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今天在開始之前先跟大家玩個小遊戲,大家最愛的猜車環節。我先說幾個關鍵詞大家猜猜我要聊的是什麼車。當然我指的是一類車而不單單是某一個車型。1.它們通常都是中置後驅的佈置方式,很多還採用了非承載式車身;2.其中有一輛掛了浙C88888這個價值167萬的車牌;3.曾經有一臺車在高速公路上時速達到了驚人的518KM/H;4.最神奇的地方是它們可以有9座的也有1座的。你永遠不知道車上會下來多少人。好吧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明白是哪一類車了。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街上跑的最多的車型是什麼嗎?除了夏利,普桑之外就是這種"廂型"小客車,我們中國人統稱為"麵包車"。"麵包車"最早是從日本引進的車型,英文名叫"minibus",音譯為迷你巴士。不管是英譯還是外形,"麵包車"這個叫法一直叫到了今天。這種小型廂式客車在中國最早是商用,比如大城市裡的出租車,鄉間小路上的小客車,從事小本生意的老闆們作為客貨兩用車,因其價格便宜,結構簡單,座位和空間使用靈活等特點,麵包車成為了中國那個時代最暢銷的車型。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當時的黃面的了。1984年,天津華利汽車公司當時引進日本大發汽車生產技術,同年9月25日第一輛大發車下線。在上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期,由於北京的汽車工業難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車業滿意的車型,於是率先引進了大發車。它最早出現在北京城,這種微型麵包車一經出現,立刻以價格適中、方便快捷風靡京城。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私家車數輛的劇增,黃大發已很難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直到1998年,為加強對"小面"的尾氣排放治理力度,北京市政府發動了大規模的"掃黃"運動,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車的第一次更新。1999年,所有2.2萬輛"面的"於10月1日前全部被淘汰,黃"面的"時代徹底宣告結束。這就是麵包車在國內的起源。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說到麵包車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前世今生。二戰以後,日本政府為了推廣汽車消費和民族汽車製造業,設立了一個新的汽車類別:輕自動車(軽自動車)就是大家後來俗稱的K-CAR。1949年的時候,輕自動車的標準是長度不超過2.8米,寬度不超過1米,排量不超過150毫升。但很快,這個過低的標準就被提高的長度3米,寬度1.3米和排量360毫升。輕自動車的購置稅和每年的車船使用費都更低,很快去促使日本廠商在這個標準內推出各種汽車。除了主流的兩廂轎車以外,也有很多廠商推出了商用版本的輕自動車。1960年,大發首先推出了輕自動車標準的皮卡Hijet。採用356cc風冷直列兩缸發動機,輸出22馬力,長2995mm,寬1295mm,高1615mm。前置後驅。1960年,又推出了廂型車的版本,不過這款車看起來還是比較接近兩廂轎車。大發在1963年還推出了一個不符合輕自動車的『重型』版本,大發New-line。比hijet長了350mm,換裝了800cc發動機,載重量達到500kg。它跟hijet的關係大概類似今天我國的長安神騏跟長安星卡的關係。1961年,鈴木也推出了Suzulight carry微卡,與hijet不同,carry採用前中置後驅,發動機在前軸後側而不是前側。 到1964年,又推出了Van的版本,這輛車看起來就很像那種短頭的廂式車了。不過,真正的第一個平頭微面,則是斯巴魯在1961年推出的Sambar,基於自家的微車斯巴魯360,可以乘坐三排乘客,採用前置後驅結構。它其實是借鑑的Fiat multipla,同樣是轎車底盤和前置後驅的結構。它的親戚車型是菲亞特600和菲亞特1100。不過,這種平頭微型廂式車在意大利並沒有流行開來,反倒是日本,迅速獲得了成功。1964年,第二代大發Hijet也變成平頭設計,同時改為中置後驅佈局,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微面受大發的影響,都是這種佈局。