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特級教師手把手親傳:統編語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統編教材

溫儒敏老師說:“部編本語文教材的(單元)板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

那在單元整體構架下該如何把握統編教材的教學呢?單元內不同課型如何貫通?一起來聽聽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闕銀杏老師的觀點吧!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單元整體架構下的統編教材教學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闕銀杏,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初中語文教研員,溫州市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致力語文教學30年,獲浙江省特級教師、溫州市首屆名師等稱號。

新教材實施,當務之急是引領教師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特點,理解編寫意圖,領悟核心理念。就如尤煒老師所言:使用新教科書時,要重點關注教材的新理念、新思路,要抓整體、抓關鍵。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理解新教材精神,吃透教材,最大程度挖掘新教材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素養,就成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命題。

從統編教材的編排看,單元整體感更強了。相比較老教材,單元內部各板塊不僅在主題或文體上有關聯,還在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策略等方面有著內在聯繫。溫儒敏老師給出了這樣建議:“部編本語文教材的(單元)板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

基於此,我們把“單元整體教學”作為研究統編教材教學的切入點,依照新教材的編排思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明晰教學目標,理清語文要素。在單元中進行共性和個性的結合,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課內和課外的結合,知識和能力的結合等綜合性學習和訓練,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結構體系,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溫州市初中語文教學常規》明確提出:依據教材編排,綜合考量各文本之間、各教學內容(如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之間的關係,確定單元教學內容;把握各文本的教學價值,採用相應的教學策略,選擇不同課型教學;立足單元內容,補充相關課外資源,做到課內外融通。

因以常規方式推進,故從幾個基本點提出要求。

一、以“單元”為單位,研讀教材、發現教材。

研讀新教材,要以單元為單位,發現每一篇教材的獨特性以及這篇教材在整個單元中的意義,發現一個單元各內容之間內在的關聯點,發現單元中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點。如此,既強調了深入研讀單篇文本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單元各內容間的聯繫,而非孤立地對待教材各部分內容。

例如,對七下第五單元進行研讀,會發現課文之間存在著共性與個性:

本單元的詩文不僅在主題內容上存在共性,在寫作手法上也有一個最突出的共同點,即託物言志、借景抒情(除《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在對“景”或“物”富有特徵地細緻描摹中,寄予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志趣,並達到物我圓融的境界。

但是,不同文章卻又各具特性。如《紫藤蘿瀑布》描寫紫藤蘿花的語言非常細膩、描摹極其傳神,由眼前的藤蘿花,到回想舊日的藤蘿花,在比較中表現社會變遷和生命感悟。《一棵小桃樹》中存在著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小桃樹既是我成長的鏡像,又超越了鏡像的意義,對於同樣遭受了種種磨難的“我”來說是希望和方向,使“我”對理想對幸福的追求更加堅定。兩篇文章都是託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但對“物”的客觀描摹和情致情趣的表達均不同。

仔細研讀後,教學中可以依據具體文本分別落實,也可比較不同篇目之間寫作手法和抒情方式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再如七下第六單元重點學習“瀏覽”。因為文本特質和課型的不同,所以在不同課文中,對“瀏覽“的學習側重點不同:

《偉大的悲劇》,在瀏覽中需要抓準內容整體,需要注意作品中的典型場面以及典型人物。不能在強調閱讀速度的時候,忘卻了閱讀的目的,忘卻了為什麼要進行閱讀。《太空一日》,要藉助小標題在瀏覽中對文本進行整體把握,快速形成對文本的總體閱讀現象。還需要培養對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區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帶上她的眼睛》,要注意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從中汲取養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直接運用快速瀏覽的方式,順著自己的好奇心,去追尋小說的情節線索。《海底兩萬裡》,則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書中內容,如思維導圖、簡筆畫、手抄報……以此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這種依照課文特質各顯個性的教學策略,能夠為我們帶來重要收穫,那就是“互補”:多一些不同之處,少一些重複之處。這些會能使閱讀教學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一些。同時,這種聯繫的策略強調了知識內容的結構化、整合化,防止孤立化、片面化,是從知識走向素養的重要途徑。

二、關照整個單元,教學要選擇不同課型配合進行。

統編教材較原來教材,有了諸多變化,比如自讀課文的內容架構中增加了“旁批”,讀寫結合更加緊密,課外閱讀是課程的組成部分等等。諸多變化,使得研究各種課型的必要性更為迫切。

這其中,尤其要理清教讀課與自讀課的關係。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不同的編排方式,意味著在教學目標和課型上都有很大不同。兩種課型在課堂形態、學習特徵上存在明顯區別,但是,又在知識內容、方法策略上有著緊密的聯繫。一個單元中,教讀是關鍵,它是實現單元目標的基礎。教讀課,教師要帶著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達成相應的閱讀目標,目的是學“法”。而自讀課是“教讀”的價值指向,知識與方法的遷移與運用,應該成為“自讀課文”最主要的教學價值。學生運用在教讀中獲得的閱讀經驗,自主閱讀,進一步強化閱讀方法,沉澱為自主閱讀的閱讀能力。在一個單元中,教讀課與自讀課功能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另外,還要依據單元中豐富的內容,從語文學科角度拓展課型。如單元起始課、閱讀課、寫作課、綜合性活動課、名著閱讀指導課、單元整理課等等 。例如八上第四單元課文學完後,就很有必要上單元整理課。抓住“類型”這個關鍵詞,讓學生結合自己對這個單元各篇散文的學習心得,自行總結探究各種散文類型的特點,再拓展延伸,學會運用,真正做到“學文識類”。

