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你不瞭解的鐵匠——厲害,中國鐵匠

你不瞭解的鐵匠——厲害,中國鐵匠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很難見到手工打鐵和鐵匠了,偶而有之,也是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或旅遊表演的形式存在。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前,鐵匠還有很多。

鐵匠學藝

打鐵是重活,又是個技術活。想學這門手藝,得拜師傅。學徒分作門裡、門外出身,門裡出身指的是近親子弟或自幼跟著師傅學徒,他們吃住在師傅家,如家裡人一般。門外徒弟則只跟著師傅學手藝,出門做活,報出師傅的名字即可。門裡徒弟學手藝,三年為期,第一年做雜活,擔水、劈柴、洗碗刷鍋,如傭人一樣;第二年學生為拉風箱,掄大錘掌鉗子;第三年就成了師傅的助手,有時替師傅幹半天,師傅拿著個小鏟子,指到哪兒徒弟打到哪兒。這樣在師傅的指點下學成出師。鄭州鐵匠的規矩,徒弟出師後還要跟著師傅再幹一年,這叫“報答師恩”,這一年說是不拿工錢,但師傅也會適當給徒弟一些報酬,畢竟不同於學徒期。四年後,徒弟要離開師傅另立爐子了,師傅送給他一套打鐵用的工具,算是心意。徒弟逢年過節會來看望師傅,也藉此向師傅討教。師傅過世,徒弟腰纏麻繩,頭戴孝帽,如兒子一般,為師傅送終。

鐵匠必備工具

鐵匠的工具多得不可勝數,僅錘子就有一二十種,大錘重達十多斤,小錘才一斤,打製不同的物件用不同的錘子。必備的工具還有鉗子、鏟子、摁子、爐子、砧子、火柱、風箱,其中砧子最有講究,分作活砧、魚砧、端砧,端砧又叫冷砧。

你不瞭解的鐵匠——厲害,中國鐵匠

鐵匠技藝

打鐵的第一步是生火。先用乾草或刨花作引子,上面加些木炭,抽幾下風箱,火苗“呼”地竄出老高,再用蓋火瓦蓋上,待火力上去,掀開蓋火瓦,捧上一捧碎鐵,鐵燒軟了,開始敲打成型。第二步是蘸水,蘸水是老鐵匠的絕活,蘸水時要看火候,早不得晚不得,蘸水時間長短也有區別,用什麼水也有講究。第三步是修整,物件打出個打樣,如畫家出圖畫的框架,接著就要細細勾畫,在這一步,要反覆敲打、蘸水,直到鐵匠滿意。

你不瞭解的鐵匠——厲害,中國鐵匠

“鐵匠一肚子的樣兒”,物件的大小尺寸、薄厚程度全在心裡,不像木匠有尺子可以隨時量一量。還有,什麼樣的鐵可以打製什麼樣的物件,需要什麼火候,也都是憑鐵匠的經驗。鐵匠技術高低能力大小有“三看”:一看身體,俗話說“打鐵還需身板硬”,沒有好身體,舉不動錘子就站到火爐邊;二看眼力,鐵匠沒上過幾天學,說不出元素符號和化學方程式,但是他們憑手摸眼看牙咬,能判斷出鐵和鋼的質地,而且知道吃為程度;三看心勁兒,好鐵匠一肚子的樣式,需要打製什麼東西,只需說出物件的名字,鐵匠就心裡有數。

你不瞭解的鐵匠——厲害,中國鐵匠

鐵匠祖師爺

鐵匠的祖師爺是老君。老君叫李耳,春秋時代的人。是哲學家,也是道家的創始人。關於老君與鐵匠的傳說,有許多版本,其一是:老君在他娘肚子裡12年,他想出來,就天天問他娘,天長嚴實了沒有?他娘說,還沒呢。天天問,天天問,問得他娘實在不耐煩了,就說,長嚴實了。於是他從他孃的肋扇上蹦出來,一看,天的東南角還沒有長嚴實,就挖了一塊冰將天補嚴實啦。天算是嚴實了,他做啥呢?老君在人間看了一遍,發現人們還用石器犁地,用石刀割麥,累死累活也填不飽肚子。他就想了主意,教人打鐵吧。打鐵沒有工具呀?老君就用嘴當風箱,手當鉗子,膝蓋當砧子,叮叮噹噹,一下打了三年。三年後,他的徒弟來了,徒弟哪有用手當鉗子的本領,於是,老君就給他做了一套工具。從此,老君是鐵匠的祖師爺,就成了世世代代匠人信服的事實。鄭州的鐵匠敬老君的形式很獨特,除了初一、十五在老君牌位前燒香外,八月十五和大年三十的晚飯前,匠人提塊肉,放在打鐵的爐子上面烤烤,說,徒弟給祖師爺上供了,求爺保佑,爐火旺盛,生意興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