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牽牛花別名喇叭花、牽牛、朝顏花。很喜歡朝顏這個名字,牽牛花總是迎著晨曦綻放,花瓣上帶著朝露,清新明麗,鮮妍動人。如果你晨曦中一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飽覽著點綴於綠葉叢中的朝顏,會別有一番情趣。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一直以為牽牛花是種自開自落無人理會的野花野草,卻從書到看到一句俗語:“秋賞菊,冬扶梅,春種海棠,夏養牽牛。”原來牽牛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居然和秋菊、冬梅、海棠一個級別,在眾多花草中,牽牛花也可以算得上是野草花中寵兒了。

 牽牛花的顏色很多,雪白 淡粉 深紅 淺紫 深藍……最愛那種紫藍色,很難調出的一種顏色,神秘 深遂 。

 郁達夫在《故都的秋天》裡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牽牛花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蔓性纏繞草本花卉。生於山野灌叢中、村邊、路旁;多栽培。全國各地有分佈。花期6月至10月,大都朝開午謝。

 牽牛花可入藥,明代吳寬寫詩讚道:“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薰風籬落間,蔓出甚綢繆。”

 牽牛花具有的食用功效: 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症。

牽牛花的種子叫做牽牛子,長的是下面這個樣子: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牽牛子更是錄入各種藥典的一味中藥,為瀉下類藥,性苦寒而峻烈,有瀉下、逐水、去積、殺蟲等功效。在我國的古代醫藥史上,對牽牛子頗有研究並善用者,正是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

 牽牛子的藥用名稱為二醜、黑醜、白醜。黑醜為黑牽牛子,白醜為白牽牛子,二醜為黑白醜的混和物。

 【別 名】:黑醜、白醜、二醜、喇叭花。

 【採 制】: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 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常見的牽牛花喇叭花,開花結籽都成為中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