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說起兩路口,估計重慶人有不少情愫這裡面,曾經看過的第一場電影是在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曾經在兩路口百貨擁擠的人群中購物;曾經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裡翩翩起舞,高聲歌唱;曾經在大田灣體育場裡為重慶足球高聲吶喊“雄起”;曾經……反正有無數個“曾經”在兩路口發過。這其中有過你的“曾經”嗎?

探尋兩路口“口”上的歷史

兩路口的地名重點就在“口”字之中,但它的“口”究竟在哪裡呢?咱就先說兩路口的由來:

兩路口“舊時此地為出城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原為荒坡墳地,1930年建成公路後,人口逐漸增多,形成街道。”(引自《重慶市地名詞典》)

舊時,此地為出渝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出川和入川的馬路在這裡形成“三叉路口”,川流不息的行人與車馬在這裡分合變道。舊時的離人停駐車馬,站在分叉口的一端,舉目前望,從任何一個方向往前方看,前方都是有兩條道路,久而久之,這個路口就被稱為——兩路口。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40年代的兩路口

兩路口除了重慶人熟悉的山城電影院,勞動人民文化宮等,這裡有兩百商場、富安百貨兩大商場並立,繁華程度僅次於解放碑。一道週末,兩路口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不過隨著城市的建設,曾經的山城電影院變成了一個坑,兩路口百貨、富安百貨的消失,勞動人民文化宮從喧鬧變為寧靜,電動扶梯代替了纜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兩路口,“口”上的歷史。(既然說是歷史,當然是說的是老的東西,兩路口後來新修的富安百貨、皇冠大扶梯等就不寫了,只寫了菜園壩大橋,因為這座大橋就是一個路口。)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路口

路口一:通往大坪

這條路叫長江一路連接長江二路。附近就是健康路口,也就是體育建築群所在地。這條路可叫做抗戰之路和體育之路。

跳傘塔

以前我專門開篇寫了重慶跳傘塔的,這裡就不累贅了,只要記住修建於1942年4月4日的跳傘塔是與“精神堡壘”(解放碑)有著同樣的意義一樣,是重慶人民的第二個“解放碑”。這裡要感謝重慶廣大學者和市民共同的努力這座“精神堡壘”才得以保留下來。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跳傘塔

重慶大田灣體育場

在跳傘塔不遠處就是重慶大田灣體育場。1951年在賀龍的主持下闢建,1956年5月竣工,佔地約12萬平方米,是新中國第一個甲級體育場,作為重慶市體育比賽及訓練的重要場所。1956年5月1日,體育場建成後的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開幕,賀龍親自為第一場足球賽開球。大田灣足球場記載著重慶人最美好的足球記憶。這裡就不多說了,關於大田灣足球場的輝煌和衰落,以後會專門開一篇來擺一擺。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重慶大田灣體育場

嘉陵賓館

重慶最早的涉外賓館在哪裡?嘉陵賓館位於渝中區兩路口附近,當時集中了美、英、荷等十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館。嘉陵賓館又叫同盟軍招待所、國際聯歡社等名,可惜已於數十年前拆除。賓館修建於1940年前後,是當時重慶最豪華的賓館。當時除嘉陵賓館外,還有國民政府外交部以及多國大使館設在兩路口附近。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嘉陵賓館

國際村

國際村顧名思義各國人居住的地方,是抗戰時期歷史產物,它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附近,緊鄰鵝嶺公園和急救中心,抗戰時期隨國府遷渝的英、法、波蘭、比利時等國大使館設在這裡。國際村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國際村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始建於一九三九年,前身為“中正醫院”,1950年7月初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工人醫院,1954年更名為重慶市第一工人醫院,1984年5月更名為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1988年3月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正式掛牌。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路口二:通往上清寺

這條路叫中山三路接連上清寺轉盤,是兩路口的商業之路。

中區幹線

1929年的重慶已開埠35年,竟無一條公路,城內僅有三尺餘寬供滑竿的步道。潘文華便親自規劃了主城三條公路,以渝中半島山脊為界,分中區幹線、南區幹線(沿長江)和北區幹線(沿嘉陵江),中區幹線由七星崗經兩路口、上清寺到達曾家巖(後來的周恩來公館),叫中山大道,全長3.5公里,寬20米,底層砌碎石,上層敷三合土,是為重慶第一條等級公路。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中區幹線

