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齊家有道丨羅榮桓:“千萬不要忘本啊”

齊家有道丨羅榮桓:“千萬不要忘本啊”

人物簡介

羅榮桓(1902—1963),1902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衡山縣土字第十四區南灣新大屋(今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

湖南日報記者 李傳新

齐家有道丨罗荣桓:“千万不要忘本啊”

羅榮桓是一位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帥、身居高位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但他卻從未把自己看成一個“官”。他曾給女兒寫信說:“你爸爸廿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財可發。”彌留之際,他交代子女:“我沒有遺產留給你們,也沒有什麼可以分給你們的。爸爸就留一句話: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幹革命。”

1.“絕對不準用小車接送孩子”

巍巍金覺峰,滔滔洣水河。有了羅榮桓,這山這水陡增了一種厚重、深沉而偉岸的風骨,更添了一股陽剛豪氣。

3月上旬,當記者第一次來到羅榮桓元帥故居,看到那尊高大威武的羅榮桓元帥銅像,不禁肅然起敬!毛澤東評價他:羅榮桓是個老實人。鄧小平評價他:羅榮桓是個厚道人。

羅榮桓一生廉潔自律,從嚴要求家人,始終保持勞動人民和普通一兵的本色。

羅榮桓元帥故居位於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的南灣街。這是一座以青石板街道連成的清代古建築群。

羅榮桓故居管理處研究室主任周迅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他在北京拜訪了羅榮桓兒子、原二炮副政委羅東進中將。羅東進談起父親的往事如數家珍。尤其是在對他們兄妹的教育方面,更是難以忘懷。

羅東進和妹妹羅南下上小學時,學校離家很遠,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機關用車集體接送,羅榮桓從不準單獨派車接送。有個週六學校放學晚了,家裡人派車去接了一次,羅榮桓發現後把全家叫到一起,嚴肅地對孩子們說:“這樣不好,汽車是組織上給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們上學的,如果再不自覺就不好了,那樣會害了你們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員:“以後絕對不準用小車接送孩子,讓他們搭公共汽車也是個鍛鍊嘛!”

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被派往山東工作。羅東進長期寄養在老鄉家裡。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常對子女說:“你們是老鄉用高粱煎餅和地瓜養大的,可千萬不要忘本啊!”他教育孩子,不能因為自己是幹部子弟而有優越感,要和工農子弟融洽關係,要常到同學家裡走一走,看看人家是怎樣生活的。對那些家庭有困難的孩子更要多幫助他們,吃飯穿衣要首先想到他們。

齐家有道丨罗荣桓:“千万不要忘本啊”

南灣老街。(資料照片)尹嶽水 攝

2.“生活不要特殊化”

羅榮桓經常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教育孩子們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他常對孩子們講:“革命幹部子女不應當脫離群眾,不應當特殊,不要有優越感,不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工農子弟打成一片。”

1947年7月,羅榮桓從莫斯科治病回到哈爾濱,被安排住在一處寬敞的獨立庭院裡。他多次提出將這處庭院給東北野戰軍子弟小學辦學用,自己另找房子住。有一次,羅榮桓到時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譚政家去,見他家住的是一處兩層小樓,就跟他說:“跟你們搭個鄰居怎麼樣?你家住樓上,我們住樓下。歡迎嗎?”

譚政起初以為是句玩笑話,可沒過兩天羅榮桓一家真的搬來住了。羅榮桓對家人說:“住的房子大小,看來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們是黨的幹部,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大眾,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樓越來越高。”他還說:“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適的生活,講究吃穿,貪圖享受,就要變壞的。”

羅榮桓留在湖南老家的女兒羅玉英,新中國成立時已20多歲,在老家結了婚。她聽說爸爸“當了大官”,就提筆寫了封信。羅榮桓回信說:

你已生育,又獲一男孩,甚喜。

你明年可同德定(注:羅德定,羅榮桓的侄子)、愛英(注:羅愛英,羅榮桓的侄女)等一路來京,但你還須考慮,初次出門,作長途旅行,而帶一未滿週歲之嬰兒,是否可行?望先徵求你翁姑之意見後,再作決定。

你爸爸廿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財可發。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國家規定之待遇外,一無私有。你弟妹們的上學,是由國家直接供給,不要我負擔,我亦無法負擔,因此陳卓(注:羅玉英的丈夫)等來此,也只能幫助其送入學校,不能對我有其他任何依靠……

羅玉英來京以後,羅榮桓鼓勵她首先要刻苦學習文化,後來她參加工作,羅榮桓又要求她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羅玉英去了北京郊區的一個農場工作。

3.“千萬不能成為八旗子弟”

羅榮桓在彌留之際,拉著妻子林月琴的手說:“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他又囑咐孩子們:“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幹革命。”這番教誨,影響著子女們的一生。

羅榮桓有五個女兒。羅玉英在農業科研部門一直工作到退休。羅南下15歲時因病去世。羅林在戰爭年代便夭折了。羅北捷從第一軍醫大學醫療系畢業後進入部隊醫院工作,經刻苦鑽研,科研成果曾四次獲軍內科技進步三等獎。羅寧17歲入伍,先後在粵北山區的野戰醫院當炊事員、護理員、農村醫療隊員,歷年獲得“五好戰士”稱號,被部隊保送到北京大學深造。

羅東進是羅榮桓的次子,他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讀書時羅榮桓曾給他寫過一封信:

你的八月四日來信收到,你所提出的問題,我簡略答覆如下:

理論學習必須聯繫實踐,因為理論是來自實踐,而又去指導實踐,再為實踐所證實,所補充。如果理論離開實踐,就會成為空談,成為死的東西。學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滿足一些現成的語句或條文,最重要的是瞭解其實質與精神。所謂帶著問題去學毛主席著作,決不能只是從書上找現成的答案。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事物是多樣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給我們寫成萬應藥方……

對同志應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聽取不同的意見,決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人家,排斥人家意見。同志們有錯誤,不僅要批評,還著重在幫助改正。對基層組織幹部,老幹部,更應該虛心向他們學習。要經常記著毛主席的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在另一封信中,羅榮桓寫道:

你上學期系科給你的評語甚好,決不能滿足,喪失自知之明。你上學期電工課考試不及格,亦不是偶然的。是否分散心思學習受了影響,或學習方法沒有重點呢……你們學不成專業,就沒有實現黨和國家期望,有負黨和國家的期望。

你們這學期新增加八項專業基礎課,是否因為上幾學年耽擱,現在要趕進度?你要加倍努力,集中精力學習,不要糾纏於一些生活小節,耗費自己時光。

家書抵萬金。一封封家書,飽含著真摯情感和家國情懷,具有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羅東進牢記父親“千萬不能成為八旗子弟”的囑咐,幾十年如一日,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第二炮兵部隊的領導崗位,退休後仍心繫革命老區,2006年曾組織開國元勳子女重走長征路,為長征沿線老區捐建了愛心小學20所、愛心圖書室100個,慰問長征沿線老紅軍及其家屬近2000人。他說:“做這件事情,也是希望我們的後代不要忘了老一輩的傳統。”

齐家有道丨罗荣桓:“千万不要忘本啊”

遼瀋戰役油畫(局部)。羅榮桓是此次戰役的主要指揮者之一。(資料圖片)

採訪手記

國有疑難可問誰

李傳新

依山悟崇高,傍水思清廉。

這次到羅榮桓元帥故里採訪,通過瞻仰羅榮桓故居、參觀羅榮桓元帥生平業績陳列館,採訪當地老人對羅榮桓元帥的追憶,讓我對羅榮桓元帥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羅榮桓元帥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進了腦海。

怎樣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羅榮桓元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最好的榜樣!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就要像羅榮桓元帥一樣,嚴格要求自己,“有一份精力,就要為黨多做一點工作!”樸實無華的語言、無限忠誠的品德,這就是羅榮桓元帥!難怪在羅榮桓元帥逝世後,毛澤東在《吊羅榮桓同志》的詩中寫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對那些家庭有困難的孩子更要多幫助他們,吃飯穿衣要首先想到他們。” “你爸爸廿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財可發。” “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無論是對家人的言說,還是一封封家書,都體現羅榮桓體國憂民、公而忘私、廉潔自律的博大情懷。

羅榮桓元帥雖然離開了很多年,但日月可鑑,永恆的是偉大的忠魂!

聲音

以良好家風

厚植廉潔根基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管理處研究室主任 周迅

今年88歲的陳前開是羅榮桓元帥的鄰居,現住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是一名老黨員、退休幹部。前不久,筆者採訪了他。談起羅榮桓,他說雖然只見過一次面,但對元帥那種身居高位卻毫不張揚的行事風格印象深刻。

那是1956年11月,羅榮桓元帥回到了久別的家鄉衡山(當時衡山、衡東、南嶽區都屬於衡山縣)。衡山縣委、縣政府安排正在縣城參加會議的團委書記在馬路兩邊站崗,陳前開也在其中。陳前開見到羅榮桓偕夫人林月琴、警衛共四人,他頭戴青呢帽,身穿褪了色的青呢中山服,拄著柺杖,步履矯健。陳前開說,當年羅榮桓元帥以身作則,回家鄉視察不講排場,輕車簡從,無疑是現今領導幹部的榜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族能夠形成子孫後代恪守的好家風,是令每個家庭成員都感到自豪的源泉和動力,是陶冶性情、培養品格的無形資產,將成為一代又一代遵循的尺度與標杆。

水有源,樹有根,家族的本源在於祖先。羅榮桓的家族衡山黑田羅氏是從江西吉水遷徙來湖南的,自明洪武元年至明嘉靖末年約200年陸續遷居,直至清初順治前期黑田羅氏第十世祖羅宇貴一脈,才在南灣定居下來,至今已有350餘年的歷史。

良好家風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黑田羅氏九修族譜》記載,黑田羅氏自第一代羅思聰開始,至第十代均無功名,以耕養為生;自第十一代開始至第十六代羅澤珩(即羅榮桓的祖父),耕讀並重,均有功名和“身份”,或中舉,或敕封“大夫”,或做學官等。但到了羅澤珩這一輩家境開始衰落,雖有郡庠生身份,卻始終沒有考上秀才,一輩子靠教書為生,清貧度日,去世時給子孫只留下“一斗谷”的田。該族譜收訂家訓共計38條,絕大多數條款具有積極意義,主要特點是重視耕讀傳家,秉承忠厚質直、以孝為本、敬祖奉先,倡導文明進步,反對陋規惡習。

黑田羅氏家族秉承了中華羅氏的優秀品德,他們忠於職守、忠厚朴實、耿直向上的人格風貌,及重教興學、耕讀並重、敬祖奉先的家風,是促進家族興旺發達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羅榮桓名震天下,千古流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羅榮桓以良好家風厚植廉潔根基,值得我們學習。

齐家有道丨罗荣桓:“千万不要忘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