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磚混自建房如何進行牆體砌築?

阿拉慕丁19


在農村以前修房子以前都是磚混結構,現在框架結構漸漸多了起來,無論是那種形式的修建房屋,都少不了牆體的砌築環節。在農村一般都是包工頭帶領一幫人來家裡砌牆修房子,作為主人家往往並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包工頭給咱們砌築的牆體是否符合標準?今天老張就和大家說道說道農村修房子牆體砌築的一點小知識:

一、砌磚的質量要求:

砌磚一般都要遵循:橫平豎直、砂漿飽滿、上下錯縫、內外搭接的十六字原則。
1、灰縫標準:灰縫厚度在8-12毫米之間,橫向磚縫要水平平直,豎向磚縫必須垂直對其;
2、水平灰縫砂漿飽滿:飽滿度至少達到80%以上;
3、嚴禁幹磚上牆:很多工人嫌棄磚頭沾水之後重,而且費手,就不提前對磚頭浸水,這個是不對的,幹磚會影響牆體牢固性;
4、切忌通縫:磚砌築的要錯落有序,保證牆體的穩定性;
5、接槎預留要大:兩面牆體不能同時進行砌築的時候要留下斜槎,斜槎的高度應該大於牆高的2/3,且必須是陽槎;除此之外還必須預留“拉力筋”。“拉力筋”的放置標準是每1.2米放置2根,接槎處應該經常性澆水溼潤;
6、牆體筋要科學:牆體拉力筋是房屋牢固性的重要保障,一定要科學放置,切勿偷工減料。

二、砌牆要滿足標準的安全要求:

1、牆身高於1.2米要搭設腳手架;
2、架子上不允許堆放超過承重的重物,磚匹不應該堆放高度超過6匹磚平放的高度。同意腳手架上最多兩個人;
3、施工必須搭建安全網;
4、不準在牆頭劃線、刮縫、清掃牆面和檢查大垂直等;
5、工人砍磚的時候應該向牆體方向坎,注意切勿砸傷人;
6、不允許在新砌築超過一米二以上的牆體上行走、施工;
7、下雨天要把新砌築的牆體遮蓋起來,以防泥沙被沖走,影響牆體穩固性。

以上就是老張知道的一些關於農村房屋修建砌築牆面的一點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畢竟農村修房子和進城買房子都是花費一輩子積蓄的大事,不能馬虎。


老張談三農


農村磚混自建房如何進行牆體砌築



第一層載重量大、負荷重。砌牆前首先把磚塊用水澆透,磚塊必須實砌,牆體為25公分。實疊磚塊沙漿必須要滿,磚與磚之間必須泥漿灌實,磚塊不能同縫隙。砌牆首先砌二頭牆角,然後拉墨線,中間磚塊一定要按墨線砌平。構造柱磚塊要砌陰陽縫,到圈樑處要放關口洞。牆體砌好後,由模板工釘圈樑殼子和樓板現澆模板,現澆後保養一個星期後才可以砌牆。



第二層,畚斗包牆體也要砌實疊,前面牆體可以砌一磚,既25公分的牆體,這樣前挑梁的負重也會輕了好多。前後要留窗戶,和開門口,構造柱和圈樑按第一層方法砌牆。



第三層牆體可以砌三鬥一蓋,以減輕牆的重量,前沿同樣跟第二層一樣,牆體砌25公分,即一磚就可以了。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士兵在突擊前進


農村自建房,基本上都是磚混結構。以前瓦房都不立柱架樑,稱為無框架結構,磚牆成了重要的支撐及承重角色。現在已多數為平頂水泥天面的,建造時都立柱架樑承重,有半框架結構和全框架結構。磚牆的承重作用大大減弱,尤其是全框架結構,磚牆只是間隔作用,完全失去了支撐承載功能。磚牆的徹切,一般分為四種規格(模式):1,雙隅牆,即兩個紅磚打橫平放的寬度,又稱24(公分)牆。2:隅半牆,即一個側磚加一個平磚的寬度,又稱18(公分)牆。3:單隅牆,即一個平放的磚寬變,又稱12(公分)牆。4;半隅牆,即一個側磚寬度,牆身厚度6公分。現在基本上98%的房子都採用18公分牆,24牆因較浪費材料,加上自身重量大又佔空間,所以很少人使用了,除非是用作特殊的加固防範作用。12牆及6牆較單薄,一般用於屋內起間隔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