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所謂的“中國詩詞大會”就是一個記憶大賽,在人工智能的今天,這類比賽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定慧堂


當下,詩詞大會被調侃為背詩大會,原因在於節目的內容僅是比拼記憶力而已,而背詩不過是詩詞文化最為無關緊要的環節,因此冠以[大會]頭銜實在不妥。




節目或許有考慮過加入詩詞創作環節,但衡量之後便發現難度太大,主要在評委方面。

可以這麼說,如今有話語權又懂詩詞鑑賞的學者實在鳳毛麟角。別看大部分教授談起古詩頭頭是道,多半是拾前人牙慧,歷來名詩都有註釋借鑑,而讓他們點評今人寫的作品,卻說不出所以然。

會寫詩之人不一定會評詩,但是會評詩一定是會寫詩之人。

其次,節目要請專業的權威學者,或許還可以辦到,但創作環節存在不可控的因素,這對節目而言才是最忌諱的。說到底,詩詞大會的本質是娛樂節目,作為主辦方肯定不會為了效果追求風險。因此我們看這節目的時候,只需要抱著娛樂的心態即可。

數落詩詞大會之後,還得提它的正面意義。誠然節目只是背詩比賽,但也激發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熱愛,這對於復興詩詞文化是有幫助的。也許不久之後,會出現真正的寫詩大會。



接下來再談人工智能的問題

之前人工智能寫詩的噓頭可謂賺足眼球,乍一看足以亂真,細一品卻紕漏百出,不過是一堆詞藻的堆砌而已。

假如和詩詞大會聯繫起來,試想一下,普通人能背誦下大部分古詩,我們就覺得已經很了不起,出現一點失誤,我們也可以理解;換做人工智能的話,即使能背所有的古詩,我們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稍有差錯你還能接受嗎?

我們對待物與對待人的標準,還是有差別的。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我們的生活或許會變得更加便捷,但科技再強大,也有沒辦法取代的東西。



例如題目提到的[飛花令],是古人之間增加感情的文字遊戲。即便機器能記憶海量詩詞,但誰會和機器比賽記憶能力?你會和人工智能談感情嗎?


詩詞補習班


詩詞,在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早已不佔有那麼高的位置,比如比起唐宋時期,甚至比起人人讀現代詩的1980年代。但為什麼《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能火,甚至超出很多綜藝節目?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詩詞就是有它獨有的美,而這種美被平時步履匆匆的我們忽略了。

從節目形式來看,選手們比的無非是誰記住的詩詞多,而且能夠迅速想起來得以應用。既然是比賽,需要賽出一個結果,也只能這麼比,否則如果比作詩,那就缺少了統一的標準,不容易比出輸贏。這樣靠記憶記下詩詞,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還是有意義的。

你想過沒有,如果不是上學時候甚至死記硬背一些詩詞,我們如今就幾乎不會想起任何詩詞的具體內容,想到哪一句就手機搜索一下,然後下次再想就又忘了。對只能搜索產生依賴之後,就不會再用力記住它們了。

三字經、千字文古代人都是需要小時候背誦的,到如今我認為沒有必要,哪怕上升到國學的境界我也認為沒有必要,可以作為了解內容但沒有必要銘記在心。而詩詞不一樣,哪怕小時候不明其意地背誦下來,而後慢慢就會參透其中的意境,從內心生髮出審美和品質感,知道什麼文字是好的,是在唐宋之後再也模仿不來的經典。

哪怕從最實際的用處考慮,到一個旅遊景點看到壯美的景色,發個朋友圈不要只是“太美啦”這麼一句,用一句貼合的唐詩宋詞形容,看到的人也會對你多點幾個贊。

我相信,《中國詩詞大會》也就是個形式,它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重新發現中國詩詞的美,可以作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點綴,並非讓人人都拿起《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從頭背誦,一字不錯。

另外,這個節目並非號召人人當唐詩宋詞的背誦機器人,否則也不會安排幾位嘉賓現場點評詩詞的意境和背景。


鄭捕頭


“中國詩詞大會”這類比賽肯定有存在的意義!

