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省有哪些出名的古村、古鎮比較好玩?

屈小營


在河南,有這樣幾座古鎮,它們不同於湘西地區的神秘、江南地區的溫婉,但勝在自然淳樸,未經世事雕琢,有著別處難得一見歷經千年洗禮的雋秀之美。

一、荊紫關鎮

荊紫關鎮位於南陽市淅川縣丹江右岸,因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有著“雞鳴三省荊紫關”的美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古鎮內,無論是祈福風平浪靜的平浪宮、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山陝會館、專門為治水有功的禹王所建造的禹皇宮、始建於明朝的清真寺、為取佛法無邊之意而取名法海禪寺、渾然天成的青龍山羅漢洞,還是位於荊紫關門戶白浪街的一腳踏三省碑,無一不見證著這座古鎮的變遷,透視出這方熱土的大氣闊卓。

但就是這樣一方土地,卻鮮為人知,幾乎沒有遊客。荊紫關鎮就像一位大隱於市的俠客,保持著他特有的古樸與飄逸,卻讓偶然來到這方土地的人,傾慕不已。

門票:免費開放。

二、賒店古鎮

賒店古鎮又名賒店古城,位於南陽市社旗縣賒店鎮,古鎮始建於東漢時期,興盛於明清兩代,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如今的賒店古鎮,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這裡有著明清時期遺留至今的山陝會館、福建會館、廣盛鏢局等文物古蹟和大量的古民居建築,以及中原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神廟。約5公里長的古城牆,將這座古鎮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留給遊客的,只剩下古色古香、寧靜悠然。

古鎮內有客棧可以提供住宿與餐飲服務,如果能到此住宿一晚,就有機會欣賞到夜色下,更加炫目華麗的古建築群,還能在河畔散散步,也是愜意至極。

門票:古鎮免費,古鎮內景點單獨收費。

三、神垕古鎮

神垕古鎮是5000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兩字,在歷史上曾因被四次皇封二聲名顯赫。

古鎮內鎮內最具特色,當屬古色古香的“七里長老街”,老街坐落於肖河兩岸,主要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每一座古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牆,且都建有炮樓。而每一座寨牆內,又有不少傳統建築,如東寨內的伯靈翁廟、關帝廟、花戲樓等,西寨內的文廟、二郎堂、老君廟、白衣堂、貞節牌記等。

因為幾乎感受不到什麼商業氣息,神垕古鎮又被遊客們盛讚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漫步其中,那些古老的街道和鱗次櫛比的古建築,彷彿讓人回到了遙遠的最初。

門票:免費開放

有人說,像這樣的古城鎮,最適合一個人靜下心來,慢慢去感受這千年的風花雪月。你覺得呢?


旅遊看河南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所在地,各類名勝古蹟自然也不在少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禹州神垕古鎮

神垕古鎮坐落於禹州市,地處伏牛山餘脈。風景秀麗,名勝古蹟非常多,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靈泉寺、花戲樓等等!歷史文化深厚,有著獨特的人文景觀!


開封朱仙鎮

明末時期,朱仙鎮就已經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了,是唐宋以來水陸交通的要地!也是我國木版油畫的發源地!其中還存有一座非常大的清真寺,寺內有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是河南省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阿拉伯文碑!


三門峽北營村

北營村以地坑院落聞名,這裡的居民居住在地坑院,抬頭仰望天空,能看到一方天地,白雲變幻,日走雲遷!處處彰顯質樸的生活氛圍!


焦作陳家溝

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是太極拳文化的聖地。這裡有享譽全世界的陳家溝武術館,有令人敬畏的太極拳祖祠,也有氣勢宏偉的太極拳博物館!


洛陽重渡溝村

重渡溝村被譽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村裡有三絕:一絕是水,數百股泉水彙集成了蘭溪清流,二絕是竹,萬畝竹林,鋪天蓋地,形成了一副天然的畫廊,三絕是農家賓館,清流竹海之間,農家賓館被賦予了濃濃的山情風味!


滑縣道口鎮

既然有玩,自然少不了吃!道口燒雞聞名全國!已經有300年曆史,道口大麴更是千年美酒,為歐陽修所釀!除了名吃名酒之外,歐陽修書院、明福寺塔、衛王城遺址也是必須遊覽的地方!吃道口燒雞、品道口大麴、逛道口古鎮,別有一番風味!

河南有很多值得去欣賞遊玩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真的建議大家去看看!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我只去過河南省洛陽市的民俗文化村“倒盞村”和“衛坡村”。

民俗文化村“倒盞村”(原名為道湛村)位於洛陽市伊濱區諸葛鎮東,倒盞村東距龍門石窟十公里。相傳,乾隆帝巡遊龍門石窟至此,舉杯痛飲時,一仰脖喝得杯底兒朝天,將美酒一飲而盡,百姓為紀念此事,改村名為“倒盞村”。

下圖為我2017年11月初去“倒盞村”時的照片。

衛坡村,衛坡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連霍高速公路以北,始建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衛坡村(又稱魏家坡村)是“中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中國傳統村落、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


人在風上走


朱仙鎮始建於戰國初期,原名聚仙鎮,後因戰國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朱仙鎮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到明末,朱仙鎮已名列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其木版年畫在全國享有盛名,是我國木版年畫的發源地。

