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樣欣賞一幅畫呢?

醉心創作


題主挑出來的三件“藝術品”,

第一件比較像電腦生成的數碼繪畫,

第二件更接近於叫它“矢量圖”,

第三件屬於雕塑藝術。

而小玉認為,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那前提是需要欣賞真正的藝術品。

也許有人會問,

憑什麼你能看出來哪些算藝術品哪些不算呢?

我為什麼覺得都差不多啊?

這事其實和我們買東西一樣,

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哪個是天然藍寶石哪個是藍色託帕石,

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哪個是香奈兒包包哪個是A貨,

無它,

見過的真東西、好東西多了,

就能一眼分出哪些好哪些不好了。

所以,

我們現在來簡單說說怎麼欣賞一幅畫和一件雕塑吧。

小玉依然還是以西方美術來舉例。

第一類:西方傳統、具象類繪畫

第二類:西方現代、抽象類繪畫

西方繪畫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是偏向於傳統的、具象的,這類繪畫表現的內容大多在自然世界中能夠找到對應物。因此欣賞這類的繪畫,大家只要能看懂畫中畫了些什麼人物或者事物,然後瞭解背後的故事或者社會背景和意義就可以;

另一種是偏向於現代的、抽象的,這類繪畫通常不再表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那些我們非常熟悉的事物,它會進行一些誇張、變形,有時甚至完全就是抽象的。這類繪畫的欣賞,需要我們迴歸到繪畫語言本身,比如它的形式,並注重其中的情感性和哲理性。

面對比較寫實的雕塑,

初學者主要可以從欣賞它的外形開始,尤其是人物雕塑要體會他的力與美,同時欣賞藝術家的雕塑手法。重在感受;

面對比較抽象的雕塑,

初學者要多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不要就說一句看不懂,可以仔細聯想和自己生活熟悉的地方,最後深入感受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象徵意味。重在聯想。

篇幅有限,

更多藝術普及類內容,

可以關注小玉的文章。



art張小玉


怎樣欣賞一幅畫?當然是先了解一下畫的產生背景畫裡講述的故事和畫家的思想內涵然後再欣賞畫的藝術美感是最好的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呢?大部分欣賞者只是通過對畫面的直觀產生對一幅畫的感受,認可、喜歡、讚美或者不認可不喜歡不讚美。

大凡一幅真正的好畫,人們可能不需要了解太多的背景資料就能“一目瞭然”,斷定出她是不是一幅好畫。因為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對美的認知是相通的和共同的,它可以穿越時空,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們中產生共鳴。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和藝術能夠永恆的原因。

舉例子說吧。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三傑”之一的喬爾喬內創作的油畫《沉睡的維納斯》,人們看了普遍說好,這幅畫好在哪裡呢?

我們看,畫面中傳說的愛神維納斯地側臥在自然形態下的景觀中,美麗、沉靜、溫婉、安寧,看上去似乎睡的很香,彷彿在做著一個甜美的夢。遠處的藍天、白雲、山丘、樹木、房屋,近處的綠地、草坪,和沉睡中的維納斯非常和諧地融為一體,構成一幅人和大自然“人景合一”的美麗圖景,令人心曠神怡。

法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畫家安格爾的《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

畫中美麗少女手託醬紫色陶瓶,以垂直構型彷彿大理石雕像站在綠色的壁龕中;畫家用缺少光澤的天鵝絨般的筆觸勾勒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透著無邪的神韻;飛瀉的清泉為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更烘托出少女的純潔,沉靜,美麗,可愛。



中國當代青年畫家蘇新近年來創作的油畫系列組畫《新十二花神》廣受好評。畫面中花美人更美,繁花點點,顰輕笑淺,桃紅杏黃,詩意盎然,怡人情懷,給人以美的享受。


燈影書畫


對於如何欣賞油畫,曾經看過一句話:遠看看的是畫家眼中的世界,近看看的是畫家繪畫時的情感/情緒。

個人覺得這可以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觀畫體驗方法。

舉幾個例子:

梵高有比較嚴重的精神問題,從他的繪畫作品我們能感受到他的一些不安,如果走近一點看,也許更能感受到他作畫是內心的混亂與不安的情緒。

再看另一張作品,遠看還能看出整體,近看幾乎分辨不出是什麼了。

同樣是畫花草樹木,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細節也不是細膩風的,但和梵高的相比,令人感覺輕鬆許多。

能明顯感覺兩人畫畫時的狀態,一個比較緊張,另一個比較放鬆。

我們看看畢加索。

你覺得畢加索畫這畫時是什麼狀態?玩唄!這很符合畢加索的個性。

看看波洛克的作品。

波洛克的作品使用“滴畫法”,把巨大的畫布平鋪於地面,用鑽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其創作不作事先規劃,作畫沒有固定位置,喜歡在畫布四周隨意走動,以反覆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人稱“行動繪畫”。此畫法構圖設計沒有中心,結構無法辨識,具有鮮明的抽象表現主義特徵。

