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介紹一下你們自己家鄉的土特產都有哪些?

杯中水371522


我的家鄉是距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百多公里的一個小縣城,城市沿松花江北岸延伸。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承載著我很多美好的兒時記憶。

先上圖。

下面說說家鄉特產,肥沃的黑土地養育了性格豪爽的東北人,也因為人傑地靈的大自然環境,孕育了很多寶藏。

肉厚肥美的黑木耳、營養豐富的山野菜,水庫魚、松花江魚、豐富的農作物,香磨山大米,金燦燦的大豆等,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

下面詳細說一下。

因為我的家鄉屬於半山區縣,人參種植和野生藥材資源豐富,其品種主要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黃柏、柴胡、龍膽草、穿地龍、北豆根、黃芹、黨參、平貝等。

山野菜類有猴腿、柳蒿芽、剌嫩芽、蕨菜等30種;食用菌類有黑木耳、榛蘑、松樹蘑、猴頭等十餘種;堅果類有山核桃、松籽、榛子等。傳統的小雞燉蘑菇使用的幹蘑菇就是榛蘑。

其他特產如香磨山鰱魚、白松大馬哈魚、三鮮鹿茸羹、哈爾濱幹腸、木蘭大豆、香磨山大米 、哈埠龍菜、木蘭刺五加、木蘭五味子、達河柳製品 、藍藝地毯等。


京漂一枚


我們家鄉的土特產很多,第一,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障,所以我們這養蛇、吃蛇的故事很多。用蛇泡酒,吃蛇膽,吃蛇鞭等等。第二就是永州血鴨,要把殺了鴨的血留著,把血小板給去掉(用筷子把血攪拌成團後丟掉,那就是血小板),這樣血就不凝固了。然後把鴨肉煮熟後不留湯,把火關了,把血倒入鍋中,和鴨肉一起炒,炒均勻後就可以出鍋了。下面圖一我兒子在炒血鴨,看起來來黑乎乎的,吃起來香。第三是釀豆腐,把肉餡放入豆腐皮中,肉餡中還加了荸薺,這樣肉鬆又脆,如圖二所示。第四是東安雞。永州市東安縣的人們喜歡吃醋,用醋和辣椒來煮二斤左右的土雞,又嫩又酸、又辣又香。還有江永的柚子、油茶、香米、香芋,寧遠的紅米粑粑,藍山的牛屎酒。太多太多了。一天一夜也數不完[捂臉][捂臉][捂臉]圖三是江永的油茶早餐。





雲深不知處613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土特產,而我的家鄉自然也不例外,醬板鴨,紅薯糕,剁辣椒,辣妹子,味之元魚尾,辣椒蘿蔔,腐乳,甜酒,擂茶,黑茶,臘魚,臘肉,松花皮蛋,麻辣肉等等。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醬板鴨,味之元魚尾,和腐乳,醬板鴨很多地方都有,但我唯獨喜歡家鄉的,也許是家鄉更懂我的口味吧!

味之元魚尾,我特別喜歡的零食,是家鄉最近幾年比較知名的特產,口感偏硬,味道有兩種,一種香辣,一種微辣,香辣的特別辣,一般人接受不了,我每吃2包都要一瓶啤酒才能緩解辣度,因為辣,深受湖南人的喜愛。

家鄉的腐乳本地人叫“貓魚”,因為豆腐長黴像毛髮,本地人稱之為“毛乳”,但由於口音,聽著聽著就像是“貓魚”,所以久而久之,當地人稱腐乳為貓魚,這種特產十分下飯,也是有微辣和辣的,吃飯吃麵條的時候來上一塊,很快就能解決,試過很多地方的腐乳,始終如一的喜愛家鄉的“貓魚”

歡迎大家到我家鄉,銀城益陽做客


美食春天


我美麗的家鄉在盤錦作為盤錦人我感覺很驕傲自豪這裡有稻田特色有盤錦河蟹,還有一望無際的紅海灘就像紅色的地毯一樣美極了!我是一名農民的孩子我感到很驕傲,每一粒米都是辛勤的勞動換來的讓我更加珍惜生活!我愛我的家鄉!





草莓跑了


我是山城石寶,很高興能與朋友們一起分享家鄉土特產。我家鄉在重慶的一個小山村,土特產不算多:土豆、紅苕、血橙、大米、蔬菜之類。量也不算大,每家每戶種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種了都是自己家人、親戚朋友吃的。用的都是自家牲畜產的肥,無農藥,無汙染。現在在外面很少吃到這樣放心的了。所以在外漂泊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美食了!


