爾對於希特勒還是忠誠的。

不過,忠誠歸忠誠,隆美爾還是和一些密謀分子有了一些接觸,但是隆美爾還是不同意採用暗殺的手段,一方面是知遇之恩,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一戰的失利,普通的德國軍人都認為是被從背後捅了一刀,而如果暗殺希特勒,那就在背後捅了一刀的行為,作為德國軍人是不願意有這個名聲的。但是,到了720事件以後,希特勒的清洗行動的原則就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這種情況下隆美爾被賜死,也就不奇怪了。

隆美爾在法國的參謀長斯達派爾,這個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密謀分子,隆美爾同意並參與了720事件的說法就是他說的,而且這個人後來說過,在戰後的德國如果要有所地位,就必須要和720事件有所關聯。可以說,隆美爾參與刺殺的一些神話,是這個人編造出來的。


斯達派爾戰後活了下來,後來成為北約中歐地面部隊司令。而且在720事件的幾個核心成員中,只有他活了下來。隆美爾認為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的說法也是他提出來的。


紅色手電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湧現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將領,比如軸心國的代表之一德國,就有所謂的“三大名將”。而三大名將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有著“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了。但令人稱奇的是,有著高超戰略戰術的隆美爾並非出身自軍人世家,反倒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起初隆美爾對軍旅表現得毫無興趣,就連他的軍事啟蒙,加入浮藤堡王國皇家陸軍也是在他父親的威逼利誘下才得以進行。

不過自從加入了軍旅以後,隆美爾的才能終於被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甚至還在戰後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步兵攻擊》。而正是這一次的經歷,讓這個中級軍官進入了希特勒的視野,並就此飛黃騰達。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將軍。在1940年,作為裝甲師的指揮官,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德國軍隊的指揮官。在這裡,他的戰術指揮天才甚至被盟軍所認可。

雖然希特勒是隆美爾的貴人,但隆美爾的身份卻著實與小鬍子關係不大。他直到死都是國防軍中的一分子,並且時刻以一名國防軍軍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北非戰場取得輝煌勝利並一舉奠定自己“沙漠之狐”美譽的時候,隆美爾就下令,不得隨意虐待侮辱被俘的英國士兵,而且他也拒絕了有計劃屠殺戰俘的命令。此舉讓遠在狼穴的元首氣惱不已,但礙於隆美爾出色的指揮能力,又加上不少國防軍高官的斡旋。這一事件總算沒有將隆美爾置於危險境地。

可他與希特勒之間的間隙卻由此而種下。1943年,隆美爾本來有一次完美的脫身機會,可以讓其與古德里安一樣躲過血雨腥風的劫難,但隆美爾最終還是與幸運女神失之交臂。短短5個月以後,他重新登上了法國沿海城市,幫助希特勒構建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也正是這一命令,讓隆美爾徹底登上了死神的末班車。

1944年7月17日,隆美爾駕駛的汽車被一架英國飛機襲擊,隆美爾受了重傷。他立即被送往醫院,然後被送往德國接受治療和康復治療。三天後,發生了針對希特勒的暗殺事件。在調查和取證之後,有人提到了隆美爾的名字,讓他參與了這個陰謀。

很多人都認為隆美爾的死是受施陶芬貝格的連累,後者策劃了令世人震驚的瓦爾基里行動。本來希特勒是躲不過那個精心設計的炸彈的。但命運似乎在最後一刻眷顧了這個獨裁者。被移動的炸彈+厚重的橡木桌子救了希特勒一命。希特勒及其黨羽迅速的包圍了國防軍總部,並派遣柏林的蓋世太保大肆逮捕可疑分子。連同施陶芬貝格算在內的很多人倒了大黴。

而最無辜、也最倒黴的一個,就是我們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他被指控參與到了刺殺事件,而且作為同謀者,對他處理方式也很簡單:體面的死去。

正如隆美爾的兒子回憶那樣:兩位將軍到隆美爾家裡討論工作,隆美爾與兩位將軍會面很短的時間之後,他上樓了,他15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跟著他上樓。

“我必須告訴你的母親”,他慢慢地說,“我將在15分鐘內死去” 。他很平靜,繼續說:“靠自己人的手去死是很難的,但是別無選擇,但房子被包圍了,希特勒指責我叛國罪,鑑於我在非洲的戰績好,元首給我一個體面的死法”。他諷刺地說,“我有機會死於毒藥,兩位將軍帶來了它們,它在三秒鐘內致命。如果我接受,通常的步驟,他們將不會對我的家人採取”。也就是說他甚至被威逼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要送隆美爾上軍事法庭,而他的親人也會受到連累。這就是隆美爾接受的交易。他用自己的死保全了家人,他的工作人員也將變得安全。但他必須喝一種速效毒藥。

