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血的教訓,管理者必須要有政治敏感度!

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血的教訓,管理者必須要有政治敏感度!

(秦)滅滑。滑,晉之邊邑也。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 遂墨衰絰,發兵遮秦兵於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

——《史記·秦本紀》

一、崤山之戰的起因

1、掌管鄭國城門的鄭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秦繆公不聽大臣勸諫,派遣軍隊千里奔襲鄭國。鄭國商人弦高販牛去周國,途中遇到秦軍,為了自保,假裝自己是鄭國使臣,受國王之命前來犒勞秦軍。秦軍將領以為軍事行動洩密,繼續行動不能起到突襲的效果,預期目標不能實現,於是撤軍。但在軍隊返回的途中,順手滅了晉國的附屬國滑國。

2、晉文公在前一年的冬天去世,這會還沒下葬,晉國處於國喪期間。

3、晉襄公剛剛登基,認為秦國在晉國國喪期間,消滅晉國的附屬國滑國,是對晉國的羞辱。於是發動了對秦軍的攻擊。

二、崤山之戰的結果

先看兩幅地圖

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血的教訓,管理者必須要有政治敏感度!

崤山之戰形勢圖

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血的教訓,管理者必須要有政治敏感度!

崤函通道示意圖

1、晉襄公把戰場選在了崤山。這個地方非常險要,兩山夾一河,非常適合打埋伏。是古代中國東西交匯的重要通道,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秦軍出征前,百里傒和蹇叔也曾提醒秦軍的三位將領,特別注意此地,風險很大。

2、戰爭的過程沒有描述,但戰爭的結果非常確定,秦軍全軍覆沒,三位將領被俘。這是中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殲滅戰。

三、崤山之戰分析:秦軍的三位將領缺乏政治敏感度

1、對秦國與晉國的微妙關係缺乏認知

(1)戰略上的衝突

秦國是春秋時期的西方大國,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西戎和晉國。秦繆公執政後,重用百里傒、蹇叔等一批賢臣,國勢漸強,有入主中原的想法。晉國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上,所以秦國與晉國的衝突是國家戰略的衝突,是不可調和的。而晉國是強國,秦國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採用聯姻和結盟的方式,爭取和平的外部環境,努力發展國力。

(2)秦晉之好

秦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為夫人,先後扶持晉惠公、晉文公(秦繆公的兩個小舅子)二位國君歸國,還把侄女嫁給了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秦國出兵助晉,幫助晉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寶座。成就了秦晉之好的佳話,後人多用“秦晉之好”來表達兩家喜結良緣。

秦晉的國家戰略衝突是根本的衝突,但還沒有顯現出來,說白了,秦國還沒有準備好與晉國為敵,整體表現出來的還是秦晉友好關係。

將軍們原本是奉命去攻打鄭國,但在未請示秦繆公的情況下,擅自做主(從時間推算,合理推測沒有請示秦繆公),消滅了晉國的屬國滑國,破壞秦晉友好關係,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大局觀,膽大妄為。

2、對重要事件及節點缺乏認知

(1)晉文公去世了,但還沒有下葬,晉國還在國喪期間。

這個時候消滅晉國的屬國,首先不符合周禮,其次也會激起晉國上下一致的抵抗。而晉國是強國,雖然晉文公去世了,但他的班底還在,晉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2)晉襄公剛剛登基。

老爹太優秀了,兒子雖然繼承了老爹的衣缽,但總是會活在老爹的陰影下,有能力有想法的兒子,都會想著突破,這樣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很多。

晉襄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兒子,在登基之處,也會想要證明自己,給自己看,也是大臣們看的,以此來加強國內的統治。而秦國將領的行為恰恰為晉襄公提供了機會。後來的歷史也證明,晉襄公的確是賢能的君主,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把晉襄公也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3、對競爭對手可能的行為缺乏預測性

高手下棋看透三步!作為秦國的將領,滑國滅就滅了吧,但這件事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得考慮清楚啊。在回國的途中,尤其是在經過晉國的險要地段時要留個心眼啊。

這也是他們的爹們,百里傒和蹇叔,在他們出征前特意提醒過的。

怎麼可能全軍覆沒,將領被俘虜呢?完全沒有考慮到後續可能發生的問題。

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血的教訓,管理者必須要有政治敏感度!

秦軍崤山之戰被團滅

四、一些假設

1、假如晉文公還在世。他比較穩重,也曾受恩於秦繆公,很有可能會先溝通一下,秦國滅滑,雖然對晉國不敬,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不會因為一個附屬小國而挑起兩個強國之間的戰爭。

補充一個歷史信息:秦晉圍鄭,鄭國派使臣遊說秦繆公,秦國撤軍,晉國的將軍們想繼續攻打鄭國,但晉文公出於對秦繆公的尊重放棄了,由此可以得出上面的結論。

2、假如將軍們不節外生枝。沒有在班師的途中消滅滑國,晉國在國喪期間,也不會發動對秦軍的戰爭,秦軍也能安好的回到本國,只是沒有功業而已。

3、假如秦軍的將領們有點政治敏感性,在消滅滑國之後,對晉國可能的行為做出一定的預判,並做好相應的對策規劃,怎麼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將軍們被俘虜。

但歷史沒有假如,崤山之戰結束了持續幾十年的秦晉之好,拉開了秦晉爭霸的大幕。崤山之戰中,秦軍慘敗,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被晉國遏制,秦繆公被迫把擴張的目標轉向西戎,同時聯合楚國對付晉國,成為晉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為了保住霸主的地位,不得不同時在西方和南方應對秦國和楚國兩個大國的挑戰。楚國雖然沒有參與崤山之戰,卻成了崤山之戰最大的受益者。

總結

秦軍三位將領缺乏政治敏感度,不顧秦晉之好的大格局,在晉國國喪期間,擅自做主,消滅晉國的附屬國,引發晉國的瘋狂報復,全軍覆沒,將領被俘。進而引發了秦國、晉國、西戎、楚國等大國之間的戰略關係調整,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很有點《瘋狂的石頭》的味道,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不斷的尷尬。

點評

作為管理人員,政治敏感度高於一切,能力反倒是其次,越到高層越是如此。

友友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