以下是他繪畫的狀態。

從繪畫筆觸細節這個角度看,也許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代藝術解放藝術家個性的說法。在古典油畫時期,雖然我們也能看到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但從畫面細節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畫家在繪畫時都是小心翼翼的,畫家只能通過畫面(結果)表達,而很難通過筆觸(過程)來發洩情感。

下次看油畫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方法,相信你會有新的體驗。


坐家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但我們有個通用的方法,就是俗稱的鑑賞。他可以分幾步完成。

首先搞清楚畫能直接呈現出的資料,基本背景。如作者是誰,什麼畫種,內容是什麼,創作背景是什麼。比如這幅《奔馬》。作者徐悲鴻,國畫。畫於建國初期。


第二步是細節分析。比如繪畫的語言,具象作品還是抽象作品等等。繪畫技巧等細節分析。這樣就可以分析出這幅畫採用寫意的方法,雖然是中國畫,去用了西方焦點透視和繪畫解剖的方法。這匹馬造型簡練概括而比例準確,骨骼結實。馬的身姿雄勁矯健,鬥志昂揚。是幅糅合東西所長的精品。

第三部就是你看完畫之後的感受了。這種感受見仁見智了。評價因人而異。但只要用這三部,加以練習積累,基本就可以欣賞大多的繪畫作品了。


朱鐵平



看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看畫也是有意思的事情,嚴格而言,它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允許在一副繪畫藝術作品面前自由地表達,甚至觀者還會將對藝術品的審美判斷客觀化,覺得品味不同是理所當然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它是容易的,但同時又很難,因為觀者對繪畫的欣賞建立在他對於藝術,對於這件作品的理性認知之上,通常而言,他知道得越多,他能看到的越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於1482年創作的《春》,在欣賞具象繪畫尤其是古典時期作品時,對畫面象徵符號的瞭解決定了觀者能看到的信息量。除了人物裝飾暗示了各自的身份,每一株植物都因其在被創作時期的特殊象徵意義而編織了一張在今天看來非常神秘的信息網絡,有時候解讀畫面的關鍵信息可能就在不起眼的細節處。就像藝術史學家瓦爾堡所言,惡魔藏於細節中。法國藝術史學家阿拉斯便有一部著作《細節:為了建立一部靠近繪畫的歷史》,告訴了我們,在藝術史的研究中,我們時常面對細節而視而不見,而我們需要用大腦而不是眼睛,仔細地用各種知識來消除細節所提出的疑問。

一件藝術品不會脫離藝術史而獨立存在。繪畫是一面窗戶,通過對它的觀看,我們需要了解到它一開始被創作的時候,畫家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通過對它的觀看,觀者也與這個世界聯結起來。漢學家卜正民寫過一本書,叫《維米爾的帽子》,講述的便是藝術史上最神秘的畫家之一維米爾所在的時代,通過他的繪畫,世界如何呈現在觀眾面前。維米爾的畫中時常出現打扮時髦的人物,精巧的物件或地圖,而透過這些視覺元素呈現的信息,以及我們今天對當時低地國家荷蘭城市戴爾福特的瞭解,一場全球化的貿易逐漸展示了這些物件背後的故事。


(小彩蛋1)

1669,地理學家

(可以嘗試著對著這幅作品提問,除了尋常的、從美學上、從構圖上的提問,我們還可以將目光放在更細微的物件上,比如地理學家手中的圓規——當時的數學和地理學是如何聯繫的呢?比如背後的地球儀——當時的製圖術相較今天精確幾何?再比如背景牆上漏出小半的地圖——當時人們的測量術發展是如何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發展相結合的呢?)


(彩蛋2)

1658,這幅描繪倒牛奶的女子的畫作也算是藝術愛好者皆知,那麼那個明顯中式的瓷器是如何經過遙遠的旅程抵達荷蘭戴爾福特尋常人家中的呢?又或是隻是個仿製品,那歐洲最早是如何仿製瓷器的?都是一些從繪畫中值得提出的歷史問題。


(彩蛋3)

(傳是威尼斯畫派扛把子提香的老師老喬凡尼·貝里尼的作品,《諸神之宴》,作1514年,比維米爾早上一百好幾十年,仔細看畫中間的瓷器,來放大)

(彩蛋就到這了,學界對於這些畫都多有討論和敘述,這裡不詳細敘述,只是舉個例子,能看畫學歷史)

於是乎,看畫似乎是一件會越來越難的事情,即便是再博學的藝術史學家也不會誇口說他對某一時期的繪畫了如指掌,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在變化,這個世界也在變化,但這些經典的圖像樣式卻可能永恆地在某處靜靜地等待被觀看。

當我們遇到一些現當代藝術作品,某些規則和模式似乎就行不通了。具象繪畫好歹能直觀地通過視覺符號來傳達信息,一個人,一件物,都是解讀的鑰匙,但有時面對癲狂到極致的抽象作品,當一切熟知的美學構成法則似乎都失效了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這也是許多學者想要告訴我們的,當我們很難再“看”懂的時候,重要的便不再是看作品本身了,而是看一段時空,一段歷史。

波洛克不會單獨成為波洛克,波洛克永遠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跟勞森伯格、羅斯科、佩姬·古根海姆、格林伯格等大人物生活在一個時代的波洛克,當我們真正瞭解了某段歷史,我們可能不再看到一張看似毫無規則的塗鴉,而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最終試圖瞭解這些時代之間的聯結,以及其下暗流如何湧動。


透明流動虛無



散木17


這是專業人士的問題。

作為普通民眾來說,欣賞一幅畫,就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生活經歷,興趣愛好來審美啦!