隆美爾離開了。他把他的戰地元帥的指揮棒帶到車上,握著他兒子和他助手的手,然後進入兩位將軍的車裡。他們開了幾百米進入樹林裡的空地,隆美爾喝了毒藥。隆美爾喝的毒藥是希特勒派蓋世太保送去了一瓶氰化鉀。四天後,他受到了國葬。

而當時的德國四面楚歌,節節敗退,正是用人之際卻殺害有經驗的名將,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即便是隆美爾參與到瓦爾基里行動,也只不過是知情不報而已,他如果真的想反希特勒,也不會乖乖的呆在柏林。

唯一的解釋就是希特勒早已對這位曾經的愛將失去了信心,並就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實施報復。因為隆美爾估計了一個錯誤的登陸地點,失土者死,在希特勒看來,除掉隆美爾真的沒什麼二話了。


雷姐的機械空間


隆美爾之所以會被處死,主要是他捲進了施陶芬貝格策劃的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也就是著名的7·20事件。對於任何統治者來說,反叛都是不可饒恕的,哪怕隆美爾是希特勒的愛將。

1944年初夏,蘇聯紅軍攻入波蘭領土,並強渡尼斯河,逼近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盟軍亦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納粹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局勢,失敗已經可以說不可避免。於是以施陶芬貝格上校為首的一批國防軍軍官,策劃了7·20事件,打算先刺殺希特勒,然後推翻納粹黨的統治。

在7·20事件開始前,施陶芬貝格他們暗中串聯了很多人,不過儘管有許多軍官加盟進來,可是也有許多人猶豫不決。為了計劃能夠順利實行,施陶芬貝格決定去見一見隆美爾,希望可以說服隆美爾,並借用他的名頭來召集聚攏更多的人加入。不過,隆美爾對於施陶芬貝格的計劃態度十分曖昧,沒有做出直接贊成,只是說希望事情能夠比較順利。

雖然沒得到想要的全部,但施陶芬貝格還是返回德國,繼續準備。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施陶芬貝格安放的炸彈威力不小,會議室房頂倒塌,牆皮剝落,窗框橫飛,橡木桌被掀到了空中。正在會議室的24人當中,有4人當即身亡,3人重傷。但希特勒卻死裡逃生。鎮定下來的希特勒,盡顯梟雄本色,迅速控制住了局面,並開始了血腥的鎮壓。德國軍官團更是被清理的重點,國防軍總司令部和陸軍總司令部共有60名軍官被判處死刑;20名將軍在謀殺希特勒事件中被處決;在防衛區和前線有無數國防軍成員被捕,數百名各級軍官被判處死刑。

隆美爾也因為對施陶芬貝格的行為知情不報,態度曖昧,也被希特勒清算。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藥給隆美爾。之後不久,隆美爾服毒自盡。


東斯坦因


希特勒從一個小人物一舉成為第三帝國的元首,二戰的始作俑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還機緣巧合的躲過了40多次暗殺,使他傳奇一生又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最為轟動的一次要算1944年7月10日史陶芬伯格上校的暗殺行動了。

刺殺未遂,希特勒將一百多人處死。

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元帥。

大家唏噓不已的同時,也一定會有疑問,他為什麼要參與刺殺行動?

既然涉及刺殺行動,為什麼還要為他舉行國葬呢?

帶著這些疑問,查閱各種解密的史料,以及的為人處事,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背後的故事。

他是傳統的職業軍人,沒有從政的想法。

他出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少年時代喜歡數學和機械,書生氣十足,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中學畢業後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從報名參加德國陸軍,到進入軍校學習,平平踏踏,沒有什麼遠大的政治抱負。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出色的軍事才能開始顯現。他寫的《步兵進攻》一書,對傳統的步兵戰術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他提倡快速、有效的機動,是未來步兵的發展趨勢。

這些理論得到XTL的賞識和重視,隨後被任命為元首大本營衛隊長。

隆美爾從普通一兵,一步步走向人生頂峰。

雖然戰功赫赫,但也離不開XTL的重用和提拔。

在德國人的傳統思想裡,是很講究知恩圖報的。

怎麼會對自己一直有幫助的人痛下殺手呢?

