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从以下5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冯友兰的哲学思想,认识他关于人、世界和宇宙的关系的哲理总结。哪5个方面呢?赶紧来看下吧。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予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1,宇宙中的物质和精神

用科学所解释的宇宙是唯物论的,是机械的,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却不适合人这种有思想有灵性的高级生物,不适合人的精神和自由意志。

科学家认为人的精神不过是物质活动的一种现实反映,自由意志不过是人心的一种幻觉,人所赞美的一切功德事迹,不过是遗传及环境所造成。总之,科学总是用非唯心、机械论的观点来看待万物。

宗教的哲学或哲学的宗教主张上帝或神灵的存在,提倡灵魂不死,意志自由,这大大地调和了哲学与宗教的对立,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与宗教至此也联合了起来。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2,现代哲学界有两种说法非常流行:

①实用主义的说法

此说法认为科学所能知道的只是一方面,是事物或世界的一个侧面,科学不过是人的理智的产物,而宇宙有多方面,人所用以接近宇宙之本体者,除理智外,还要借助其他。

康德、黑格尔、詹姆斯、柏格森,大都采用了此方法,以缩小科学所能及的范围。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②新实在论的说法

此说法虽承认科学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提出人高于科学的论断,人的道德意识、直觉、感官、本能因素才是最直接接近宇宙本体的存在官能。比如斯宾诺萨的上帝学说,以及现代部分哲学家提倡的新实在论,都属此类。

3,宇宙中人的地位问题

宇宙,即一切事物的总和,大到肉眼所不及的茫茫太空,小到一个微生物,一颗尘埃,都是宇宙的构成。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诠释是: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名曰宇宙。并认为人乃宇宙中的一种物,人生乃宇宙中的一种事。

庄子云:“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

唯心论者认为一切存在者,其本体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唯物论者认为一切的一切,其本体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按照罗素的说法,宇宙中最后的质料,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灵,而是一种事和物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组织。而人恰恰是这种复杂组织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环。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4,关于人的概念

有些哲人认为人是各时间不同的经验组合起来形成的个体存在,即人是由一串串事和物组成的生命体。

事物由诸事物组合而成,所以诸事物常在变化之中,无论列子、庄子,还是孔子的逝水之叹,都认为宇宙中的事物是变化着的。即宇宙无始也无终,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

宇宙乃万有之全体,故宇宙是无限,但宇宙中的变化并不一定是进化,有哲学家认为宇宙所设定好的程序每天都在进步之中,即处于向上的运动之中,但这个上下的标准在哪里呢?他们至今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在人的世界中,人依据自己的意欲、爱好,把某些事物定义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合乎这些标准者即好,是向上,不合乎这些标准者则坏,则向下,但那是人的标准,宇宙中的标准是什么呢?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对此,佛教认为诸事物都是虚妄的,人的身体由四大和合而成,一方面宇宙万物对于人而言,都是虚幻的。另一方面,则一切事物,的确有自性。凡物如此,宇宙亦然。

5,共相与个别,常在与变化

宇宙是一切事物之总和,但可分化为构成宇宙的诸多个别事物。诸事物虽不停地变化流动,但宇宙不变,概念不变,因为它是本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有很好的相关论述。而西方后期的很多哲人认为物自是物,心自是心,宇宙之中,二者皆为实有。所以,斯宾诺莎把心与物都看做是上帝的性质。

庄子云:“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大宗师》)凡物事皆有所然。

冯友兰关于人和宇宙的论述!哲学给你不一样的睿智大脑

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在于二者之间既有共相,又有不同。事物的共有性质,即共相或柏拉图所说的类概念,而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构成事物的形式,为此他说,具体事物常在变化,而概念不变,具体个别的事物,是感觉的对象,而概念或理念是思想的对象,概念是永恒的存在,而具体事物由于经常变化而皆为如梦的幻影。

人也是这众多幻影中的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