山城石寶


說起我老家的土特產黃元米果客家一種小眾美食

製作的主要材料就兩種

大禾穀(我們這邊的叫法我也不知道叫什麼品種[害羞][害羞])

“班杈樹”(原諒我的無知實在找不到這種樹的學名世面上賣的黃元米果多半是用黃竹子燒成灰用水淋出灰鹼替代。[噓][噓])

大禾穀,屬南方特有梗稻品種,介於糯稻和秈稻之間的特色粳稻良種,是獨有的製作年糕專用水稻品種。大禾穀株型偏緊,分櫱力中等,莖稈較粗壯,劍葉直挺,穗頸長,葉色青黃色,穀粒短圓,有褐色長芒,穀殼麻黃,並有較多絨毛,後期落色好。單個的大禾穀米粒是半透明的而且泛著光澤,每粒米都呈橢圓形,長度在5毫米左右。(此處是抄來的……我就是個勤勞的搬運工[思考][思考])

至於“班杈樹”的作用就是晾乾燒成灰製成鹼水用來浸泡大禾米(鹼水是用燒開的水澆班杈灰得來以前小時候班杈灰是用竹編的籮筐裡面放上洗乾淨裁切好的秸稈做過濾現在用紗布取代。鹼水分頭鹼和二道鹼水二道用來浸泡大禾米,得浸泡一晚上[送心])

浸泡過一晚上的米呈現出的顏色就是漂亮的金黃色[可憐][可憐],浸泡過後的米瀝乾水就可以裝進飯甑隔水蒸

了,蒸熟後還要全部翻出來倒在大簸箕上攤開再灑一遍頭鹼再翻勻攪拌讓米粒再吸一次鹼水四五十分鐘以後再上飯甑重新蒸制。蒸到熟米上手一抖就掉就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將蒸好的大禾米倒進洗乾淨的石臼裡。後生們出場[奮鬥][奮鬥]用一種特製的T字形狀的工具我們土話叫“琪錘”[靈光一閃]繞著石臼搗騰。注意這個時候有屁要憋著,因為四五個大漢都圍著而且屁股都對著石臼[捂臉][捂臉][捂臉]你要是敢放屁甩鍋會影響食慾還可能會被懟死[大笑][大笑][大笑]

等石臼裡的大禾米搗成糯米餈一樣看不見米粒的形狀就可以了(搗的時候會黏錘子就用鹼水淋下錘子[偷笑])

然後就是不怕燙的爺爺出場了[我想靜靜]我也不知道是不怕燙還是忍著的。

把石臼中的米果搬出來放在塗了鹼水分大簸箕裡面分均搓圓壓成餅裝涼制就製作完成[耶][耶]剛出石臼的黃元米果才是最好吃的摘一團蘸上紅糖一口咬下去軟糯還有勁道特有的香味加上甜甜的紅糖味道還一點都不粘牙不像糯米餈吃了會膩。想念啊[害羞][害羞]黃元米果留不得多長時間我們老家人都是涼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放進裝滿班杈灰鹼水裡頭保存但也只是延長一段時間而已。

黃元米果兩種吃法一種是炒蒜葉一種就是白水燙沾辣椒吃[愛慕][愛慕][愛慕]我最喜歡😊費話不多說了找到些圖放上來嘿嘿[呲牙][呲牙]








嘰咕嘰咕


我家鄉遼寧大連,聽到大連的您第一個想到的是濱海旅遊城市,Bingo.大連海鮮當然是首選了,特色之特色,大連位於渤海與黃海的交界處,地處東北。所以這裡的海鮮比之其他地方的海鮮味道更鮮。生長週期和海域決定決定了它的營養價值與味道。那麼我就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我自認在我們這比較受歡迎的,當然不是全部

1遼參(營養價值度娘一下。)

2海膽(紫膽7月最肥,黃膽冬天比較肥)

3海蠣子(冬天最肥)

4野生海對蝦

5東港飛蟹(冬季黃滿)

6丹東文貝(1月份到5月份最肥)

7燕鮁魚(紅燒鮁魚.曬鮁魚乾,鮁魚餡餃子。)

8鐵板魷魚(大連一特色美食。)

9扇貝丁(包餃子,炒菜一絕。)

10,大連渤海灣帶魚(比其他地方帶魚貴好幾倍,但是味道確實不一樣)

當然還有其他的美食,比如說莊河的草莓,瓦房店的蘋果,大連的櫻桃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總歸來說,如果您來大連的,就倆字。血受[呲牙][呲牙][呲牙]











大連濤哥海鮮


三都的魚包韭菜。魚包韭菜是三都水族的一道特色菜,也是過端節(水族過年)的重頭菜,寓意財源廣進,年年有餘,菜餚味道鮮美。





電工小蒙


安陽有好多特產,比較有名的有內黃大棗,道口燒雞,灌腸,燴麵等。下面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前三種。

