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與子同行 並肩戰鬥

本網訊(通訊員楊運紅)

妻子2月7日起開始駐守鄉鎮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母親帶著兩個年幼的子女在鄉下老家;

2月9日上午,汪雪峰接到大冶市檢察院通知,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督導,自此,這一家人分居三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与子同行 并肩战斗

汪雪峰所在的督導組負責的是勝利社區,該社區是大冶的老城區,店鋪林立,教育培訓機構眾多,屬於鬧市區。由於疫情影響,儘管沒有昔日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但目前還是住了1048戶,3136人,只有一個成型的小區,非常住人口多,人員組成極其複雜,社區內大小出口共計31個,交通四通八達,後經不斷優化,最終縮減為7個出口。儘管如此,路口護欄還是多次被人破壞,且多次發現有人翻越護欄。

由於轄區在職黨員稀少,只有10多名黨員到社區報到,社區工作人員和“雙報到”黨員任務多、負荷重、壓力大,汪雪峰和督導組其他成員不斷對居民、社區工作人員、“雙報到”黨員進行疏導。有時在值守路口還幫忙查看進出人員的通行證件、量體溫。每到一個路口,都叮囑值守人員作好交接工作,核查只出不進的記錄,防止居民利用出入證長時間外出不歸。

防控的工作很瑣碎,需要一點一滴去做,才能防患未然。汪雪峰參加工作初期,先後在街道辦和組織部都工作過,經常與村、社區打交道,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和艱辛,因此他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們,為社區防控工作平穩順利推進貢獻微薄之力,他堅信,只有每名防疫工作人員盡心盡責,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這場戰“疫”才能早日勝利結束。

2月15日那天, 陰冷的天空中,一直不停的下著中雨。汪雪峰所在督導組在街上巡邏時,發現一路口處長6米的鋼架護欄倒在地上。汪雪峰主動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協力將護欄扶起經加固。後經查看監控錄像得知是由於14日晚上狂風大作,將護欄吹翻,而不是人為破壞,汪雪峰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与子同行 并肩战斗

2月27日,在例行巡邏中,發現有一居民從之前並未住人的店鋪中出來,且與他人交流。汪雪峰首先核查了該居民的出入證,發現沒有問題後,順著該居民出來的方向,對臨街深處的店面逐個進行摸排,終於發現某旅社裡有一人。經核查,此人系該旅社法定代表人,戶籍為xx鎮人,尚未辦理出入證。汪雪峰不敢大意,遂將此事反饋給社區,由社區協同社區警務室作進一步調查核實。

“您好,我是市防疫督導組工作人員,請問你是xx家嗎……”

對社區報上來的數據,除了日常抽查之外,汪雪峰還選擇其中的第八網格94戶居民、挨個挨個的打電話進行核實,瞭解網格員、在職黨員是否入戶、量體溫,人數摸排等等內容是否準確,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並對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向社區反饋,確保迅速得到整改落實。

汪雪峰的妻子也是一名黨員,到鄉鎮報到後,被安排在綜合協調組,負責處理隔離人員、工作人員、醫務人員的生活需要。到崗後,她第一時間建立微信群,並通過微信群及時掌握隔離人員的身體、心理和生活動態,為他們提供周到細緻溫馨的服務,並耐心細心進行心理疏導,切實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

与子同行 并肩战斗

閒暇之餘,夫妻兩人會互相“彙報”做了哪些工作、相互提醒做好各種防護措施,相互鼓勁。每天晚上和家人例行通話時間,則是一家人的“團聚”時刻。3歲多的兒子總會問:“爸爸,我好想你,什麼時候接我回去?”1歲多的閨女則不停地奶聲奶氣的喊“爸爸!”,母親則在旁邊高興的告訴他,兩個小傢伙今天又學會了多少兒歌。快樂高興之餘,汪雪峰不免擔心和牽掛:兩個小傢伙很頑皮,吃、喝、拉、撒、玩、學、睡都需要大人伺候著,擔心母親的身體吃不消、扛不住。而70多歲的母親還得用蹩腳的普通話教兩個小傢伙唱兒歌。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檔,舍小家,顧大家,戰鬥在第一線,並將對親人的思念和掛念,轉化成工作的動力,一個個竭盡所能讓一個個家庭平安健康、團圓美滿。

願春來,疫去,山河無恙!

願情存,疫散,人民安康!

願城鄉,車水馬龍,繁華依舊!

願你我,摘去口罩,笑容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