“中國詩詞大會”我認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伸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一個表現。

大家都知道中華五千年,文化也是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其中幾乎每個人都熟悉的中國詩詞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燦爛一頁。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止步不前而停留。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文化,有好多人開始忘記、生疏了。如果不加以重視,這樣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幾十、幾百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已經忘記中國曾今有過輝煌的詩詞歷史。

是的,現在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也越來越先進,幾乎你有什麼要求,人工智能都可以做到。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吧。

其實,我也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更是祖國日益繁榮推動的一個結果。

國家的日益繁榮,讓有些人開始得意忘形,更有從洋媚外的心裡,心中有些浮躁,而忘記了其實國家的繁榮是離不開國家的文化底蘊的支持的。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社會中,外來文化的侵虐也逐漸增多,而凝聚中國五千年人民智慧的結晶卻漸漸被大家忘記,因為大家在追求高科技、好環境、高品質的娛樂項目,感覺中國詩詞太普通,沒有炫酷的場景、沒有好看的畫面。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明白文化底蘊的含義。

雖然現在時代進步得很快,文化多樣性強。但我們還是應該大力宣傳、守護、繼承、發張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更多的人,從而凝聚中國心,復興中華魂,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社會。

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這不單單說的是人,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如此。繁榮不忘根,富貴不忘祖。而“中國詩詞大會”就是用現代的光影設備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讓更多的中國人參與進來,守護、傳承、發揚中國的文化。


所以,“中國詩詞大會”必須有存在的意義!


孑予行記


看到這個話題,公交車上坐著都忍不住回答。

開篇立意,我是不贊成搞古詩詞死記硬背的,別給我講多背可提高語感,那是專家的事操這心幹啥。

身邊有一個朋友,雖然工作是物業管理的項目經理,但醉心於古文,至少信手捏來得1000多首吧(我們一起看過這節目,他基本都能背吧,和我同年32歲)。除了我們常人的認知古典書籍外,前兩年已經開始研究音韻和訓詁,更別提大學,小學那些了。他是真喜愛而且培養了這個愛好,如果沒有興趣,我想千人挑一都很難去喜歡上古典詩詞。

女兒剛上一年級,佈置了古詩課外學習。我花了半小時講解,再讀了兩遍就背下了《鄉村四月》,說明孩子們本身就是有靈性的,估計會被我國偉大的教育給毀掉。這首詩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我一直認為,不認真理解掌握古詩詞的生活內涵和社會環境及思想昇華,死記硬背有個鳥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些東西記了有用,但容易讓孩子缺乏靈性,科學家是更多的需要科學素養,這可能也是我們自然科學方面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原因之一吧。

還說這首入門級的《鄉村四月》,它描繪的鄉村生活對大多數城裡的孩子來說太陌生,若不是我家裡養過蠶,什麼是蠶寶寶都不知道,更別說它吃什麼桑葉,蛻幾次皮,怎麼網絲了。桑樹長什麼樣?什麼是桑葚。子規是杜鵑,農村裡面可見的有三種,叫聲各不相同,需要帶孩子去聽,感受自然,我只會模仿李貴陽和布穀布穀,孩子就覺得很有趣,希望我帶她去聽聽看看,光是背下來了有何意義?這樣一首古詩的真正理解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挺費勁的,還沒有涉及平仄和韻腳。我認為掌握了技巧即可,普通的孩子花數年時間背誦2000首,和讀幾年的科學和社會書籍,哪個更有意義呢?

