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中消協發佈玩具消費警示:磁力珠吞食可能危及生命

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琳)六一臨近,昨天中消協發佈兒童玩具消費警示,提醒家長小心五類“危險玩具”傷害。其中,近年來在網絡電商及學校幼兒園周邊熱銷的磁力珠,兒童吞食兩個及以上,就會在消化系統內互相吸咐,並對腸壁產生壓力,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中消協日前邀請全國玩具標準化委員會秘書處的專家,對常見的“危險玩具”造成的傷害進行了分析、梳理,最常見的危險玩具傷害是機械物理傷害、化學傷害以及誤玩非玩具產品造成的傷害。並列出五類危險玩具,提示潛在風險。

1 玩具小零件易脫落 存在吞食、窒息危險

一些不合格玩具中易脫落的扣子、彈珠等小飾物、小配件,容易被幼小的兒童吞食或者塞入鼻孔,造成吞食異物和窒息的風險。

比如帶有彈珠易脫落的玩具,磁力珠等。兒童吞食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強力磁鐵,或者吞食強力磁鐵和其他鐵磁性物體(鐵、鈷、鎳),磁鐵會在消化系統中與另一個磁鐵(或鐵磁性物體)吸附,並對腸壁產生壓力,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磁性部件需要通過手術移除,會對兒童的消化道造成永久性傷害。

2 玩具有危險尖點利邊 存在刺穿危險

一些劣質玩具的表面有金屬鋒利的邊緣、突出的尖點、粗糙的毛邊等突出物,或玩具結構易碎,形成尖利的小零件,非常容易刺傷兒童。

比如一部分指尖陀螺的產品,具有可觸及的尖利邊緣和銳利尖端,可能造成身體劃傷、扎傷等傷害。彈跳青蛙玩具由薄鐵皮製造,含有危險銳利邊緣。

3 玩具使用劣質材料 存在化學汙染危險

常見的有使用未經消毒的廢舊材料做填充物的毛絨玩具、色彩鮮豔的彩泥、劣質塑料製作的玩偶等,其衛生狀況和化學有害物質遷移,都對兒童健康造成潛在危險。

比如在學校周邊小商店熱銷的“水晶泥”,有的含有超過一定限量的硼砂,經過孩子的口腔、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可能會發生慢性中毒。

4 非玩具產品誤做玩具使用 導致傷害發生

小孩子天然愛動,會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當作玩具使用,這類不當使用,隱藏了極大的危險。比如兒童誤玩“激光筆”導致視力損失;還有一類典型的誤玩案例是家庭中常見的水精靈,又稱海洋寶寶、泡大珠、吸水彈。這種材料應用於盆栽保水、室內裝飾等。可能被兒童誤認為食物,導致兒童誤吞或吸入,有窒息、導致腸梗阻、腸管擴張,繼發感染、水電解質紊亂等現象,甚至會造成腸穿孔、腸壞死,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5 不按照玩具適用年齡購買和使用玩具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身體發育、認知能力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要根據年齡選擇適宜的產品,違反適用年齡限制,可能會給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