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正確的愛自己?

只有真實地瞭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愛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和他人,我們的淨化工作——祛除心靈的雜事,才會更容易。

愛自己是件很困難的事,這真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或許有人以為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始終都在關心自己。我們總對能獲得多少,表現多好,如何舒適地生活懷有極大的興趣。那為何真正地愛自己就那麼難呢?

當然,愛自己並不意味著放縱自己。很多人都沒有真正地愛過自己,他們知道,很多東西並不是自己渴望就能得到。每個人都有很多想法,有不同反應和好惡。他們會認為:沒有這些,他們會更快樂。當一個人肯定自己某些方面而厭惡其他方面時,他就做出了判斷。於是,我們對自身不滿的方面被壓制下來,不想去了解,也不想承認它的存在。這事非常有礙自己成長的方式。

討厭自己看似消極的一面也是一種愚蠢的做法。每次這種消極面出現的時候我們都要自責。從而使事情變得更為糟糕,恐懼和挑釁也隨之而來。若你想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對待自己,裝作消極方面——爭強好勝、脾氣暴躁,自負享樂等傾向都不存在,那時沒有裨益的。若我們如此偽裝自己,裝作消極方面——爭強好勝、脾氣暴躁、自負享樂等傾向都不存在,那是沒有裨益的。若我們如此偽裝自己,那就與現實相去甚遠,也就人為地把自己割裂了。這樣的人即使是健全的,給我們的外表印象也未必真實。我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人,外表甜美得不真實,因為那是經過偽裝和壓制的。自責並不奏效。這兩種情況下人們都把自己的反應傳達給別人。有些人指責他人真實或虛幻的缺點,甚至有時不把他們當作普通人。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這是自負導致的。這個世界特別不真實。因為這裡的一切要麼太完美,要麼太糟糕。

唯一真實的是我們心間藏有六個根源——三個善良的,三個邪惡的。後者是貪婪、憎惡和幻覺,與此同時,我們也擁有慷慨、仁慈和智慧。我們試著關注下面這架勢:如果一個人察覺到了這一點,並不因此而焦慮,那麼他就可以接受人人都有這六個根源的事實,。當他發現自己身上也有這些根源時,再接受這 一事實便很容易。這些是我們個人行為的內在根源。之後我們會更客觀地看待自己,即不因有不健康的根而自責,也不因有健康的根而驕傲,而是欣然接受它們現存的方式。我們也可以更確定地接受別人,與他人相處更輕鬆融洽。我們不再受失望的折磨,也不再自責,因為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僅有黑白兩種色彩的世界中,即好或壞任意一方的三個根源中。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這樣的世界,只有阿羅漢是唯一完美的人。事實上,這只不過是程度的問題。這個程度調整得近乎完美,甚至使我們每個人心中好壞相區別的程度細微到可以忽略。培養善根,擯棄惡根,是人類的共同任務。

顯然,我們每個人各有不同。這也是一種幻覺。我們都面臨相同的難題,也有相同的應對措施。受訓練的長度不同是我們的唯一區別。或許持續較久的訓練,讓我們更明白罷了。

淨化了的感情能使思維更清晰,這是一項有待達到卻又很難達到的境界。只有當一個人感情清晰、明確、直率,才有望實現。當確實要那麼做時,就把針刺拔除。認為自己完美無缺或一無是處,就不可能實現。我們既非完美無缺也非一無是處,每個人集潛能和障礙於一身。如果一個人可以愛有某些才能傾向的“我”,那他也可以切實、有效而有益地愛他人。但如果將這兩部分割裂開,只愛好的部分,而討厭壞的部分,那他永遠不會擁有現實。

如果以那種方式看待自己,也就學會了用健康的方式愛自己。“就像危難之時,母親關愛和保護自己的孩子那樣“做你自己的母親!如果我們想與自己建立一種真實的、有利於成長的關係,那我們需要成為自己的母親。明智的母親能辨別對孩子有益和有害的事物。但當孩子行為不端時,她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去愛他。這是待己方面特別要注意的問題。人們時常都會有思想和言行上的不端,在思想上最為常見,其次是言語上,再次是行為上。我們應對此採取什麼措施呢?一位母親又會怎麼做呢?她告訴孩子別再那麼做,並仍會和從前一樣愛他,繼續養育他。我們也可以這樣對待自己,或許我們也可以開始培養自己。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正確的愛自己?

這個訓練的過程也是一個成熟的過程。成熟是一種與年齡無關的智慧。如果它們之間有關聯,那麼事情就會很簡單,一個人的成熟也就有了保障。這是一份艱難的有待完成的工作。首先要會識別,然後學著不再怨天尤人,而是給予理解。因為“事情本應如此”。第三步才是改變。對多數人來說,識別是最困難的一步,認清自己並非易事。這是沉思最重要也最有趣的方面。

我們過著沉思的生活,但並不是說我們要終日靜坐沉思。沉思的生活是指我們要把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看成學習經驗的源泉。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應養成自省的習慣。當你外出時,你就帶著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融入了這個世界。一個人需時常追憶往事並在內心細細品味。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沉思與生活方式的結合。沉思的生活存於一個人的內心,不管是否有回憶的介入,他都可以做相同的事。沉思是自省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整日無所事事,坐觀自己的呼吸並無必要。每一舉動、每一思想甚至每句話都能給你靈感,讓你更能理解自己。

對待自己的這種方式能給內心帶來一種根植於現實的安全感。多數人都渴望這種安全,但卻不能確切地表達出來。生活在虛幻中,持續的希望和恐懼是與擁有堅強的意志相悖的。當一個人看到了自己內心的真實,同時也看到了其他人心中的真實,並與之達成諒解時,安全感便隨之而來。

沉思的生活通常很繁忙。某種樂趣的缺乏可以通過與人友好相處進行彌補,可往往事與願違。我們應培養一種輕鬆愉快的心境,但是隻限於內心。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擔心和恐懼的,也沒有什麼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應以輕鬆的心情去面對自己和他人遭遇的困難,但切勿過於外露,做一個內斂的人,懷有些許愉悅心情,這樣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果一個人在對待自己時有幽默感,就很容易正確地愛自己,同樣也更容易愛他人。

有時我們以為可以美化自己,那是可能的。人們總是希望展現給別人的比真實的自己更完美。當然,當實現不了時,就會對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失望。只有真實地瞭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愛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和他人,我們的淨化工作——祛除心靈的雜質,才會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