第一,內黃大棗。內黃大棗共有品種60餘個,果味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既可鮮食,又可乾製加工。其中富含果酸、十八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百果之王”和“活微生素丸”之譽,有益心潤肺、合脾健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等功效,有舒肝健脾、清心潤肺、補血養顏、調中益氣等功能,尤其是鮮棗中富含環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物質,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有顯著療效,而且對人體內的癌細胞有較強的破壞和抑制作用。

第二,道口燒雞。道口燒雞是河南安陽特色傳統名菜之一,由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道口鎮“義興張”世家燒雞店所制。 道口燒雞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用多種名貴中藥,輔之陳年老湯,其成品燒雞色澤鮮豔,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創業於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1981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產品。

第三,內黃灌腸。內黃灌腸是河南內黃縣特有的傳統小吃,已納入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蒜灌腸色澤粉紅,味道清淡,趁熱吃最佳,吃起來入口光滑,香辣韌軟,軟而不粘,香而不膩。灌腸起源在清咸豐年間,由縣城邱姓屠戶發明,流傳至今。灌腸以豬血、豬腸、麵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可以涼調,叫筲灌腸;可以煎食,叫煎灌腸。味美可口、風味獨特,且有補血、健脾、壯筋骨、消滯之功效,很受群眾歡迎。





海闊憑欄處


感謝悟空小助手姐姐的邀請,由求面哥來介紹天津的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土特產——天津冬菜。在天津,冬菜作為一種佐餐菜餚和製作湯菜的調料。冬菜是採用天津本地產的優質大白菜、紅皮大蒜和食鹽加工而成。色澤金黃、鮮美可口。

其實冬菜的種類比較多,除了津冬菜外,還有京冬菜,產地山東日照,曾經是供皇帝食用;川冬菜(南充冬菜),南充冬菜與涪陵榨菜、宜賓芽菜、內江大頭菜並稱為四川“四大名醃菜”;大足冬菜,是烹製川菜的重要輔料;潮汕冬菜,其主要作用是作為潮菜、潮汕小吃以及湯類食品的調味品。

清代滿族文學家文康所著的《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門上家人看了看禮單,見上面寫著不過是些京靴、縉紳、杏仁、冬菜等件。”可以看出冬菜在當時也算比較珍貴的特產。

一、歷史悠久

據說在乾隆年間,滄州有一家醬菜園,用白菜加大鹽並拌上糖蒜,作為“什錦小菜”出售,被稱為“素冬菜”。直到1890年,天津大直沽酒店製成了“葷冬菜”。1920年,大直沽的“義聚永醬園”製做冬菜,並在當時的靜海縣設場專門切做冬菜的用料白菜,從此,靜海成為天津冬菜的主要產地。靜海本地盛產“青麻葉”白菜,這種白菜和北京產白菜有很大的不同,具有筋、肉厚、口甜的特點,這也為冬菜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

二、遠銷海外

天津冬菜作為獨具特色的特產,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遠銷海外,除了香港以外,還出口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這些國家華僑比較多,比較支持中國的產品,容易打開銷路;二是東南亞地區島嶼比較潮溼,而冬菜裡的大蒜有除溼、解毒的效果;三是這種產品做工精緻。價格比較低廉。據相關記載,每年出口這些地方的越有二十萬包(每包六公斤)。建國後,天津冬菜還銷往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等歐美國家。1992年,天津市食品進出口公司成立天津長城醃製品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長城牌”天津冬菜的生產、加工、出口。

三、享譽潮汕

原產於天津的冬菜,為什麼會在潮州大行其道呢?因為潮州人吃湯類食物的時候,都會下一點冬菜。潮州人喜歡吃魚露,冬菜和魚露都有一種臭味,但是卻又珠聯璧合。滾白粥的時候、做湯的時候,加一些冬菜,味道鮮美。早先潮汕冬菜皆由天津販運而來,至抗日戰爭期間,澄海縣的蓮陽公平腐乳廠延聘天津技師,開始生產冬菜,因此現在潮州也有本地產的冬菜。

四、適合儲存

新鮮的冬菜是褐色之中帶黃,如果是變成巧克力色就是比較老了,會有古怪的味道。保存冬菜,不用放到冰箱之中,只需要用一個小蝶子裝上鹽放於罐口,冬菜就會保證新鮮。

五、天津用法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天津很見到冬菜了,但是近幾年又出現在本地人的視線當中。天津人在做湯時,還是習慣加一些冬菜來提味,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在餛飩里加冬菜,這樣會讓餛飩湯更加鮮美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