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一.粗細

行書的變化,首推線條粗細的變化,要克服等線體的美術字。粗細變化有三種情況一是字和字之間粗細的變化二是一個字內部點畫有粗有細,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三是一個點畫本身也有粗細的變化。>>>>左粗右細>>>>左細右粗>>>>上粗下細>>>>上細下粗>>>>上下粗中間細>>>>上下細中間粗,外圍細內部粗>>>>外粗內細這種粗細變化要自然出之,隨筆勢的轉換而成,不能刻意安排,而且要把握好“度”的變化,不可相差過大。

二.大小

字形大小的變化,也是行書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說是比較淺層次的要求。但由於從楷書才進入行書書寫,往往字寫得大小一樣,缺少變化。正常情況下,字形大小隨漢字筆畫的多少而變,即據字的自然形態而變,筆畫多的稍大,筆畫少的稍小。不可將大字縮小,小字放大,而且整齊劃一。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但僅靠漢字的自然形態還不夠,有時隨前後左右的變化,將筆畫多的寫小,將筆畫少的字寫大,米芾字形大小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既遵自然形態,又別具匠心。任意取三字,皆有大中小之別。

三.相背

相背,就是結字中點畫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關係,這樣可以避免用筆的單調和結構的呆板,增加情趣。>>>>兩橫相向>>>>兩豎相向>>>>兩橫相背>>>>兩豎相背向背關係字不僅表現在點畫關係上,有時也表現在字的不同部件之間。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四. 疏密

自古以來,凡書家都十分注重筆畫結構間的疏密關係,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疏則洞達,密則茂密;疏密得當,風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筆墨,點畫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當密不密,當疏不疏。則難成佳作。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上密下疏>>>>上疏下密>>>>左密右疏>>>>中密外疏>>>>左疏右密>>>>部分密>>>>上下之間空的較大五.開合開合是左右結構的字,為了打破平衡,使字生動活潑,而採取的一種結字方法。上開下合,上窄下寬,似寶塔形。顯得重心穩定;而上開下合,上寬下窄,似側金字塔形,顯得峭拔險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米芾是運用開合手法的高手。>>>>上合下開>>>>上開下合

六.參差

參差還是左右結構的字,兩部件的等排,除開合關係外,還有參差之法,即兩部件不可上下齊平,以求整齊,恰恰要打破齊平,打破整齊,而求參差錯落之美。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或頭平,腳不平,或腳平,頭不平。等等,變化多端。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左低右高>>>>左高右低>>>>頭平腳不平>>>>腳平頭不平

七.收放

收放是結字一大 原則,不惟行書有收有放,也不惟米芾行書有收有放。就是楷書亦講究有收有放。比如數橫排列,總有一筆放,寫的長點,餘則收,寫的短點;有撇捺長豎、有鵝浮鉤、戈鉤的字,往往撇、捺長豎和鉤取放,其餘取收。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米芾行書放的原則和其他差不多,關鍵他更有誇張之處,放和收的程度更大些,對此更強烈。 一般情況下,收多放少。放的時侯,往往就放那麼一筆,或者一個小部件。因為放筆較長,雖一筆,但位置佔得較大。>>>>放捺>>>>放撇>>>>放橫>>>>放背拋鉤>>>>放戈鉤>>>>(橫之一種)>>>>放豎八.奇正書有正,有奇,有平正,有側正。正主靜,側主動。任何書體,都是正奇相生,動靜相宜。真書表靜,故多用正局;然真書的靜,非絕對的靜,而是靜中寓動,所以是正中有奇,有側。行草書表動,故多用側勢;然行草書的,非不受制約的動,而是動中寓靜,所以是奇中有正。真書難得飄逸,行草難得沉重。此之謂也。米芾很好的解決了正、側的關係,往往偏側取勢。比之二王,在側的程度和數量上,米芾超過了二王。董其昌曾感慨地說:“王著輩絕不識晉唐人筆意,專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予所未嘗夢見也

九.布白

中國書畫都非常講究布白,所謂“計白當黑”,黑處有筆畫,白處亦有筆畫。寫字本來是毛筆蘸墨畫黑道道,而書家偏要說“布白 ”,可見處理空白的重要。對空白的處理 往往可以看出不同的藝書風格。如顏真卿楷書空白小而茂密,歐陽詢楷書四面留白而清朗。行書也是一樣,王鐸茂密,董其昌疏朗等。米芾能書善畫,是布白的高手。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包圍結構中間緊密>>>>部分留白>>>>左右結構中間留白>>>>上下結構中間留白布白的標準是什麼?人們常說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通風)。這只是一般低層次的理解 。劉熙載說:“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俗書反是。”神遠和神密就是標準。空包少時能疏暢洞達。是謂“神遠”;空白多時反能嚴謹茂密,是謂“神密”劉熙載還說:“ 蔡邕洞達,鍾繇(you) 茂密。餘謂兩家之書同道,洞達正不容針,茂密正能走馬,此當於神者辨之。”這是布白的高標準 。就是不能簡單的從表面上看空白的大小,主要看神采,密而疏,疏而密。須細心體會。

十.接應

字和字的照應,行與行的貫串,謂之接應,,這是章法布白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書講整體的氣勢,行則講行氣,就靠接應。歐陽詢認為“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態,正如賓朋離處交相應接也。”米芾行書,與應接處多參差、離合、連斷之變,以意態取勝。大凡字與字對齊、連屬、成“魚貫徐行”之勢易,字與字不對齊、不相連,而字勢無不正、無不連者難。米芾處理接應自是後者,後世書家多從此來。應接有連有斷,以斷為高,切不可筆筆相連,字字相接成一筆書。
學米書者必須深刻研究米芾書法​​

米芾行書十大原則,是互相滲透的,往往幾個原則同時起作用,不可割裂來看。況且這些原則不能盡敘米芾行書的特點,而只是一部分主要原則,須深研細究,方能瞭解米芾之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