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他被百度馬雲看重,把200億的好牌打爛憑什麼超越騰訊讓雷軍投資


鄒勝龍,安徽淮南人,1973年生,1996年7月,本科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計算機專業;1997年12月,碩士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計算機專業。2002年底開始於美國硅谷創建迅雷。2003年回國發展,在深圳市創辦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5年5月,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007年,鄒勝龍的迅雷第三次融資成功,獲得Google、IDG、聯創創策源等五家公司千萬美元投資。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經講過有一個奇怪的悖論——“當我能接受現在的自己時,我就必須做出改變”。其實在看到這句話時,我能想到的可能就是馬雲,馬雲在阿里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依然在不斷的創新,在完善,就像他被估值的螞蟻金服創立之處的那樣:“銀行不改變,我們就去改變銀行!”他無疑是成功的。但像馬雲這樣有魄力的人少之又少,比如這位鄒勝龍!

他的父親非常厲害,靠自學從一個普通工人一路做到中科大空間站的研究員,不僅拿了不少科技大獎,還在深圳科技園創辦了一家公司,鄒勝龍一家也搬到了深圳。1993年,高中畢業的鄒勝龍出國留學,到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就讀經濟學本科,因為被蓋茨創辦微軟的故事打動,本科畢業後,鄒勝龍又跑去了杜克大學讀計算機碩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日後迅雷的聯合創始人程浩。


1998年秋天,鄒勝龍應好友的邀請來到硅谷旅行,好友帶他去雅虎大廈前合照留念,看著雅虎大廈人來人往,好友的一句話讓鄒勝龍非常震撼:在這裡上班的人都不能小覷,也許他們就是下一個蓋茨!鄒勝龍當即決定留在硅谷尋找機會,很快就得到了兩家科技公司的offer,一家有自己的辦公室,另一家卻在地下車庫辦公,鄒勝龍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地下車庫的那家公司。一年後,鄒勝龍才知道,那家從地下庫搬出來科技公司,名字叫做谷歌。

類似的“錯過”還不止一次,1999年春節過後不久,鄒勝龍接到一個同在硅谷工作的大陸留學生電話,說自己要回國創業,但缺一個技術牛人,問鄒勝龍要不要去。此時的鄒勝龍,對國內互聯網市場並不看好,婉言拒絕。那位回國還不到一年的留學生李彥宏,已經把自己的公司——百度,做成了國內搜索第一。鄒勝龍再也不想在美國呆下去了,決心回國創業。

2003年,鄒勝龍回到深圳,開起了一家互聯網技術公司,起名“三代”,鄒勝龍的解釋是:海歸創業者,張朝陽是第一代,李彥宏是第二代,到我這就是第三代。公司名字有了,那該做什麼業務呢?鄒勝龍覺得,門戶、搜索、郵箱、通訊、下載是互聯網五大基礎應用,前四者都成就了巨頭公司,如新浪、百度之類的,只有下載領域僅一個網際快車,那就做下載吧!


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讓他搗鼓出了第一款下載軟件,並把公司改名成“迅雷”,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意思,並把公司定位確定為“快”。2004年1月迅雷2面世,註冊客戶就瘋狂增漲,到了9月份,迅雷的註冊客戶就已超過20萬人!僅僅一年時間,迅雷就成功搶佔了40%的市場份額。到了2006年8月底,迅雷的覆蓋用戶數超過1.1億戶,成為了繼QQ之後國內互聯網最大的客戶端軟件。

雖然這麼多年來,迅雷憑藉著龐大的付費用戶,依然保持著100%的高速成長,但是迅雷除了下載還能做什麼?慢慢沉澱的下來的鄒勝龍終於認識到了失敗。鄒勝龍的失敗,是從創業之初就埋下的定時炸彈。然而,在互聯網行業,一條路走到底是沒用的。如果你不能持續創新,革自己的命,不斷滿足新的環境下用戶的需求,離被淘汰真的是不遠的。曾經的霸主噹噹、搜狐,都是慘重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