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寶類產品實為貨幣基金,理性看待收益率起伏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作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代表之一, 寶類產品使用便利、操作方便、收益穩健,不過投資者也要有風險意識。目前市場上的“寶寶”軍團本質均是貨幣基金,這類基金主要投資於風險很低的短期有價證券,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等,其投資範圍都是一些高安全係數和收益穩定的品種,所以在傳統金融中,貨幣基金通常被視為天然的資金避風港。但寶類產品與活期存款的性質不同,投資者應理性看待此類產品及其收益率的起伏。

以往,貨幣基金由於贖回到賬需要一到兩天,對活期存款的替代性並不突出。“T+0”的推出成為其華麗變身的關鍵一步,贖回實時到賬功能使其具備了普及條件。去年以來,龐大的寶寶軍團,掀起一股全民理財的熱潮,“每天看收益”成為一時風潮。但今年春節後,寶類產品的收益率一路下滑,從最高的7%,回落至5%再至目前的4%左右,這讓有的投資者開始感到不安,貨幣基金的收益原來是會下降的。

廣發基金有關專家指出,造成這個誤區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投資者並沒有真正瞭解寶類產品的本質。購買寶類產品實際上是投資貨幣基金,當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主要是流動性風險以及貨幣市場利率波動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今年以來,貨幣市場持續走弱,貨幣基金的收益不斷下滑,這也是寶類產品收益不斷下滑的原因。從其本質衍生的功能定位來看,貨幣基金從一開始就是現金管理工具,而非用來獲取高收益的投資品,所以其收益情況經常拿來與儲蓄利率相比。

另一大原因是部分銷售機構的宣傳和推銷對投資者構成的誤導。很多銷售機構將寶類產品作為普通產品推銷,片面強調高收益,而對於風險則很少提到,甚至是避免提到。寶類產品和普通產品不同,購買者既是消費者又是投資者,銷售機構在宣傳和推銷時應該有風險提示,對購買者做正確的引導,而不是避而不談。

從過往經驗來看,過分追求高收益,持有流動性較差品種的貨幣市場基金,會有可能出現負收益的情況。去年6月的“錢荒”事件,部分貨幣基金即出現了收益急降的情形,逐漸將風險暴露,也使得整個市場認識到貨幣市場基金的潛在風險。貨幣基金迴歸流動性工具的本色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