我認為古典詩詞確實很美,但需要走進自然和生活來理解,盲目的背誦就是糟粕。我們只需要選取幾十首來理解分析,這個過程是每個人不一樣的視角,達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才是學習的真諦。不然胡適先生倡導新文化有何用?如今提倡這個古詩詞,可能有良苦用心的文化傳承,也可能是統治需要,反正我覺得你喜歡就好,別讓孩子被這個吃人的社會給害了。

末了,你們盡情罵吧,這可能也是我還坐著公交車,請不起司機來接我的原因。


蝴蝶過期居留56236903


“中國詩詞大會”絕對不是一群“背誦機器人”聚到一起,看誰的內存大,看誰的輸出多,看誰的運行快。而是“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文化盛宴。



現在人工智能的確是飛速發展,而且我們還要再加一把勁促進它更好更快的發展,因為畢竟人工智能是人類面向未來探索未知的最尖端武器,是人類的好助手。不論是對處於市場經濟浪潮中的企業而言,還是對競爭人類未來資源的國家而言,人工智能都是不可或缺,是一個國家實力的最好體現。



但是“中華詩詞大會”絕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之所以數千年綿延不息,就是因為我們有強大而不曾斷絕的文化。當今的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各種思想衝擊著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在這種情況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尤為重要,用傳統文化滋養心靈、培養自信、營養人生尤為重要。



“中華詩詞大會”正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而且央視又是國家電視臺,有這個責任去做這樣的事情。每當我們沉浸在董卿飽含感情的吟誦中時,欣賞著選手們用詩詞歌頌中華民族時,感受著詩詞營造的美好意境時,難道不覺得中國文字真美、中國詩詞真美、中華文化真美嗎?


發配三千里


我覺得,記憶很重要啊。😂

先舉個栗子。

《紅樓夢》探春理家。關於給僕人的喪葬費的事,探春問管家,該多少銀子?

管家明顯欺負新人,說忘記了之類的。

探春說:要是二奶奶當家,你也現查去?只怕你那主子沒這麼好的性子等你。

若是現在。呵呵!

你當主管,你分管的事,肯定有記錄吧?

經理問你,你啥都現查去?只怕經理沒那好性子吧。😄

再舉個栗子。如今啥都現代化智能化,戰士們還泥裡水裡練啥子攀爬格鬥負重?為了體質好,跑跑步就行唄?

戰士練的,是基本功啊。

說笑了哈。

談談記憶詩詞。

我們背誦的東西,當然是預備我們應用。

比如某醫生。你跟他跟熟,有點毛病,你立刻就溜溜噠噠找他診治去了。

不太熟,你得通過熟人介紹他在哪坐診。

你只聽人說過,自己的重病,有個醫生給看好了,你沒留心醫生姓名住址,曾經的病號也走了。

你上哪裡找這醫生去?

這裡我就是說明一件事:

你心裡記著這首詩,當場派用場。

你記得,但不確切,可以查。

某場面某考察中,你想用恰當的話表達,但胸無一物,上哪查去?

薛呆子薛蟠似的,乾瞪眼吧?

很多事不是一查就得的。

起碼心中有印象。最好背下來。

背詩,不光是為了“用”啊。

詩詞可以經過我們加工,化為自己的語言。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至於背一些好詩詞,能提高我們的修養——只有背了,才可以刻在骨頭裡。化在心裡。

讀過印象淺,常常有點感慨,過去就忘啊。


莘縣村民


當然有意義啦,機器人能知道什麼?它能知道“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初春景色,能知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雪景,能知道“不思量,生死兩茫茫”和“寒蟬悽切,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有什麼區別,能知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和“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有什麼區別。它永遠只能知道它的意思卻不知道它們的意義,幾個字或者兩句話背後有多少故事,這些故事對有感觸的人又有多少意義。詩歌和數學不一樣,它更在於你和詩人產生共鳴的那一剎那的驚喜,那一剎那彷彿見到久違的知己了一樣!


