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从狭窄的街道到宽阔的马路,从低矮潮湿的小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改革开放以来,安庆的城市面貌和安庆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摄影,一个能记录人间沧桑巨变的动人词汇;照片,一个能见证社会历史变迁的灵活载体。在宜城,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手中的相机,时刻关注着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脉动;他们的镜头,触摸着大街小巷的每一丝变化;他们用自己的热心,在方寸之间忠实地定格着一个个折射安庆30年来不断开拓进取的精彩瞬间。人物专访: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塔影横江记录于2014.7.27)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老照片除了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外还能带来什么?能见证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宜城,有一位老人总是默默地穿行于城市之中,“飞跃”、“柯尼卡”、“海鸥”,3部老式相机陪伴他走过了流水般的岁月。30年间,他几乎走遍了安庆的每一个大街小巷,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安庆城区的变迁。他就是现年82岁的阮宜成老人。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老人为城市留影存照阮老虽然身体单薄,但精神矍铄。谈起阮老,他在安庆可谓小有名气,阮老拍照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记录下安庆变化的点点滴滴。直到现在,不少学者、新闻界人士及政府相关部门寻找老照片时,经常会到阮老家“淘宝”。对此,阮老总是来者不拒,“那么多人来,说明我拍的资料有价值!”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阮宜成老人退休前在新华书店工作,1983年的一次会议,使他萌生了要为城市留影存照的念头。当年下半年,阮老去省城开会时,听人说安徽全省要搞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城市发展是件大好事,不过这样一来,以前的旧街旧巷后人岂不是就看不到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庆人,阮老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而此时一篇以《现在就拍老照片》为题的报道也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能不能用相机把城市面貌拍下来,这样以后和城区新貌作对比欣赏,肯定非常有意义。在这个念头的支配下,阮老由儿女们凑钱资助,当年就花了八九十元钱购买了一部“飞跃”牌傻瓜照相机,这相当于他两三个月的工资。自1984年起,他正式走向了一条为城市留影存照的摄影之路。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1994年,阮老退休时单位送他一部柯尼卡相机,这让他非常感激。1995年,他攒钱买了一部海鸥单反相机,从此他有了3部应手的家伙。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阮老拍的照片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年竟用掉了103卷胶卷!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新旧照片见证宜城巨变阮老家的房间不大,但成袋成捆的照片资料塞得满床满地都是。“2005年媒体采访时统计了一下,当时有4万多张底片,现在肯定不止了。”阮老告诉记者。在阮老细心地搜找和介绍下,一幅幅新旧照片在记者眼前铺张开来。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个人照相机拍照的人还不多,自从有了相机后,阮老便开始着眼于古城新貌题材,游走在城区大街小巷,凡是像样子的街道基本上都一一摄入镜头。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由于所工作的新华书店地址位于柏子桥,阮老对这一带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单位旁边原来有一个四五层楼高的贸易中心,我经常在这里拍照,能拍下集贤路全景,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拍到安庆老八景之一的‘龙山晓黛’。”阮老笑着说。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记者在阮老拍摄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张柏子桥照片上看到,当时这一带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房舍低矮简陋。这里曾是安庆变压器总厂,临街的是门面房,附近则是该厂的厂房宿舍。上个世纪90年代,安庆变压器总厂开始拆迁,阮老用相机记录下了珍贵的图片资料。而如今,这里已被崭新的图书城所代替。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上世纪80年代,虽然安庆的城市建设有所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当时自柏子桥、张家拐、平心桥,向姚家口、萧家桥、同安岭、科学街、梓潼阁、韦家巷、杨家拐,过黄甲坡巷至江边,拆迁前全程弯曲坎坷,最宽处不过9米,最窄处只有3米左右。这里交通拥堵,两侧多为低矮潮湿的小屋。1984年,市委、市政府借改革开放之春风,加快了道路拓展步伐。1987年12月30日,龙山路建成并全线通车,目前已成为城区重要主干道之一,道路两侧也早已更替为林立的高楼。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从1985年人民路上的安庆市委办公大院、老干部局,到现在已成为市民消费重要选择的金华联购物中心、徽商银行;从1993年双井街与孝肃路交叉口附近的低矮民房,到现在拔地而起的市房产局大楼……记者翻阅着一张张老照片,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深感时代变迁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就拿你们报业大楼附近来说,这一带变化也是相当大的。”阮老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区报业大楼一带属于舒巷村,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很差,而到了1994年前后,当地开始拆迁扩建,如今这里已经变成高楼林立的城区,农民也转化成了市民。