他就是一個武將,猛將,關注軍事。對其他,不感興趣。

1940年初,作為德陸軍裝甲第7師的師長,開始進入他的輝煌生涯。

侵略法國的戰爭中,他率領第7師一馬當先,快速突進法國。

成為德裝甲師中戰績最輝煌的一個師。最先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戰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閃電奔襲行動。

他身先士卒,常不顧個人安危,率領先頭部隊衝鋒在前。

經常將第7裝甲師的大部隊甩在身後很遠,而後不得不返回去尋找這些部隊。

侵法戰爭,他榮獲了一枚由希特勒親自頒發的武士十字勳章。

這是他們彼此信任的最好見證。

1941年2月6日,剛剛晉升為上將,又被任命為非洲軍團司令,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大規模裝甲部隊機動作戰的魅力。

他得知英軍王牌第7師開始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取代它的是全由新兵組成的第2師。

機會稍縱即逝,他沒有等待部隊集結到位,就帶領一個德軍師和一個意大利師組成的混合縱隊,向英軍發動了進攻。

攻擊太突然了,進攻速度太快了,英國人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結果,一個星期不到,英軍就撤退了近300公里。

又過了一個星期,將英軍全部趕回埃及境內。

他的指揮能力已經達到無人能敵的地步了。他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而且常常從被動變為主動,以少勝多,作戰靈活而多變,於是被人稱作“沙漠之狐”。

為了表彰他在北非戰場所取得的偉大功績希特勒L晉升他為元帥。

此時的隆美爾已經到達了其人生的頂峰,他喜歡軍事、專注軍事、享受軍事。

對於特別專注一件事的人來說,我們都能理解,是不會再去分心做其他事情。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在推翻希特勒這件事上,於公於私他都不會去做。

不認同希特勒瞎指揮,但也不反對暗殺。

1942年的阿拉曼戰役,還在修養的他重新派回非洲戰場。

1943年3月,眼見北非戰場已無起色,希特勒將他召回德國。

1943年7月,又被希特勒任命為駐意大利北部的集團軍司令。

1944年1月將他調至法國北部擔任B集團軍群司令。

這些頻繁的調動,除了德國戰事不利的因素外,XTL的瞎指揮讓職業軍人的隆美爾多少有些厭煩和看不慣。

他也就是看不慣,沒有推翻希特勒的想法。

首先,他對希特勒有知遇之恩,希特勒也信任他的指揮能力,倆人沒有大的矛盾;其次,他此時已獲得令人仰慕的地位,也沒有政治野心,沒必要那麼做。所以,對推翻不推翻XTL這個問題上,他報以無所謂的態度。

一些下級軍官可沒有像他這樣安於現狀的想法。

他們是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們要推翻希特勒,成立新的政府,儘快結束戰爭。

推翻一個就要新立一個,自然想到了德高望重、聲名赫赫的陸軍元帥。

希特勒遇刺負傷後,經過逮捕、審訊一批人後,多少也瞭解了一些情況。

也知道他沒有參與暗殺行動,但為什麼還要處決他呢?

首先,“殺一儆百”。

參與行動的人都是軍人,沒有軍隊上層的支持,他們最起碼不敢這麼做。

作為軍隊中“老大”,手下犯事,多少脫不了干係。

其次,懷疑他在賦閒養傷期間,組織和謀劃行動。

諾曼底登陸戰役中,他在視察前線返回的途中,被盟軍轟炸機炸成重傷。

一直賦閒在家,受傷的痛苦,他多少要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

手下看望領導,關心病情的同時,也一定會對當下的局勢,一起發發牢騷,繼而提出推翻希特勒的想法,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對下級軍官的建議和想法,也就是聽聽,沒有建議也不反對。

如果說他不知道刺殺這件事,你信嗎?

我不信。你我都不信,希特勒就更不信了。

當然,這些作為處決他的理由,顯然不夠充分。

希特勒最多也就是嚴厲訓斥一番就行了。

錯!

他必須死。

因為作為希特勒最看重的人,最信任的人。

“知情不報”是最大的罪。

希特勒有典型的狂妄症病人的特點,那就是很少相信人。

他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否則不會把他當成“消防員”到各個失利的戰場去。

我們大家也有這樣的體會,往往最信任的人背叛你,帶來的傷害最重。

也最不能原諒。

所以,與其說他死於涉嫌暗殺行動,倒不如說他死於知情不報。

說白了,純屬私人恩怨,與政見分歧不同。

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希特勒還要為他舉行國葬的原因了。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德國元首希特勒,殺死功勳卓著的德國元帥隆美爾的原因只有一個——宿命。

