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脫貧榜樣」從“萬元戶”到“十萬元戶”,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脫貧榜樣」從“萬元戶”到“十萬元戶”,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脫貧榜樣」從“萬元戶”到“十萬元戶”,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引子:張大叔的逆襲

2017年12月的一天,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入戶做脫貧驗收的時候,貧困戶張大叔正在豬舍裡忙裡忙外,他笑呵呵地對我們說:“你們看,這些豬個頭好大,馬上又可以出欄了!”

養了80只雞鴨、35頭豬,種了15畝菸葉、200棵蜜柚……大埔縣茶陽鎮戀墩村貧困戶張大叔一個人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他依然心情愉快。

困境:負擔重入不敷出

回想起2016年5月入戶精準識別的時候,張大叔一家三口擠在借來的舊房子裡,妻子體弱多病,兒子精神異常,一家人都需要張大叔照顧,他根本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只能靠種莊稼為生,全年家庭收入不超1萬元,日子過得緊巴巴,剛50歲出頭的漢子,又黑又瘦的身體,臉上寫滿了沉重。每年的勞動所得,僅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經常捉襟見肘。

轉變:由貧困到脫貧

精準扶貧開始後,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瞭解張大叔一家的實際情況,經過分析、研究,決定幫助張大叔發展種養業。“真的可以幫助我養豬嗎?一頭豬苗就要500塊,還要飼料,成本好高,虧了怎麼辦?”張大叔將信將疑。

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多次上門走訪,向張大叔講解幫扶政策,併為其制定詳細種養脫貧的計劃,逐漸打消了他沒本錢、怕虧的念頭。看著貼合實際的安排,張大叔終於下定決心,第一個響應並落實了駐村工作隊的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堅定的對我們說:“只要政府支持,只要你們願意幫我,我就敢做!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趁著張大叔熱情高漲,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第一時間落實扶貧資金解決了豬舍、豬苗、飼料問題。豬苗一到,自小就養過豬的張大叔擼起袖子幹起來,看著一天天長膘的豬仔,張大叔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驚喜中,盼望中,去年年底,幾十頭肉豬出欄售賣了,僅此一項,其家庭每年可以增收7萬元。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昇華:擴大生產,致富帶頭

村幹部說,老張的養殖業雖然剛起步,但是他家的豬養得好,白白胖胖的,成活率很高,他也已經開始幫助其他貧困戶,有人來問他也會悉心指導。養豬成功後,張大叔也變得自信起來,在幫扶資金支持下,看準市場發展多種經營,主動擴大了菸葉和蜜柚的生產規模,不僅如此,張大叔還帶動村裡的其他貧困戶一起研究市場方向搞種養,今年預留了幾畝地準備種植木耳,經過半年多摸索實踐,張大叔早已從種養門外漢成了半個“土專家”,在其示範和帶動下,戀墩村貧困戶開始行動起來,據統計,除了扶持原有蜜柚種植業外,貧困戶中2017年全年共新增扶貧牛12戶19頭,豬3戶40頭,雞4戶300只,鴨5戶500只,鵝4戶200只,兔1戶100只,一戶一策的外在驅動和貧困戶的內在動力相結合終於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生根開花。

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讓張大叔很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2017年底,他家順利通過脫貧評估驗收,並被確定為精準脫貧示範戶。2017年其家庭年收入逾10萬元,從村裡的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教育、醫療和大病救助、住房……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深入,壓在張大叔心上的“大山”也被一座座搬走。如今,張大叔納入危房改造的新家已落成,兒子也已經迴歸校園,最近他又購進一輛農用三輪運輸車,經常穿梭于田間和豬舍,幹勁十足。“現在日子好了,但是身邊還有很多人沒有脫貧,我要盡力為脫貧做點事,回報社會。”他說。(作者為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海幢街道辦事處對口幫扶大埔縣茶陽鎮戀墩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4月熱文推薦

1. 國家出手!低保清查,究竟什麼人在和貧困人口搶低保

2.李希:推動廣東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3.關於印發《關於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4.胡春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 全面做好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

5.胡春華出席脫貧攻堅工作專題會議

「脫貧榜樣」從“萬元戶”到“十萬元戶”,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主辦單位:廣東省扶貧辦

承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校:付強

「脫貧榜樣」從“萬元戶”到“十萬元戶”,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