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傳承祖輩留下的寶貝,小夥用老手藝經十多道工序把明清瓷器復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農村我們能看到挑著一副擔子,走街串巷的鋦瓷匠,現在我們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現在鋦瓷匠現在幾乎沒有了,在山東農村大集上還能看到補鍋匠,他們有的原來從事過鋦瓷這門傳統老手藝,但現在幾乎絕跡。熊昊陽現在正在修補的是一個大瓷盤,熊昊陽說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一段時間,但最終能把它修復好。找碴對縫、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等,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

這是熊昊陽的家。

2018年4月19日,在南昌新建區,他叫熊昊陽,他準備用祖上傳下來的鋦瓷技藝,把它傳承下去。一些明清時期的殘缺陶瓷,經過他的手,已經完全縫合。

仔細對接,不能有半點差錯。

用金剛鑽在定好的點上打孔,這個瓷器活還就是得金剛鑽才行,打出來的孔乾淨利落,大小適中,傳統鋦瓷工藝,沒有任何化學膠水。鋦瓷,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技藝相傳始於宋代,《清明上河圖》上就有鋦瓷藝人鋦瓷的情景。明代時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瑪竇在《中國見聞扎記》中對瓷器修補有記載;鋦補修復後的瓷器還可以耐受熱食的熱度而不開裂,用銅絲熔合起來就是盛湯水也不會漏。

圖為熊昊陽正在用銅絲製作鋦釘。接下來要固定,修補之後才能更加牢固。

熊昊陽說這裡等待他修復的各類瓷器還有很多。

小時候的他就對鋦瓷這項傳統技藝十分好奇,放學後常常幫著外祖父打打下手,聽老人講些鋦瓷背後的故事,漸漸的對鋦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由於求學、參加工作忙,一度顧不上鑽研鋦瓷,直到2010年有一天女兒把自己心愛的碗打碎了,他看到傷心的女兒找出了外祖父留下的這套工具進行了修復。女兒高興的說,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摔碎碗了。

這道程序叫燒花釘。在拼合固定好瓷盤後,他左手握著金剛鑽,右手拉弓,在瓷盤裂縫兩側鑽出小孔,再用鋦釘將裂縫鉚固,用小錘敲實,打碎的瓷盤經過這樣的鋦補後恢復原樣。


這是熊昊陽收藏的鋦好的瓷器,這些他都視為寶貝,大小已經有200多件。

一件破損的瓷器,經過修復後將重返光彩。

已經完全縫合後,滴水不漏。

修復後的瓷器有別樣的魅力,經過修復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破損的建盞經過上漆等過程,重返光彩。

熊昊陽的一位朋友從國外給他帶回來一本專門介紹鋦瓷的書籍。他說,他將來也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出版一本鋦瓷書籍。

熊昊陽說不能這老手藝失傳,他正在指導徒弟鋦瓷。他說,他想開辦一間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項傳統,瞭解中國瓷文化。向勤勞的雙手致敬,簡約、節儉、惜物,我們的好傳統、好家風始終沒有改變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