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淺析明朝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導讀: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明朝的歷史,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皇帝與太監關係一般都比較好、與大臣關係都比較差!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呢?

究其原因,還是明朝的權力體系導致了這種現象!之所以皇帝和太監的較好、和大臣的關係較差,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太監是作為皇權的附庸而存在,可以說是主僕關係;大臣從本質上來說是作為分權者而存在,可以說是一種深層次的敵對關係。

淺析明朝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 皇帝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 自古以來,君臣一直都是對立統一的存在,作為君王,一方面要靠大臣來幫忙處理國事,這就勢必要分出一部分的權力給這些大臣,大臣們才能得心應手地替皇帝分憂解難,從這個方面來說,君臣是統一的;另一方面,要防止大臣過度坐大,威脅到皇權。因此,歷朝歷代,除了極個別皇帝外,歷代君王對權力的把控都是極其嚴格的,他們費盡心思,既要給大臣們足夠的權力替自己排憂解難,又要設置多番障礙對大臣形成掣肘。從這個方面來說,君臣之間又是對立的。

    淺析明朝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趁著胡惟庸案,順勢廢除中書省,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以及明宣宗朱瞻基為了制衡日漸坐大的文官集團,而引入一股特殊的政治勢力——宦官集團的行為,都是君臣之間對立的具體體現,有這樣的對立面存在,皇帝和大臣的關係自然是好不到哪去!

    淺析明朝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 皇帝與太監關係好的原因
  • 自古以來,太監作為內官,是皇帝身邊的近侍,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其他歷代皇帝都是在太監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這些皇帝自小就和太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些太監或許人品很壞,但這都不重要,因為他們還有一個特點:聽話、溫順,他們不論是出於對皇帝的感情還是自身的利益需求,往往都對皇帝言聽計從,對於皇帝來說,這就夠了,因此,他們一旦登基為帝,往往都會重用這些陪他們成長起來的太監。

    淺析明朝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的原因

    明宣宗朱瞻基為了制衡文官集團,開始重用太監,刻意將太監培養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宦官勢力,從此,由皇權、閣權、宦權組成的權力體系正式構建,直至明朝滅亡,這個權力體系中,宦權實際上是皇權的附庸,他們多數時候是以皇權代言人的身份而存在的,猶如僕人一般,必須要緊緊依靠主人,主人強大了僕人也才可以強大。這樣看來,明朝皇帝與太監的關係好也就不足為奇了。看懂了這點,我們就不用再為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太監的專權而感到驚訝了!

    總結:從權力體系上來說,太監是皇帝的附庸,大臣是皇帝的對立,因此,皇帝與太監關係較好、與大臣關係較差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