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1.陈薇(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现在的陈薇喜欢梳利落的短发,穿笔挺的西装,给人一种硬朗的军人形象;但时光如果倒退,没人会认为当年那个大大咧咧的清华学生会是现在的她。当年的她当过清华咖啡厅的第一位女服务员,摆过地摊,搞过舞会;她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但也正是她,二十九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身于医学科研工作,将自己的工作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陈薇和军事医学院的相识相知看起来更像是命中注定。1991年,当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开始了真正的改变。那次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短暂接触,让陈薇对那完备的科研环境以及优秀的科研人员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进入军队已29年的陈薇现在回想起来,眼神里还是充满坚定:“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陈薇现在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门从事微生物、流行病的研究。众所周知,各种致病微生物不仅在战争时期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在和平年代也可能成为导致大规模疫情的罪魁祸首。因此,陈薇和其同事们针对这些微生物有目的的研究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 “逆行者”之一,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到达武汉后,他们开始紧急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陈薇和同事们还深入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手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2003年SARS疫情肆虐,军事医学科学院不仅在国内率先分离出SARS冠状病毒,陈薇主持的团队更是迅速对干扰素ω进行了实验,证明其在体内外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值,显著减轻机体损伤。事实上,在SARS爆发之前,陈薇主持的“重组人干扰素ω(IFN-ω)”研制工作已历时三年。最初,这一干扰素被认为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主要用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但在特殊状况发生时,陈薇团队通过“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预防SARS感染的现场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研究,发现该干扰素对SARS病毒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成功研制出针对SARS病毒的预防用药。在危机时刻的挺身而出,使陈薇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除了针对SARS病毒的研究,陈薇团队还对炭疽疫苗的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炭疽杆菌是国际上常见的生化武器之一,接种炭疽疫苗是大规模预防炭疽最有效的手段。陈薇团队从炭疽芽孢杆菌免疫机理、菌株鉴定等研究入手,历时10年研制出一类新药基因工程炭疽疫苗。基因工程炭疽疫苗的研制成功,标志我国我军在防控炭疽芽孢杆菌这一最重要的生物恐怖剂和生物战剂方面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陈薇在特殊皮肤创伤、神经损伤等药物的研究领域也有所成就。丰富的研究成果是陈薇对学术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基石,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陈薇在历次重大事故发生时都积极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陈薇不仅有着闪耀的军功章,更有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陈薇的先生为了她,放弃了青岛的优厚待遇,只身来到北京。从最初的物质匮乏到现在的家庭圆满,陈薇和她的丈夫共同抵御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现在,陈薇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干了喜欢干的事情,这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女人,这种生活状态,是大家应该追求的。

”是的,幸福的陈薇,她做到了。


2.朱华晨(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个人简介: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副教授、汕头大学教授,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副所长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流感及其他RNA病毒的起源、进化,以及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性的分子机制。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整整100年前,一场流行性感冒曾造成全世界超过1/3人口被感染,可能夺去了七千万或一亿条生命,这甚至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今天,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远离战火硝烟的国度,却同样需要面对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流行病疫情,病毒如恐怖分子发动突然袭击,以席卷之势屠虐生命,令全人类闻风丧胆。

有一群反恐专家专门与疫情作战,他们神兵天降,第一时间出现在疫区;他们神机妙算,抢先一步阻止疫情升级;他们神乎其技,揭穿病毒的神秘面纱……然而他们并不是神,他们只是试图用自己的凡人之躯,去战胜病毒的魔鬼之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副教授,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朱华晨便是其中之一,她主攻流感及其他RNA病毒的起源、进化,以及致病性和传播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与H1N1、H7N9、MERS等臭名昭著的病毒是“老相识”了。

假如面对一种突发的、未知的、全新的病毒,你会怎么办?普通人会闻风丧胆、避之不及,朱华晨却一定是那位最美的“逆行者”。“首先赶赴现场采集标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寻找病毒‘嫌犯’和来源;并遵循柯赫氏法则,针对禽、鼠、猪、貂等不同动物模型做病毒的感染、检测、分离、培养,对病毒行为进行验证,从而推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风险,为疫情暴发期的防控手段提供指导;同时整理病人临床数据,分析病毒的流行规律,并结合动物模型试验数据对比病毒株的强弱;甚至可以使用基因工具对病毒进行修饰,寻找某些与致病、传播、感染相关的位点或基因,进而开发靶向的药物或抗体。”

朱华晨逻辑清晰、面面俱到、语速飞快,似乎早在脑海中推演过百遍。从她的眼中,看不到一丝对病毒的恐惧,反而闪着一股兴奋。“的确是这样,首先我会感到自己有极强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我们是专业研究病毒的,比其他人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远远超过那一点点恐惧和顾虑。”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学时期便已萌芽,那时生物技术方兴未艾,朱华晨便认定这将是解决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钥匙。她希望能将自己渺小而有限的生命投身到对人类有意义的事业中,因此直到博士研究生阶段,她都深耕于基因工程和超级杂交稻的基因改良。

