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徽州故事|寄信割驢草

徽州府歙縣徽城河西舊有一座“冤婦”墓,其墓側立有一塊“三戒”碑。碑上鐫著“重利忘家者戒,寄信誤人者戒,酷刑枉殺者戒!”這是清朝光緒末年徽州府學教授周贇立的。周贇為什麼要立這塊“三戒”碑呢?這不能不說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

相傳大明萬曆年間,歙縣竦塘村黃秀英,嫁到徽州府歙縣徽城城裡大北街郭家。新婚第二天早晨,丈夫郭宏不知去向,婆媳焦急如焚,到處託人尋訪。第六天頭上,漁梁壩下撈起一具屍體,浮腫潰爛,觀者捂鼻而噓。秀英與婆母踉踉蹌蹌俯視辨屍,兩人細認半晌,無法斷定。正當婆媳欲辭屍返岸時,郭宏的舅舅偶有所悟,要姐姐反覆想想,外甥身上可有明顯記號。此言提醒了婆母,她記得宏兒落地時,左腳是六趾,急忙與弟弟蹲下察看。頓時,婆母仰號於地,秀英泣聲哀訴,人命關天,哪能由婦道人家分說,舅舅扶起婆母,扭住秀英去見官。

舅舅替婆母定好狀詞,直接告到徽州府大堂。徽州知府姓黃。他來到儒學昌盛、禮義之鄉任職,立志處事秉正,取信於民。一聽被告直訴冤枉,心中一陣冷笑,頭天成親,第二天一早新郎便不翼而飛,無人看見,不是同床共枕者所為,誰能謀害?再說,夫死妻寡,被告為何不戴孝上堂?果真是冤枉的話,為何未掩屍痛哭?若是良家婦女,又為何不投河自殺,以盡婦道?種種跡象表明,此人並非貞白之人。於是,驚堂木一拍,大刑其婦,十指酷刑之後,秀英仍搖頭訴冤,被譽為“明察秋毫,鐵面無私”的堂堂知府,見此情景,大動肝火,命衙役抬出磨驢,親自押遊府城四門示眾。

騎磨驢遊街,是徽州歷史上最殘酷的刑法之一,專門施於謀殺親夫的淫蕩之輩。因被處斬之前,坐上磨盤式的囚車,前後用一隻小驢拉著,周遊全城,然後拉到刑場處斬。囚車上的磨盤殷血如注,與其活活整死,不如早了此生。想到這裡,秀英連聲叫道:“我招供。”

隔不多日,上司批文下來,將黃秀英就地處斬,刀舉頭落,一位青年後生不顧兵丁衙役攔阻,衝入刑場抱屍慟哭。潘知府一看,以為姦夫自投羅網,隨即命兵丁綁押回衙。審視之後,來者竟是秀英親夫郭宏。

郭宏痛訴事情原委。由於多年經商,養成早起習慣。雖頭天成親,因商事在身,故五更披衣啟程,未喚醒愛妻,又因上船之前做成合夥生意,便匆匆託囑在路邊割驢草的吳鳴皋捎信回家。誰知吳鳴皋回村在酒店裡多喝了兩杯,捎信之事早已忘在九霄雲外,後來去績溪運貨物,之後又到旌德趕廟會,好長時間也沒有回家。遇到這樣糊塗而又不負責任的人,潘知府哭笑不得。只好差人弄清六趾男屍。原來那男屍是上游績溪縣的一位漢子,趁河水暴漲時下河撈木而溺死。

案明之後,潘知府如挨重棒,一份份狀子像雪片般飛到上司衙門。黃秀英孃家還差人到京城告御狀。

數日後,潘知府再次升堂,與黃秀英有關證人傳齊之後,還把府學訓導、知縣以及當地名紳全部請到公堂。眾入落座之後,潘知府說道:“諸位仁兄,黃秀英冤殺一案今天全部了結,特請大家來做見證,若有不公之處,請當面賜教。”

公堂上鴉雀無聲,都想聽明白。

潘知府喝令把郭宏、吳鳴皋押上堂來,將郭宏打了20大板,以怨他重利忘家;割去吳鳴皋一隻耳朵,警他寄信誤人。然後命人抬來“明察秋毫,鐵面無私”的匾額,親手把它砸碎,又將烏紗取下放到公案上,把府印交給府學訓導,暫委他執掌。

潘知府回故里種田之後,徽州府學教諭周贇為警世人,在河西橋頭路邊建秀英墓碑一座,碑上刻著“重利忘家者戒,寄信誤人者戒,酷刑枉殺者戒”。這就是有名的“三戒”碑。

雖幾百年過去了,但“寄信割驢草”的故事,仍在歙縣廣泛流傳著。現在,每逢託人帶信,總會習慣地加上一句“不要寄信割驢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