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本田cb650f和同等價位的車,該怎麼選?

現實毀滅夢想1


很有趣的問題!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各個摩托車論壇中撕逼已久,本田死忠粉與川崎的支持者們早就打起口水戰了。

先上圖再說吧!

下圖為本田CB650F官方宣傳照。

再來看川崎Z900圖片。

再來看兩者之間的數據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CB650F的這個馬力數據是歐洲的全馬力版本,進入中國的版本只有可憐的56KW,黃龍600看到這裡也不禁冷笑了兩聲。

可以看出川崎的Z900在幾個關鍵數據上和配置上都是碾壓本田CB650F,整備質量只比對手重了4KG.

本田CB650F臉上有點掛不住了,狡辯道“要那麼大馬力你用得上嗎?還不是浪費?”,對此川崎Z900表示“我樂意!我的顧客可以不用,但是我不能不給!”

本田CB650F接著表示“我操控好,對騎手友好。”川崎Z900表示“我上得高速下得菜場,不信咱們比比?”

本田cb650F又找到了理由“我歷史悠久,我文化積澱深厚!哪像你這個造船的半路出家,我逼格更高”,川崎Z900啐了CB650F一臉,說“你歷史悠久?快拉倒吧!我挨原子彈的時候你TM在哪?”,呵呵!

好了,以上純屬玩笑,調侃結束,

說真的,川崎Z900當然要優先考慮的,排量比本田CB650F大,配置比本田CB650F高,價格與它相仿,馬力還比它大很多(相差了一個川崎小忍者的馬力),告訴我你選擇本田CB650F的理由。

所以車友們選擇川崎Z900大多是從配置和價格,性能等因素上考慮。但是還有一個方面不得不提。

是什麼呢?服務!

先說本田為什麼會這麼定價?

最大的原因是本田在中國深耕已久,品牌知名度與川崎相比確實是影響力要大得多,口碑也不錯,不僅有摩托車合資企業,還有汽車合資企業,雖然是國外品牌,但是勝在臉熟。相比川崎則更像是個在打拼的北漂一族。

這麼多年,本田一直是中國市場上的金字招牌。在全球市場上,本田也是當之無愧的摩托車行業老大,久而久之,本田養成了傲嬌的小性子。

話說回來,春風得意之時更要有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本田嘚瑟得太久了而不自知,這不剛剛汽車界的機油門事件就打了他的臉。

車買了不可能做到不修,這麼複雜的機械,不可能沒有不出毛病的時候,就算你人品好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爆胎,那你總避免不了摔車吧?摔車也是要修的。

所以這個時候服務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相信國內購買本田大貿貨的車友,有很多對於本田的售後無力吐槽吧?某個知名車友的本田大貿車VFR1200,花了近25萬人民幣,減震異響申請保修,結果等了40天后查詢配件進度發現壓根就沒訂貨,再問估計什麼時候到貨告知可能需要等半年,再問,結果人家直接把他拉黑- - - - -- -

其實本田的傲嬌在圈內是有名的,所謂的店大欺客吧!有在本田售後服務上面受過委屈的車友可以舉個手統計下人數。

這個方面川崎可是比本田有誠意得多吧,不管是從產品的定價和售後服務上面來說,川崎總是把消費者當回事。

例如每次的新品發佈會或者摩友培訓營,川崎的日方總經理總是最早到達現場,即使大熱天依然西裝革履,全程參與車友的交流,一天沒見過坐下來一次,活動結束車友告別之後依然目送車友離開。這種職業精神令人欽佩。

反觀本田就有點太應付了,新品發佈會頭頭腦腦遲遲不露面,讓車友傻等,發言完畢之後趕緊閃人,根本沒有與車友互動的意思,全程無交流。

其實從這些待人接物的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廠商到底有沒有把消費者當一回事。

川崎作為挑戰者,以低姿態進入中國市場,自然小心謹慎,而本田作為守成者,不可避免的就多了很多傲慢的心態在裡面。

最後,我的建議就是,選擇川崎而不是本田,如果你有本田情節,就請無視我以上的廢話。

好了!感謝看到這裡的朋友!祝工作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