直到2003年广东SARS疫情爆发,身为潮州人并在广州读博的朱华晨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病毒带来的恐慌,也第一次了解到管轶教授的团队是如何追根溯源,帮助政府成功控制SARS的。从那时起,她便立志加入管轶教授的团队,成为像他那样的“救世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经的“迷妹”一边恶补病毒学知识,一边兼任实验室的“动物饲养员”,就这样终于成长为管轶教授的得力副手。现在的朱华晨则需要兼管香港大学、汕头大学、深圳等多个实验室的工作,每日于大湾区三地间奔走。“如果你问我明天会出现在哪里,我自己可能都无法确定,我在宿舍和几个实验室都备好了箱子,如果哪边需要我过去,拎包就可以走。”

这样的生活,普通人也许难以接受,但朱华晨甘之若饴,“这样经常变换工作场景,会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激昂的状态,我觉得也挺好的。”她笑着说,“唯一的遗憾也许是年轻时对于家庭没什么想法,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个人生活。如果人生可以倒带,我会选择要家庭、要小孩,因为他们不一定会成为你的负累,却可能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是的,众人眼中的“神奇女侠”其实并不是神,她只是将一生挚爱的事业,也作为自己的归宿。


3.陈化兰(2016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H7N9的第一道防线

2013年春天,中国再次站到了全世界聚焦的风口浪尖:在上海及周边省份,一场危险的流感正在悄无声息地流窜并致人死亡。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它的罪魁祸首乃是一种新型病毒H7N9——在此之前,这一病毒还从来未曾在人类身上出现过。

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让作为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的陈化兰教授倍感警觉——没有人比她更加清楚,这种对人类而言还完全未知的病毒,如果继续蔓延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在首次确证H7N9的不到48小时内,陈化兰率领团队从上海周边地区的土壤、水、家禽及农贸市场中收集了1,000多份样本,经过逐一测试后发现:这种导致人体感染的新型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其中20份感染的禽类病例,全部来自于上海的家禽市场。

陈化兰立即将数据上报至相关政府部门,使得大多数病例出现城市的家禽市场得以迅速关闭,第一时间将这一病毒的继续肆虐扼杀在摇篮中。她的这一科学发现,也是国际上第一次有人从病原学角度揭示出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由此为中国、更为全世界树立起一道控制致死性病毒侵袭的坚实屏障。也正因此,陈化兰入选《自然》杂志评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并被形象地誉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

最美“疫”中人:那些与病毒搏斗的抗疫女科学家们

禽流感的归零地

陈化兰的科研团队并不仅仅奋战在监测疫情、准确诊断的第一线,更深耕于探索病理以研制疫苗的最前沿。与国际上很多流感研究实验室不同,她所带领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同时在流行病学、病毒的基础生物学、以及疫苗研发三个方向同时攻坚,并且全部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实时掌握国内动物流感病毒的变化情况、揭示它们对生命体健康的作用机理,陈化兰揭开禽流感“神秘外衣”的努力填补了人类在该领域的知识空白,使得整个世界在这一疾病面前不再感到无助和恐慌。与此同时,她还想方设法应用创新技术将其“绳之以法”——由她主持研制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已经在鸭、鹅等水禽的免疫方面颇见成效,使得过去“挨着死、碰着亡”的高风险得以化解,也彻底挽救了那种一旦发生疫情就只能捕杀上千万只家禽的“粗暴”做法。

“兵法里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研究就是一个不断‘知彼’的过程。自然界的流感病毒千差万别,人不知道的永远都比知道的多,但随着你对它了解越深、积累越丰富,心里的恐惧感自然就会降低”,陈化兰在接受采访时,言语间充满了笃定与自信,“禽流感可防、可控,因为我们有政策、有疫苗。”

作为一位将毕生热忱倾注于科研的女性,陈化兰始终以减轻人类所承受的病痛和苦楚为己任——“Make a difference,这就是我一直钟爱科学的原因,它让我们有力量去真正解决一些困难,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有可能改变世界。”


4.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保护研究团队 陶凌(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获得者)

陶凌带领的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保护,他们同样在为战“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一些企业的牵头下,团队会整合企业、检测科、传染科和相关的患者资源,研发新冠肺炎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方便临床的应用。此外,团队还会收集从临床发病到治愈,或者从临床发病到死亡的过程中疾病真实的病程,比如中间病人的机制,炎症机制等。团队收集这些数据作为科研研究,在战疫后方为前线的医生提供大量文献阅读,告诉他们需要观察病人的哪些指标。这样前后方的联合对于战疫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共同设立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集团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是中央批准设立的唯一面向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奖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定位和宗旨,就是选拔培养我国在基础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女性人才,关注、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鼓励、吸引更多的女性进军科技创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评选表彰了16届,共有14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奖,已成为我国发现和举荐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自第16届开始增设。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设立于2015年,是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定位和宗旨,就是发现和培养处于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阶段、从事基础科学或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女科技工作者。目前已开展了5届,共有24位女性博士或博士后获此计划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