“现在有不少人说安庆的变化不大,发展不快,但如果看一看以前拍的老照片,就知道安庆的变化有多大了。”阮老说。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安庆人奉献方式越来越多

阮老拍摄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拍摄好人好事的公益照片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庆街头就时时出现学雷锋做好事的队伍。一些机关企事业中的党团员及部队的青年民兵经常走上街头,为市民免费修脸盆、刨砧板;党政机关组织人员为群众开挖煤气管道;教育系统师生节假日期间上街搞卫生,搞宣传。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安庆人奉献爱心的方式越来越多。他曾经拍过安庆无偿献血“第一人”濮建民,濮建民自1992年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献血2.3万毫升,今年还被评为了“安庆市文明市民”。

“今年五月份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安庆人救灾热情高涨,常常出现排队捐款的场面,我抓拍了不少感人的好照片!”阮老说。在他的眼里,近年来,在国家连连出台大好政策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各界人士对困难职工、残老孤寡等人员的帮扶和照顾力度越来越大,讲奉献、讲贡献的风气越来越好。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阮老眼中的重大事件

从记录古城新貌新变化,到周边的好人好事好活动,再到安庆人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自从走上摄影之路后,阮老都尽最大能力冲在第一线,力求全角度拍下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在阮老心中,1998年抗洪、2004年安庆长江大桥通车、2008年抗雪除冰等几件大事让他难以忘怀。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安庆遭受暴雨袭击和洪水的重大威胁,全市领导干群齐心共济,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当中。“大灾面前全市人民全力抗灾,我一定要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录下来。”在原郊区领导的同意下,阮老随车、船赶赴了抢险第一线。每每看到抗洪人员奋战在江堤时,他连连按下快门,将一个个震撼瞬间摄入镜头。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在阮老的心里,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这一事件让他感触最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04年12月26日,承载着安庆人百年梦想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完成,这一天,宜城几乎万人空巷,,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一载入安庆史册的历史性瞬间。

“安庆长江大桥创六项第一,它在中国桥梁中列第7位,列世界第16位。”阮老至今谈起大桥时仍是如数家珍。“大桥桥基建在了迎江区五里庙的‘芦柴基地’上,解放后安庆造纸厂的主要原料和市民生活资料曾经堆放在这里。”

从桥基开工,到最后一块钢箱梁安装到位,直至胜利通车,阮老的镜头自始至终地紧盯着大桥建设,为此他还以“梦想成真”为题专门拍摄、整理了一套图片资料。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2008年初,我市遭遇了罕见的雪灾,阮老用大量镜头记录下了城区群众抗雪除冰的情景。“我当时四处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争取拍出最好、最能体现安庆人精神面貌的好东西。”阮老说,为拍摄照片,他还不慎丢了一副好手套,不过看到好作品洗出来时,他觉得“值了!”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整理材料留参照

为城市留影存照24年,阮老为此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但他毫不后悔:“有那么多同志过来,说明我拍的东西有价值,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现在我一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经常有同志一联系,我半夜就要爬起来找资料。”阮老说。由于来找资料的人很多,阮老现在连出门拍照的时间都很少了,而且他也很想把以前拍的资料做个系统整理。

采访临近结束时,阮老一再向记者表示,一定要感谢各级部门及单位领导同志对他多年来的支持。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记者手记采访结束时,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阮宜成,因为这样一位奔走24年立志为城市留影存照的执着老人,我们得以从一幅幅新旧照片对比中感受到宜城在岁月变迁中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阮宜成:见证安庆30年变迁的摄影人

正如阮老所说:“如果看一看以前拍的老照片,就知道安庆的变化有多大了。”在数码相机已经普及的今天,在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成为历史潮流的当代,生活在安庆的人们,不妨以阮老当年所看的《现在就拍老照片》报道为题,今天就来拍“明天”的老照片。或许,你不是专职摄影者,或许,你没有阮老那么执着,但你还是可以用镜头记录下身边的点滴变化,一同见证、体味安庆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伟大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