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是如何看待“長征”的?外國記者作家真實評價,讓人感到很意外


美國著名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對長征有具體的瞭解是1936年初在上海,她聽到從延安派到上海工作的長征親歷者馮雪峰的講述。馮雪峰的敘述“雖然是平靜和真實的,但是充滿了無數難以置信的艱苦和不屈不撓的圖景”。正是這種“圖景”,驅使史沫特萊一往無前地奔向延安。

1937年3月至7月間,史沫特萊和朱德進行了幾十次談話,成為她後來寫《偉大的道路》的基本素材。她說:“事實、數字和一路上千山萬水的名稱,都不足以說明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更不能描繪出參加長征的紅軍的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們所受的苦難。”“長征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不僅於此”,她滿懷信心地預言,“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

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裡出版了長達30萬字的著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在書中,索爾茲伯裡稱長征“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敢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蹟”。“長征終於為毛澤東和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格里非斯將軍在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書中,拿紅軍長征和公元前400年1萬希臘人從波斯到黑海的撤退做了比較,“希臘人和中國人,同樣忍受了酷暑嚴寒,乾渴飢餓;同樣爬雪山,食草根,眠雪野,邊行軍邊打仗;同樣解決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內部爭端;同樣生存下來了”。

“中國共產黨人,以他們反覆經受的考驗證明,他們能夠忍耐難以言狀的艱難困苦;能夠戰勝途中大自然好像決意要阻撓他們前進而向他們提出的一切挑戰;能夠擊敗下定決心要消滅他們的敵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