地址:南陽市社旗縣,處於潘河、趙河交匯處

賒店古鎮由來已久。清時為河南省四大名鎮( 朱仙鎮、回郭鎮、荊紫關鎮 ) 之一。賒店鎮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商業古鎮,一向有“豫南具鎮”之稱。古色古香的街道,沒有一點人為開發的味道,走在鎮內,濃郁的生活氣息會讓你忘記城市的喧囂,賒店的烙畫葫蘆,圖案品種繁多,色彩古樸典雅,這種鮮為人知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淅川荊紫關鎮

荊紫關鎮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清代一條街”上的建築保持著清代風貌,是我國北方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建築群之一。荊紫關古街道,地面均是青石鋪砌,平淨整齊,兩側700餘間板門店鋪,均具清代民間商業建築風格,翹簷雕飾,古色古香,房門都是木板嵌成,房屋多是進出幾層院落,兩邊廂房對稱,均有一堵兩米長的封火硬山,高低錯落,相互重疊,使街道更加古樸靈秀,曲型多姿。

永城芒山鎮

芒山鎮境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之地,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亦埋葬於此;漢梁王墓群星羅棋佈,傳承千年的芒碭山古廟會每年在此上演。芒山鎮是河南省集山水、人文、民俗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因為是劉邦斬蛇起義之地,因此有“漢興之地”之稱。境內有芒碭山,依託建立的芒碭山漢文化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在這片區域內,古蹟名勝比比皆是,名人軼事佳話頻傳。

禹州神垕鎮

神垕地處伏牛山餘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神後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確定為十八條旅遊線路之一。唐代以來,神垕鎮是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神垕老街比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有不少傳統建築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衚衕,主要建築有伯靈翁廟、神垕鈞窯遺址等。神垕古鎮區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稱“七里長街”。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

洛陽關林鎮臨伊水,望龍門,因埋葬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首級而得名,是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明萬曆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鬱,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築及遊覽勝地。

舞陽北舞渡鎮

明清兩代,北舞渡鎮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成為水陸交通要道,“陸行者易舟,舟行者易樂”,'山陝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鼎盛時期,北舞渡鎮的商號多達500餘家,素有“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其時北舞渡被譽為中州巨鎮,名揚周邊數省。明清兩代,北舞渡鎮擁有“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的盛名。北舞渡鎮現在最有名氣的便是胡辣湯。河南胡辣湯首屬兩家:逍遙鎮胡辣湯和北舞渡胡辣湯。

洛陽會盟鎮

會盟鎮,古稱“孟津”,現為“舊孟津”,是著名的“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會盟鎮位於洛陽市東北部,洛陽北區核心區,也是洛陽市東北部的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臨黃河與吉利區、孟州市相望,南依邙山與偃師市接壤,東接鞏義市,西鄰孟津其他鄉鎮,全鎮總面積128.8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耕地4.5萬畝,鎮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素有河洛江南、魚米之鄉、旅遊勝地、文化搖籃之美譽。“舊孟津”是一個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歷史文化名縣,是龍馬負圖之處,伏羲畫卦之所。八百諸侯會盟、劉邦絕河亡秦、伯夷叔齊扣馬勸諫等歷史上許多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舊孟津”(今洛陽會盟鎮)。


龍蟠桔井


禹州神後鎮地處伏牛山餘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神後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確定為十八條旅遊線路之一伯靈翁廟伯靈仙翁廟,也稱“窯神廟”,位鎮區老街中心。據史料記載,始建於宋代,據現存碑文記載,重建於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是神後“鈞都”、“瓷鎮”的重要標誌神後老街神後老街俗稱“七里長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兩岸的五個古老村莊(二道街、高老莊、朱園溝、茶葉溝、老窯坡),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使五個村莊逐漸連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神後鎮,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全長3.5公里,狀如一隻巨大的蠍子。老街是隨著神後瓷業的發展形成的,特點是狹窄,街麵店鋪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鋪就,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地勢而建,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老街兩邊還有許多衚衕,都是交通便道,如“霍家衚衕”、“雞蛋衚衕”、“文家拐”等。老街到處滲透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也是神後經濟自古繁榮的見證神後古寨是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牆,有的高達3丈有餘,厚2尺多,固如城牆,寨四周和寨牆上建有炮樓,主要作用是軍事防禦和抵抗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等,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寨門之上。 禹州市淺井鎮,古稱“神前鎮”。扒村窯創燒於唐代,終止於元代,是我國北方有特色的一座民窯,屬磁州窯系。其白地釉下黑彩與磁州窯屬同一類型,黑彩濃而醇厚,筆調粗放簡練。 扒村窯遺址東起龍母奶奶廟,西至虎頭山下,南起花果崗,北至扒村北,東西約15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百萬平方米。這一地區的文代堆積層分元、宋、五代、晚唐四層,五代堆積層較薄。野地裡到處散落著“白地黑花瓷”碎片,這些碎瓷片同磁州窯產品極其相似,應屬於“磁州窯系” 享有“瓷都”盛名,與有“鈞都”之稱的神垕鎮相映生輝。在唐宋時期,這裡是北方重要的民窯——扒村窯窯址。扒村瓷就是以這個村子命名的。太多了,還有謀聖張良故里張得鎮,畫聖故里鴻昌鎮,三國謀士郭嘉故里郭連鎮…………,等等,如果想知道更多請關注我,我會給大家介紹禹州小吃,好玩景點,特產和。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