一般的人,都喜歡先部分,後整體,或者先整體,後部分。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入手。

在瞭解畫的意義後,再仔細欣賞手法,色彩等。

至於專業人士,那就是我們達不到的境界!


1143160127


  •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幅畫,也許是一張照片,可是她反應的是我們抗美援朝的“歷史之畫”。


  • 2018年3月28日上午,第五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我國空軍的護送下從韓國回到遼寧瀋陽,20位志願軍烈士英靈回到了祖國和人民的懷抱。


  • 在這裡,我們還是要感謝身受牢獄之災的朴槿惠女士,2013年訪華時,身為總統的她主動提出在朝鮮戰爭停戰60週年時,送還360具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遺骸。從2014年至2017年,已先後有569位回家的志願軍烈士安息在瀋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精確的陣亡數據是志願軍直接戰鬥犧牲的人數為183108人。


  • 在我們和平生活的年代,還請不要忘記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人民子弟兵,如今他們魂歸故里,終能逝者安息!

選好機


有人問【怎麼樣欣賞一幅畫美?】答覆如下:(一)欣賞山水畫講究構圖意境深遠,同作者下筆墨筆法有中鋒鍘鋒逆鋒,又有山嶺高低講究起伏連綿為聚氣全堂。畫樹木有明暗層次均勻,山石分有大小,山路必須見階梯,瀑布必須見寒泉,寺廟必須見人村為生氣格局藝術創造嚴謹章法。(二)畫花鳥畫講究工筆見開收筆法見均勻即可,寫意花鳥畫見蟲鳥飛翔為活力創造藝術作品的構思,才表現考察一個藝術家真正藝術成熟於創作技巧。(三)創作人物畫不論水粉水彩油畫素描加國畫人像,講究眼神傳情為習藝之關健要素,你弄清楚眼神後有畫女人體裸畫講究乳房豐滿見奶酪頭紅潤,加嘴唇紅潤是真正表現藝術感細膩的最高技巧所謂畫龍點晴。賈誼(公元前201-168年)洛陽人,他是西漢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青年得志18歲能誦《詩》《書》文章聞名全國,21歲拜荀子學生張蒼為老師學習《左氏傳》,22歲推薦為漢文帝劉恆身邊博士。著作有《過秦論》摘句雲曰:“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意思講:“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函谷關險要的地方,擁有雍州這塊富裕肥躍土地。”暗示啟導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人學畫也要擁有筆法技巧現場觀眾見面表現傳神,那麼擁有一張紙就能夠做到活躍於紙見畫作靈活傳神於人,值得別人收藏與品嚐同欣賞價值取向於美了。以上是我個人在今節課堂教學上要講課內容,請臺下大眾要認真作好筆記領悟慢慢去滲透內容豐富思想為今後學習打下良好藝術基礎,謝謝滿意教研演講分析歡迎有不足詞語多多捧場提意見求真務實給以接受改正。


粵家東哥


又是缺少關鍵詞呀,一幅“什麼畫”。因為,畫種的不同,對畫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著力點也是各異的。

比如欣賞素描畫,著力點在線條。

因為,繪畫中的所有技能,諸如透視、比例、明暗等,都需要線條的巧妙鋪排、疊加來表現出來。一幅好的素描畫,沒有幾個小時是畫不出來的。所以,在欣賞素描畫時,所有的審美情趣,都集中在畫者線條運用的技能上。

比如欣賞油畫,著力點則在色彩上。

素描的色彩是單一的,透視表現出來的黑、灰、淡、高光、反光等色差,只不過是視覺上感覺罷了。而油畫就不同了,它是用色塊來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的。所以,欣賞油畫最先入眼的就是色彩。比如,看它整體表現的是暖色,還是冷色。國畫繪畫顏料有很多種,但基本上分為三類,即暖色、間色、冷色。所以,一幅油畫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色調、色差、色直等。仔細分析畫家用色技能和繪畫技法,才是提升對油畫審美情趣的著力點。

比如欣賞水彩畫,欣賞的著力點則在用筆、用色、用水技巧上。

水彩畫和油畫,除了繪畫顏料、繪畫用材等有本質區別在,在繪畫技法上也有本質區別。比如,畫油畫,是需要事先勾勒輪廓線的,而水彩畫是不能的,它是用畫筆蘸水,稀釋顏料後,直接在水彩畫紙上作畫。所以,欣賞水彩畫的著力點,是畫家的用色和透明度上,以此提升審美情趣。

另外,國畫中的水墨畫、工筆畫、線面等,其繪畫技法和審美情趣也是各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