可愛的書蟲


我覺得背誦是很有必要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那是有道理的。

小時候不懂也要背,其實那時根本也不大可能懂太多。

但當我們背會了很多詩詞歌賦,等到長大後才會有一天突然理解,古人誠不我欺也。

本人現在的職業是寫網絡小說,這時才忽然發現原本以為文章寫的還可以的自己,文化底蘊真的是太不足了。

現在想補基本沒可能,而學那些東西最好的時節本就應當在兒童少年的時節。

所謂書香門等的知識,內涵,談吐,底蘊,有時真是建立在少年時。

讀詩自有其琅琅上口時那種近似於音樂旋律的薰陶,這個太玄奧就不說了。

舉個最潛顯的例子。

增廣賢文是前人流傳下來的,原來受教育時說那是封建社會的糟粕。

可是當自己在社會中浮沉摔了n個跟頭後,才知道那都是古人的金玉良言。

小時不懂,現在懂了,卻揮霍了青春。

時代並未因為前進而改變人性的惡劣。

比如照皮畫虎難畫骨,識人識面不識心。

若有這個教育與覺悟,那麼在當今世會至少可以少被詐騙幾回吧。

比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很多,時間有限就不舉了。

詩詞也類似。

別總說添鴨式教育的缺點,其實凡事都有兩面,有缺點就必有優點。

就這麼多。


老哲111


“中國詩詞大會”能夠成為一個現象級的電視節目,引發全民的關注,是有一定的原因和意義的。

首先,是國家層面對於復興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倡導。

央視作為國家最大的電視臺,當然有責任去開發節目、推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於是“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這一系列節目應運而生。毫無疑問,這些節目喚起了民眾對漢民族傳統文化的極大關注,也喚起了國民的文化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當今時代,網絡的發達、搜索的便捷,使得人們的漢字書寫、經典詩詞背誦等基本的文化功底逐漸被忽視,需要喚起民眾的重視。君不見,參加這些節目的許多嘉賓(包括一些大學生等高學歷的觀眾),也紛紛表示:生活中常有提筆忘字的現象,忽視了基本功的練習,遇到想不起來的詩詞、字詞等就到手機上搜索,慢慢也就更懶得背了。

再者,眾口難調,不同的電視節目有不同的觀眾定位和功能定位。“中國詩詞大會”這類節目定位的觀眾群體並不是高知,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而是各行各業的普通民眾。功能也只是定位在普及和推廣的層面,並不是多麼高深的專業研究。對經典詩詞文化有更高需求的觀眾自然可以去追求更高端的節目。

從節目引發的效應和播出的效果來看,毫無疑問,這些節目喚起了民眾對漢民族傳統文化的極大關注,也喚起了國民的文化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節目也帶動了省市縣等基層對於漢字、詩詞等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重視,確實起到了推廣的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也已經達到了節目的目的。

央視要做的就是把觀眾領進門,先了解,先熟悉,先背誦一部分,等有了基礎再做下一步研究的事。當大眾的傳統文化素養具備一定的基礎之後,節目當然是可以進行改革的。

一家之言,同意看法的請東東手指點個贊吧!歡迎評論、交流。


初中語文戚老師


這個所謂的問題,一是對“詩詞大會”意義的理解完全錯誤,二是對人與機器的關係定位完全錯誤。

照這個邏輯,人類的棋藝~包括國際象棋和圍棋這兩大著名的棋類~已比不過機器,人類也應該退出舞臺?機器的記憶能力遠超人類,人類就不用記憶任何事物了?學文字語言,定理公式都沒有意義了?機器比人類強壯,人類的體育鍛煉就都沒有意義了?

推而廣之,如果有一天人工拜智能能夠替代人類大部分工作,那麼這大部分人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詩詞大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考”記憶,而是鼓勵民眾加深對詩詞的興趣愛好和理解,鼓勵民眾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提高自身的修養。

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越來越普及,人類的許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在人與機器的關係中,人類存在的意義要永遠高於機器存在的意義,否則,人類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