其實,這些課型名稱本身就是語文邏輯的一種具體體現。它不僅是一種類型,也是一套體系化的結構和一些必備的標準或標誌。只有關照整個單元,才能更好凸顯各種課型的特點,才能真正理解各種課型配合使用的意義。新教材教學必須走向課型化探索之路。

三、立足單元內容,補充相關課外資源,做到課內外融通。

溫儒敏教授說:在新教材中,課外閱讀不是單元教學的附庸, 而是整個閱讀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老師們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這一條,語文素養的提升才不會是空話。

要做到這一點,“融為一體”是關鍵。

首先要關注教材中各個向外的窗口和通道比如多數課文的助學系統,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如七上第五單元 ,《貓》一課後的練習五,就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夏丏尊的《貓》、靳以的《貓》和王魯彥的《父親的玳瑁》,與課文比較”;《動物笑談》一課的“閱讀提示”中明確寫到“課文是從《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中節選的,課下不妨把這本書找來讀一讀”;《狼》後的“補白”板塊中,就是呈現從《閱微草堂筆記》中節選的“狼子野心”來補充閱讀。教學中須得真正關注併發揮這些內容的作用,從而真正達到課內外閱讀的融通。

再者,要明晰目的和方法。課外閱讀既是課程的組成部分,教師不宜採用不聞不問的態度。要清晰為何選用材料並以何種方式讓學生閱讀。有些需要和課內文章進行聯讀,有些稍加指導即可,有些可以放任自由閱讀。以七上第五單元為例,有位老師緊扣單元目標這樣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課題

資料介入

運用設想

《貓》

《貓的天堂》

(左拉)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以這兩篇文章為課外拓展,培養學生尋找中心與主題的能力,並讓學生學會用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語言環境等描寫來突出中心與主旨。

《動物笑談》

《所羅門王的指環》

從一篇文章走向一本書的閱讀,走近熱愛科學研究的勞倫茲,走近自由、豐富而多樣的動物們。

《狼》

《野狼》(聶還貴)

《像山那樣思考》

通過補充閱讀,讓學生對於人與狼,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新的思考。

打開學生思路,培養辯證思維。

單元複習課

《貓》(蔣勳)

《父親的玳瑁》

(王魯彥)

通過主題、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讓學生自主歸納文章內容與主題,意在鞏固並運用本單元所學的默讀方式,提高閱讀能力。

第三,做好整本書閱讀指導。名著閱讀課要與單元教學相整合。名著閱讀課可以與課內篇章文本教學相鏈接,也可與單元寫作任務相結合,整合於單元整體教學之內。例如前面提到的,可以把《海底兩萬裡》和七下第六單元聯繫起來。

四、緊貼單元課程,讀寫結合、讀寫互促。

要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把握好“讀”與”寫”這兩個關鍵能力互促互生的效應。

寫作能力不是孤立的,寫作活動也不是臨時的,真正的寫作滋養,來自日常語文學習的累積和漸進。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寫作、教寫作,教師給學生設計的寫作活動就絕不會限於單元作文,而是有了各種補充、調整、配合、創造。為了保證這些寫作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在整體單元的框架之下,進行寫作活動的整體安排,尤為重要。下面是一位老師的七上第一單元讀寫設計:

課型

教學內容

寫作類型

寫作內容

主題寫作課

熱愛生活

熱愛寫作

微寫作

自由“說說”

教讀課

古代詩歌四首

實用寫作

課外古詩誦讀腳本設計

教讀課

微寫作

用比喻畫春天

教讀課

濟南的冬天

微寫作

家鄉的季節

綜合性學習

班刊設計

實用寫作

1.班刊封面模板設計

2.班刊目錄模板設計

自讀課

雨的四季

實用寫作

給美文寫批註和提示

這樣安排,寫作內容緊貼單元課程,寫作貼著閱讀,閱讀流向寫作。閱讀對寫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僅在於表面上的語言修辭、表達結構的範式,也在於深處的思想薰陶、藝術感染;寫作對閱讀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寫作不僅僅是對閱讀文本的簡單模仿,還是對閱讀的一種追問與深入,拓展與串聯。

總之,“單元整體教學” 有利於全面靈活地達成教學目標,有利於深入理解、把握教材 ,有利於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真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稿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您對統編三科新教材的教學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一些願意與其他老師分享的教學案例?您希望我們推送哪些與統編三科教材有關的話題、內容呢?

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哦。留言不限,稿件不少於2000字。稿件一經採用,我們會支付一定的報酬,並優先推薦在人教社主辦的相關國家級學術刊物上再次發表。留言被採納也將有驚喜禮物送出喔。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設計:任美玲(實習)

主編:吳海濤

特级教师手把手亲传: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