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難忘的開火

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聯繫上了在縣教育局工作的兒時夥伴仙會。仙會並不是我村的人,兒時住在我村西頭的親戚家。親戚家出門在外的人多,當時只有一個姑姑在家,家裡的房子多,院子大,仙會叫我和他作伴。這樣,我倆就住在他們家的西屋裡。

難忘的開火

難忘的開火

在西屋住時,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那是一九七六年地震的一個夜裡。應該說是因唐山大地震我們商河縣波及的餘震。那年我十一歲。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我們已經睡著了,仙會的姑姑也睡了。深夜突然聽到門拴插好的屋門咣噹咣噹響的聲音,好一陣響,我倆以為是有賊來了撥門偷東西,因那時農村經常有賊偷東西。我們不敢出聲,嚇得直往被子裡邊鑽,似乎還有點打哆嗦。本來他家空房就多,院子又大,且在村西頭,在這住就有點害怕。這時,突然又聽到一陣急拍門的聲音,高聲大喊:快出來,地震啦!我們聽出了是他姑的聲音,這才趕緊鑽出被窩,開了門,跑出來。到了大街上一看,全村人都出來了。忽然想起,之前聽到的屋門響的聲音,就是地震震的。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件事一直印在腦海裡。

兒時我和仙會最熱衷的就是開火了,仙會住在我們村的那些年,每次和鄰村開火,我們倆都是戰鬥先鋒。

所謂開火就是兩村的小孩(十歲左右)互相投擲石子、坷垃、瓦片。還有專門製作的一種泥蛋,用水土和泥,攥成泥蛋,曬乾,用以投擲對方。通常情況下以一方敗退結束戰鬥。我們村小,三百來口人,小孩也就少。村東邊是一條南北向的河,河對面村大,一千多口人,小孩也就多,特別是相同年齡的小孩多,隊伍比較齊。但是我們從不畏懼。幾乎每個星期六下午,不上課,我們就派人下戰書。派兩個小孩過河到對面的村,告訴他們要開火。有時,他們也派人來到我們村下戰書。

雙方同意後,先做好準備。一是最大限度地通知到所有能參戰的小孩,不分男女。二是在河岸上揀拾石子、坷垃、瓦片,找來泥蛋,分成一堆一堆的,女孩主要是做這些準備工作。等雙方人齊了,準備好了,這時雙方各有一個領頭的,手握自制的火柴手槍,學著電影《南征北戰》或《閃閃的紅星》裡的解放軍指揮員的樣子,朝天放一槍,嘴裡高喊:同志們,開火!然後,雙方就暴風驟雨似的互擲"炮彈"了。當時,我和仙會是骨幹,我倆投得準,對方經常被我倆中彈,甚至頭破血流,同時我們又善於隱蔽躲避,每每立下戰功。那時的小孩雖然吃得不如現在,但都很健壯瓷實,啥也不怕,一般是輕傷不下火線,即使頭破血流回到家,大人給煮個雞蛋吃就好了。

畢竟我們村小,人少,經常被對方渡過河來,形成肉搏戰。但我們從不服輸。有一次,我們聯合河西邊三個小村與東村開火,終於勝了一次。

那時,幾乎每個週末都要開火,我們主動下戰書的情況居多。在戰鬥中,讓對方"掛彩"的,對方就記住了,一旦有了機會,對方就會報仇。因為我們村小,沒有供銷社,也就是日用小商店,我們買點油鹽醬醋日常用品,都要去東村的店裡去買。因我經常讓對方"掛彩",得罪了不少人。有時,大人派我去買東西,我只能等到天黑,村裡都吃飯的時候去買,買了後儘快走僻靜處返回。即使這樣,還是讓對方碰到幾次,自然是碰到就被揍一頓。東村村大,地多,在河的這邊我們村近處也有他們的地。有一天下午,我和仙會在河邊玩,忽然看見曾揍過我的小孩揹著一筐草要向東渡河回家。太好了,機會終於來了,我和仙會好好的揍了他一頓。這種互相揍人和被揍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我上初中---到東村的聯中讀初一才完全結束。

難忘的開火

難忘的開火

兒時的開火是最難忘的事情,它鍛鍊了我們的集體意識、配合意識、榮譽意識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戰鬥意識。那時,雖然沒有多少玩具,但我們自己創造的一些遊戲,使我們的童年少年生活感到非常豐富。像藏瞎、丟窩、推鐵環、抽蘑菇、造火柴槍等等,那時也幾乎沒有近視眼。但是開火是我們最熱衷的,參加的人也最多。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那時的小夥伴們大多年過半百,很多早已當上了爺爺或姥爺。但是當年"開火"的情景在我的腦海裡是那麼的清晰,每個小夥伴的樣子活靈活現的呈現我的眼前,就像剛剛發生。

和仙會聯繫上了以後,一直想就我倆坐一坐,喝一杯,再聊聊兒時那些有趣的事,本想過年聚聚,因武漢疫情發生,全民戰疫,也沒回老家過年,等疫情過了再聚吧。


難忘的開火

難忘的開火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