第三代的鈴木carry也變成平頭,但是保留了前中置後驅的佈局。1966年,三菱也推出了自己的微面,minicab,採用前置後驅佈局,1966年推出的第二代斯巴魯sambar ,長得跟三菱的minicab 真的很像。當時60年代的日本車企還不是很重視原創設計,外觀常常也是大同小異。1972年,本田基於自己的微車life推出了life step-van,有一個小短頭,造型稍微有一些不同。而且它也是日本微面中第一個前置前驅結構的車型,有更好的舒適性。但是很可惜,這種比較有創新性的設計很快被本田拋棄。之後本田在1977年用微型商用車平臺的acty取代了更轎車化的life step-van,同樣採用中置後驅佈局和平頭設計,從而能夠容納更大的空間,置放三排座椅。歐美髮達國家的消費者對這種微型廂式車從來不感興趣。它們幾乎從未進入美國市場,在歐洲市場也只是在1976年日本輕自動車標準提升到3.2米長,1.4米寬和550毫升排量以後,才有一點銷量。後來有了出口版的Hijet 55 wide,為第5代大發微面。80年代大發hijet在英國的廣告很逗,PICK UP FIVE MORE WOMEN THAN A LAMBORGHINI。圖片是一個男的開著麵包車載了5個女的。意思是可以比蘭博基尼多帶5倍的妹子。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與歐洲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第三世界的亞洲和拉美國家,微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前提到過1984年,天津汽車跟豐田達成合作協議,根據1981年推出的第六代大發hijet,生產天津大發車型。而因為大發出租車的黃色塗裝,結合四四方方又圓滾滾的造型,中國人開始把他們叫為『麵包』車。很快,本土的長安,哈飛,昌河、五菱等廠商都開始製造這種麵包車,在90年代,他們比奧拓還便宜,還能拉上一大家子人,為早期的工薪階層私家車買主所青睞。我國目前銷量最大的車型,也正是一款大微面——五菱宏光,因為不受輕自動車標準限制,要比日本的微面大一些。因為微面在舒適性上的劣勢,我國的微面用戶也在逐漸轉向MPV,前置後驅的宏光已經很接近MPV,它的換代產品宏光S1甚至更加MPV化,全面放棄了鋼板彈簧後懸。同樣,80年代以後,日本車企針對海外推出的微面也往往會更大一些,比如1981年的斯巴魯sambar 700(也叫斯巴魯sumo,斯巴魯libero或斯巴魯domingo),採用1.0L發動機,車長3.4米,遠遠超過了輕自動車的標準。 80年代末,大發也針對東南亞推出了Zebra,就是hijet的增大版。基於7代hijet的zebra。94年推出的第八代hijet的zebra版本還在馬來西亞生產,掛本地的Peruda牌子。而無獨有偶,這款車也在五菱生產, 1996年,柳州汽車改組為柳州五菱,和日本大發汽車簽訂了技術引進合同,購買了大發的全套技術,生產了LZW6370A型車(五菱大發、五菱子彈頭、都市清風)。當然日本本土的廂式輕自動車也在繼續發展,90年代以後,日本車企生產的微面造型更加豐富,1990年推出第五代斯巴魯Sambar。斯巴魯還為這代sambar裝上了四驅系統,叫做sambar dias wagon 1996年,豐田還推出了比hijet更小的midget。1999年的三菱Town Box也是如此。大發1999年推出的第九代hijet,隨著日本收入水平提高和家庭規模減小,日本輕自動車用戶對三排座的需求降低,這輛經典的hijet再改為短頭以後只有兩排座椅。1998年鈴木的10代Every wagon(carry的乘用版本已經於1979年的第7代改名為Every,更注重舒適性)。鈴木也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加大版,由長安生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長安之星,日本叫做every landy。後來這款車在2001年被帶到印度,叫做Maruti Versa。同樣,第十一代的鈴木Carry也推出了中國版的every landy,即昌河鈴木浪迪。為了改善舒適度,現在的hijet的載人版也改名為大發Atrai,還提供了渦輪增壓的版本。不過整體上來說,微面這個類型在日本也一直在走下坡路。90年代末推出的本田acty,斯巴魯sambar,三菱minicab都是最後一代產品。而大發hijet和鈴木carry/every也在05年換代以後,沒有什麼新的跡象。