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山西金融之中心

我們第一天歇腳處是長治的趙、周同學家,但沿途路過不少晉商大院,於是選擇了太谷縣的三多堂。當年萬里茶路行進到山西中部,一出太行山經過的第一座縣城就是太谷縣,所以這裡是南來北往、通京赴陝的通衢要徑,金太谷也就因為這種重要位置發達起來。老馬因為此前去過一次太谷,已小有領略其風采,所以推薦我們一起再看看。對金太谷的名頭由來很感興趣, 我走之前專門查閱了些資料。民國年間一位較早研究山西票號的山西籍大學者衛聚賢,在他所著的《山西票號史》序言中說:“山西金融之中心,確係太谷,……實系太谷縣在當時經濟上佔大勢力, 其一縣之勢力可抵榆次、祁縣、平遙、介休等數縣,故獨為一標,且各路運匯來之現銀,先集中太谷,辦收交,開利率,悉以太谷為先、為準。又省庫所收之銀,其元寶上有太谷縣孟家銀爐所印的‘孟合'二字,即當作十足銀使用而不化驗。可知太谷縣在當時經濟勢力之大。太谷縣志關於太谷標期的盛況的記載則文藝了很多:“故標期之日,票號之內,到處堆滿金銀元寶, 有目睹者謂:兩、三天都無可睡之炕。過標之時,商家還要邀班、唱戲、公演三天,商民人等,像過節一樣,熱鬧非凡。”這種充斥著銀光寶氣的場景,歡鬧喧騰的場面,想必給人留下一個“金太谷”的印象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如果看過《白銀帝國》印象會更深。小時候我對太谷的印象來自同學的奶奶,同樣是粗茶淡飯,她老人家總能做得有滋有味、與眾不同,惹得一幫缺油水的小孩子饞蟲直叫,回家跟媽媽述說,媽媽常常是用一句“太谷家會吃”來打發。現在回想起來,大概老人家小時出身不差吧,在金太谷是見過世面的。

金火車頭鐘錶

山西金融之中心

翡翠燒雞

山西金融之中心

翠鳥羽毛鏡

山西金融之中心

三多堂現任館主收藏的牌匾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我們所去的三多堂也叫曹家大院,位於太谷縣北洸村,距喬家大院7公里,但年代要比喬家久遠。是太谷曹家創始人曹三喜開創曹家輝煌基業,成為晉商一支勁旅後所建造。從明末開始太谷縣就有不少鉅商嶄露頭角,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在縣城競相建造深宅大院,風光至極,其中尤以曹家所建的福、祿、壽、喜字形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歲月更迭目前倖存下來的僅有壽字院,也就是寓意多福、多壽、多男的三多堂。

旅遊資料正規的介紹是,三多堂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東西並排三個穿堂大院,上接三座三層高樓,內套15個小院,房舍270多間。整個院落院中有院,錯落有致,具有高聳、厚重、古樸的特色。這個佈局完整的建築體系,不僅融合了南北方建築的特點,而且還吸收了歐洲建築文化的理念。院內磚、木、石“三雕”技藝高超,繪畫藝術精美。

在我們看來,整座大院格局雖然氣派,但和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相比,總覺得略顯憋仄,狹長陰沉而神秘。樓頂三座亭式重樓,狀似牛、羊、豬首,遠瞧為整座建築平添了威嚴之氣,更富有神秘感。或許,神秘感就是這裡民居大院的主題詞吧,這也是太谷的民居與眾不同之處。

縣城街景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三多堂不僅是顯赫的民居的代表,還是一座博物館,這從另一個側面看出曹家的富庶。“明清傢俱展”中有世所罕見的用92塊天然花紋大理石鑲成的“百壽大屏風”,後部有上下各50個“壽”字型和三代帝王之師祁雋藻摘錄的古代十七位學者告誡後人的真跡文章。一百個壽字和文章均用陰刻手法刻於其上,又以金粉塗之。還有一面“螺鈿鑲嵌貝殼鏡”,用天然貝殼雕琢上民間吉祥圖案和“福祿壽”三星而成,選擇不同角度觀賞,會呈現出不同色澤。據傳如果看到紅色則會官運亨通,看到粉色則要走桃花運,而黃色則預示著要發財致富了。

令人稱奇的是“珍寶館”展品,展出的清宮國寶金火車頭鍾,系法國給清廷的貢品,用黃、白、烏三種金製成,重80多斤,上鑲時鐘、晴雨表,上好發條可沿軌道而行進。這件國寶是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經北恍向曹家借款的抵押物。另一件珍寶是明代大畫家仇瑛臨摹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長7.74米,寬0.45米,上有1643個人物,208頭牲畜,生動逼真,價值連城。還有翡翠燒雞、翠鳥羽毛鏡,都很吸引眼球。那隻燒雞連紋理都和真燒雞非常相似,雕刻工藝了得。羽毛鏡面據說全部由越南的翠鳥毛貼成,珍貴而稀少,顏色也歷經200多年不變,豔麗如初。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出了三多堂本來是要看孔祥熙宅院和貨幣展的,但太谷縣城保持的較原始的明清風貌似乎更吸引人,街巷整齊,宅院講究,縣城中心的鼓樓雄偉壯觀,像一個定盤星一樣,輻射東、南、西三條大街,對古城規劃起到了定位作用,以此為中心,形成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使得古縣城規範齊整、進退有節,這和大同非常類似。金太谷的富庶繁華從現存的古建築及其街巷、商鋪名稱等方面亦可體現。太谷縣城建築三分之一是商號,三分之二是民居。現存的大戶人家宅院或臨街大商鋪,正房一般都是五間,院落是兩進或三進院。門樓樣式明清風格的多,也有中西合璧的,院外牆青磚石砌,高且厚,窗戶一律朝裡開,除了高大氣派外,一看就是防盜措施嚴密,規制顯然也超出了當時規定的範圍,所謂財大氣粗是也。走在古城街巷裡,不時會發現巷子名稱直接以商號命名,比如興隆巷、錢市巷、錢龍巷、賣珠市巷等;臨街的門面店鋪一家挨一家,很多還沿用舊時的名稱;昔日銀行舊址僅在西大街就隨處可見,廣升譽、德勝園、廣恆發、元生利、志成信等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時買賣興隆的場景。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砌在牆裡的石敢當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不經意露出的奢華。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山西金融之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