宋慶齡舊居

從兩路口向著上清寺方向走,就看到中山三路的路牌,在這條路上,矗立著古樸的宋慶齡舊居,抗日戰爭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8日宋慶齡從香港來到重慶,1942年夏入住這所小樓。1942-1945年間,在這所小樓裡,宋慶齡重建了“保衛中國同盟”,與中外人士廣泛聯繫,不斷向海外報告中國抗戰的真實情況,鼓勵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民主人士以醫藥、物資等救助中國,爭取國際援助,開展抗日救國活動,同時積極組織募捐,賑濟難民、傷兵、兒童,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宋慶齡舊居

兩百商場

兩百商場成立於1950年,與本土百貨巨頭重百同歲,並一度與之齊名。這裡一到週末,就成了大家的“掃貨勝地”。在5月29日-6月19日的大甩賣之後,該商場關閉。關於關閉的原因,有三點1.周圍環境的變化;2.經營理念落3.場地過小。兩百商場的興衰可謂是兩路口商圈的寫照。關於兩百商場的資料少之又少,不知哪位朋友能提供一二。

路口三:通往菜園壩長江大橋

為橋新修的路口。就叫橋之路吧。

菜園壩長江大橋

菜園壩長江大橋於2003年2月5日正式開工,2007年10月29日建成通車。菜園壩大橋過去就是南坪。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菜園壩長江大橋

路口四:通往解放碑

這條路也是中山三路連接的是中山二路。可謂兩路口的娛樂文化休閒之路。

最早通公交路段

重慶第一輛公交車誕生於1929年,由敞篷卡車改造而來,車的貨箱裡安放著長板凳當座位,從七星崗到曾家巖往返一次,票價為大洋1角。可別小看當時的公交車:全是奔馳,燒的都是美國進口的美孚汽油!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公交車

山城寬銀幕電影院

重慶山城寬銀幕電影院始建於1959年,完工於1960年,是西部最先放映70毫米立體聲影片的電影院。1960年3月首映蘇聯影片《風從東方來》;1989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標誌建築,在國外被譽為“建築結構紀念碑”。1996年被拆遷,土地多次轉手,後來被政府收回,空閒至今。直到今年才動工興建重慶中心。重慶山城寬銀幕是最不應該拆除的標誌性建築。可謂是被毀掉的經典!重慶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曾經被稱為“戀愛的天堂”。老重慶人對之有著特別的感情在其中,愛情啊。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山城寬銀幕電影院

重慶勞動人民文化宮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是鄧小平親自提議修建的。一九五二年八月五日,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建成開幕。鄧小平親筆為文化宮題寫了宮名。文化宮電影院和文化廣場是全市性集會和節日舉行大規模遊園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在我印象中,過去文化宮只要是遇上過節,特別是五一節,有文藝匯演,那可謂是人山人海。還有文化宮每年都要搞燈會。但如今,一切都歸入平靜,不在喧譁。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文化宮燈會

路口五:通往菜園壩路

100米梯坎連接兩路口和菜園壩兩地。本想稱之為趕火車之路,但太過直白。兩路口在上,菜園壩在下,就叫承上啟下之路吧。

建興坡

建興坡修建於上世紀30年代,因為連接的是火車站的交通要道,所以傍著火車站的人氣,在上世紀90年代,沿路都是旅館、小吃店,而隨著交通便利,走的人少了,畢竟,爬上爬下累不說,還有時間問題,趕火車的,誰都不願意錯過火車。1996年皇冠大扶梯的運行,建興坡的交通功逐漸轉變成為健身,休閒步道。來重慶遊玩的朋友完全可以走下去然後坐大扶梯上來。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建興坡

兩路口纜車

建成於1953年的兩路口纜車,也是重慶解放後修建的第一條纜車線路。建成時日客運量為9000多人,上世紀80年代改造後,日輸送旅客高達5.8萬人次,是當時主城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上坡2分錢,下坡1分錢。1996年皇冠大扶梯建成營運(皇冠大扶梯,就是兩路口纜車的原址上修的。),兩路口纜車退出歷史舞臺。圖片為兩路口纜車車站,遠處就是纜車。說起重慶的纜車可謂一大特色,消失是實在可惜,但願早日重建吧。我小時候常坐兩路口纜車,對之有很深的感情。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兩路口纜車

兩路口重慶人的“龍門陣”

雖然兩路口早已衰落,但給老重慶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畢竟大家許許多多的曾經都在這裡發生。

重慶龍門陣之兩路口的“口”:“口”上的曾經,有過你的曾經嗎

兩路口和菜園壩

而現在,兩路口,不再作為單純的地理標誌而凸顯,更是文化與歷史的沉澱與傳承。它是重慶地理主要標誌之一,它與磁器口、朝天門、解放碑一樣,是一代代重慶人可磨滅的記憶。如今的兩路口早已成為重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入了重慶百姓生活中,是每天茶餘飯後消遣的“龍門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