90年代末以後,在日本的多功能微車領域,鈴木wagon R(即國內的昌河鈴木北斗星)這種MPV車型開始變得更流行,日本的微車用戶不再需要三排座的微面,而對於兩排座的需求來說,車身更低矮,車頭更長的前置前驅平臺的轎車化MPV更為舒適。2011年,本田推出了N-BOX,在普遍認為微面市場已死的情況下,又用時尚復古的設計和實用的大空間掀起一股熱潮。下圖為普通版N-BOX。660毫升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居然就有57馬力的輸出。 能非常舒服的乘坐四個人,放倒後排以後,甚至可以拉自行車。 本田還針對N-BOX推出了各種概念車,比如N-truck微卡和N-camp露營拖車,甚至還有SUV風格的N-BOX element。不過說實話看著跟現在老年代步車很像。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本來我想詳細列舉幾臺國內的麵包車給大家介紹一下,思前想後我覺得只要一款就夠了,畢竟一提到國內的麵包車,大家第一個能想到應該就是段子神車五菱宏光了,畢竟昨晚我在秋名山輸給一輛五菱宏光,他用慣性漂移過彎,他的車很快 ,我只看見他有個補漏防水招牌,如果知道他是誰的話,麻煩你們給他說一聲,禮拜六晚,我會在秋名山等他。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作為唯一一個全球銷量前十的自主品牌車型。在2010年的北京車展上市,率先開啟了國內緊湊型商務車全新的細分市場。顛覆了人們對商務車的傳統印象。08年汽車下鄉政策的刺激讓上汽通用五菱從60萬銷量增長到100萬,接著五菱做了市場調研,發現三四線民眾需要的不僅是拉貨的車,還需要乘坐比較舒適,外形比較有面兒。所以五菱宏光10年推出的時候拉長空間,增加動力,加強舒適度與外觀。可以說五菱宏光不是第一個也是前幾個從微型車領域跨界到低端家用MPV領域的交叉車型。近十年,國內的車市都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在合適的時間點推出了價格合適的合適車型,想不火也難。

之後五菱宏光的小弟五菱榮光率先打開國外市場,並且戴上雪佛蘭金領結,在埃及市場,推出的是五菱榮光(N300),被命名為MOVE。上汽通用五菱首次實現自主產品在中國以外地區以散件出口的方式進行批量組裝生產。埃及跟中國一樣,也是左舵。從外形上看,埃及版的五菱榮光跟國內版相差無幾。但不知是配色問題,還是少了五菱車標,埃及版的總沒國內版五菱榮光顯得英氣。據說現在這款埃及版五菱榮光,在當地市場份額已佔領了20%。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印度方面,五菱跟雪佛蘭合作推出的則是宏光車型(NC100),新車被命名為ENJOY。這次雪佛蘭針對印度市場進行了適應性的開發,包括右舵系統和適應當地的汽油、柴油版本。印度的五菱宏光是2+3+3八座的,這是必須的,印度阿三人多,位置永遠不嫌多。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款車在NCAP的碰撞測試得了鴨蛋。後來在印尼市場開始預定的五菱宏光,這次掛的卻是正版的五菱LOGO,新車命名為ConferoS。印尼版五菱宏光基本延續國內的宏光S1設計,右舵佈局,有7座和8座可選,配置也相當完善。印尼也算是五菱進軍東南亞計劃的跳板。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上汽通用五菱乘勝追擊,於2013年推出了五菱宏光S。該車是在五菱宏光的基礎上,增大了車身尺寸,換裝了1.5L發動機,並豐富了配置,從而提升了它的新鮮感和競爭力。由於五菱宏光市場表現不錯,在五菱宏光S未上市的時候就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五菱宏光S上市後與五菱宏光同堂銷售,並同長安歐諾和東風小康風光展開競爭。但是最後的結果不用猜都知道五菱完勝。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這車不用你養,還能養你!瞭解一下

最後說到二手車的保值率,年份近一點的宏光S1.5L標準 新車接近5萬的價格,15年的車能賣到3萬5左右,3年保值率剛好70%左右 。與它新車價格接近賣的也比較不錯的長安歐諾15年1.5的金歐諾精英,二手車價格只有不到3萬。二手車差價到了新車的10%,這個差距就比較明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