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家長越早用這4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長大以後越優秀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犯一些老一輩人傳下來的通病,比如動不動就指責,動不動就吼,動不動就包辦、動不動就溺愛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給孩子們造成了很大創傷,還讓孩子們在以後道路上,越走越窄。這4種交流方式,希望家長們多學習一樣,孩子們長大後,會越來越優秀。

家長越早用這4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長大以後越優秀

一、用鼓勵獎勵代替物質獎勵

“只要你考年級第一,媽媽就帶你去遊樂場玩。”

“只要你把飯吃完啦,爸爸就給你買零食吃。”

“只要你怎麼怎麼樣,爸爸媽媽就給你····”這樣的句式,我們真的聽過太多次了。大人們經常會用這種物質獎勵的方式,讓孩子門完成大人們希望他們做的事,即使他們很不情願。

這種錯誤的獎勵方式,不僅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物質消費觀念,還會導致孩子滿足感的喪失,做事只追求利益。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用鼓勵的方式,比如“孩子,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到”等等,讓孩子們從內心產生興趣,這樣才會提升他們做事的主動性和滿足感。

家長越早用這4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長大以後越優秀

二、用獎懲機制代替批評教育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走兩個極端:

1、捨不得打罵,整天縱容,導致孩子被極端“溺愛”

2、整天不是打就是罵,導致孩子“破罐破摔”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式和方法是否得當很重要。如果父母無限制的縱容,或者整天嘮叨、責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逆反心理的產生,最終會導致父母的威信降低,孩子不是不配合,就是不耐煩,不聽話。

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設立一定的獎懲機制,少嘮叨責備,但是教育一次,就要讓它起到一定的效果。否則孩子聽膩了你的警告,反而會不當一回事兒,最後管也管不了啦。

家長越早用這4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長大以後越優秀

三、少貶低孩子多鼓勵孩子嘗試

孩子們在2~6歲這個時期,會特別希望得到外界的關注、重視和認可。這是人的自信心塑造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拿別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貶低自己的孩子,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家長以為這是在讓孩子學會競爭,其實只會讓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受到打擊。

所以,家長們在這個階段,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去表現自己,並且逐步地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優缺點,不僅有利於孩子更好地融入生活和集體,還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塑造和培養。

家長越早用這4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長大以後越優秀

四、少嘮叨說教多尊重孩子的自尊

“你看隔壁家小明,這次又考100分,你看看你怎麼考這麼點?”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禮貌,見人也不知道打招呼!”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這麼笨還學什麼?”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自覺不自覺地就上綱上線,把孩子貶的什麼都不是,短時間內,孩子受到你的刺激,可能會努力,但是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越來越不喜歡你,甚至跟你吵架回嘴,墮落。

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好能少批評孩子,注意說話的言辭,別當眾就教育孩子,揭孩子的短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