埃爾溫·隆美爾是一位殺人無數的“魔鬼將軍”,同時他也一個傳奇,只可惜隆美爾將軍並沒有逃脫“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最終被疑心重重的希特勒賜死。

隆美爾和希特勒的命運大抵相同,同是出身在社會低層家庭中的孩子,同是被德國貴族看不起的“賤民”。

上帝的公平的,出身低微的隆美爾自幼便懷揣著偉大的夢想,他立志要成為一個報效祖國的將軍,懷著這份理想,隆美爾考上了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並以十分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

畢業後的隆美爾立即投身軍隊,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披荊斬棘,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了德國曆史上第一位,由德國皇帝親自頒發藍馬克斯勳章的非貴族軍人。

正當隆美爾認為自己即將加官進爵的時候,來自其他貴族軍官的打壓,使他這位聞名全國的戰鬥英雄只得到了連長的職位。

對德國軍隊心灰意冷的隆美爾,逐漸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建設文化工程上,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所平民軍校的校長,並出版了一本名為《步兵攻擊》的軍事書籍。



當隆美爾覺得自己的一生只能在學校中度過時,一位來自地獄的惡魔敲開了隆美爾家的大門,這個惡魔,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認為《步兵攻擊》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陸戰大百科,他認定了隆美爾是一位戰爭天才!

當時的希特勒是德國政界的核心人物,平民出身的希特勒需要培養一批平民將領牽制軍隊中的貴族勢力,隆美爾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希特勒的最佳人選,而隆美爾也需要利用希特勒的政治權利,來實現自己的軍事理想,兩人相交融洽,一拍即合。


1940年,隆美爾授命攻打法國,立下了傷亡2000人,俘虜10萬的顯赫戰功,一躍成為德國一線將領。

1941年,隆美爾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率部隊支援意大利負責的北非戰場,隆美爾僅用兩個師的兵力,便衝破了英國集團軍設置的軍事防線,英軍轉主動為被動,一直被隆美爾壓著打,經此一戰,隆美爾被封為元帥。

隆美爾在法國戰場與北非戰場的神勇表現,讓他成為了納粹部隊中首屈一指的將軍,隨著隆美爾在德國社會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一些反納粹組織將槍口暗中伸向了隆美爾。



1944年,在反納粹組織刺殺希特勒的前夕,他們找到了隆美爾,希望隆美爾能夠在希特勒被刺死後,接任希特勒的職務,停止戰爭。

隆美爾似乎被說動,他並沒有馬上同意反納粹組織提出的條件,但也沒有去檢舉反納粹組織即將刺殺希特勒的行動。


隆美爾認為,如果刺殺希特勒的行動成功,他將順理成章的代替希特勒,如果沒有成功,自己仍然可以繼續作元帥。

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憤怒至極的希特勒為了消滅無處不在的刺殺組織,命令間諜頭子海因裡希·繆勒調查納粹黨內的每一位高級官員,

當海因裡希·繆勒將一袋有關於隆美爾接觸刺殺組織的文件交給希特勒後,憤怒的希特勒命令隆美爾立刻、馬上、立即、現在……自殺謝罪。

納粹名帥隆美爾因為希特勒而走向人生巔峰,最後也因為希特勒而跌入無間地獄。

“生於廝,死於廝”這是隆美爾的宿命,也是納粹主義的宿命。


白話歷史君


雖然1944年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失敗是直接導致隆美爾被處死的因素。但是卻並不是全部因素。希特勒迫使隆美爾服毒自殺,更多的是舊賬新賬一起算。


隆美爾與希特勒的舊賬

前期,希特勒對隆美爾還是很器重的。當年隆美爾編寫並在1937年出版的《步兵攻擊》讓希特勒十分中意,而希特勒也有意拉攏這個出身不高的新秀在德軍裡擔當重要職位。

二戰爆發後不久,在1940年2月,隆美爾又立即被希特勒升為第七裝甲師師長,並在法國戰役期間屢建戰功。到1941年被派到非洲戰場時,隆美爾成為獨擋一方的將領,很快便因戰績卓著而被晉升為上將,1942年6月又升為元帥。隆美爾的升遷道路之快在德軍實數少見。

但最後因後勤問題和軍事失誤加之盟軍源源不斷的增兵,隆美爾最終敗下陣來。念及隆美爾戰功卓著,希特勒只是憤怒的將其撤職,然後召回德國,以療養的名義被實際上閒置下來。此時希特勒對他不再像以往那樣器重、欣賞。

後來因局勢變化,德軍在東線開始節節敗退,而盟軍又在著手在法國北部沿海進行大規模登陸的計劃。這使隆美爾又在1943年11月重新得到重用,被派到法國防禦盟軍。可以看出,此時的隆美爾已經被希特勒當做二線的將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希特勒覺得隆美爾早就應該被處死了,只是看在以往隆美爾建立的功勳還有隆美爾在德國內部的受歡迎程度上,暫且讓其活著,興許還有他用,但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器重。而隆美爾離被處死也只差一步。

而希特勒又的確是對於那些打了敗仗的將軍很不歡迎,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哪怕是以一當百也敗下陣來。包括古德里安在內(莫斯科戰役後,古德里安退居二線)。在希特勒看來帝國的戰將都應該是“超人”。


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引發的隆美爾與希特勒之間的新賬

最後,只讓隆美爾被希特勒處死的一個理由來了,那就是1944年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的事件。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曾經在北非戰場與盟軍作戰,而他所在的部隊又隸屬於隆美爾的管轄。後來因在戰場上身負重傷導致無法繼續作戰而被調回德國。儘管希特勒對施陶芬貝格這個人較為欣賞,仍然委以要職。但施陶芬貝格因種種因素不再像以往那樣忠於納粹德國。此後他開始聯絡志同道合的人試圖刺殺希特勒,而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人員曾試圖拉攏隆美爾但隆美爾並未參與其中,不過隆美爾也並未向希特勒揭發他們。(可見此時隆美爾對希特勒的態度是五味陳雜的)

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開始了一系列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但都接連失敗。特別是7月20日的刺殺失敗,讓事情敗漏。施陶芬貝格等參與刺殺行動的人被迅速逮捕,並很快被處死。

當時隆美爾正在法國負責他的防務工作。但是蓋世太保們卻把隆美爾知情不報的事情告訴給了希特勒。結合以往的舊事,這使希特勒徹底不能再容忍隆美爾了,加上諾曼底登陸盟軍已經成功了,西線有沒有隆美爾也無所謂了。而且儘管隆美爾並未參與其中,但在希特勒看來這仍不失為一種背叛。最終希特勒決定處死隆美爾。

但有礙於隆美爾在納粹德國的地位與威望,加上隆美爾曾經為納粹德國的付出與貢獻。希特勒仍然給了隆美爾最後的面子。就是可以讓隆美爾服毒自殺,死後家屬不受牽連,而且本人也將得到國葬的待遇。否則將會接收審判。

而隆美爾本人自然是願意體面的死法。最後在告別了家人,坐上汽車在離家不遠的幽靜樹林離服毒自殺。


黎塞留的野望


希特勒殺隆美爾原因很簡單,因為隆美爾是希特勒最喜歡的一個將領(幾乎所有德國元帥在戰後都說隆美爾能升到元帥完全就因為是希特勒喜歡他),也是希特勒製造的新德國的民族英雄。而隆美爾曾經的副官史陶芬伯格(就是刺殺希特勒的那個主角)他刺殺希特勒之前曾經和隆美爾接觸希望他能幫他推翻希特勒的通知。當時隆美爾對希特勒以及德國的前途很擔憂,但是因為他是希特勒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他不忍心背叛希特勒,所以最後還是拒絕了史陶芬伯格的建議,但是他沒有向黨衛軍高密。史陶芬伯格刺殺失敗了以後黨衛軍開始清洗國防軍內部的反對勢力,最後發現了史陶芬伯格和隆美爾的關係。希特勒得知了這以後大發雷霆,因為他覺得最喜歡的一個陸軍元帥都背叛了他,然後就要決定至隆美爾以死地。不過隆美爾畢竟是納粹黨自己捧出來的英雄,說他背叛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麼?所以最後希特勒還是給了他最喜歡的元帥留了全屍也沒有為難他的家人。隆美爾對他的元首並不能算衷心(有人要殺他都不告訴他),但是還是很有感情的。希特勒當然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他用人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完全看忠誠,能力他當不是很看重。至於隆美爾的才能,這是個爭論很久的話題,說的中肯點隆美爾肯定是個給神化的任務(納粹德國前期的頭號英雄,戰後德國也給他很高的地位)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最可貴的是他是第三帝國前期和英美盟軍交手最多的元帥。但是隆美爾的政治能力非常差,(做一個將軍可以對政治一竅不通,作為元帥政治能力有時候甚至比軍事能力更重要)缺乏戰略眼光,在能人輩出的德國軍階而言他能在那個年齡當上元帥確實沒幾個人會服。PS:隆美爾的人品是很不錯的,而且他怕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