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每日黑馬牛股推薦,動動大拇指,快快點個關注吧!

一、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1、我國核電比例相比發達國家遠遠不足,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根據目前各國核電建設速度和規劃,中國未來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核電國家。2017年1-12月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94%,,遠落後於火電(73.48%)、水電(17.24%),清潔能源佔比過小是目前中國能源結構的突出問題。可以預見,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以核電為首的清潔能源的佔比在未來5-10年將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世界在建核電機組數目為49臺,其中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數19臺,居於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核電市場潛在空間巨大。

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2、核電成為國家戰略,未來發展規劃彰顯重啟巨大潛力

  在政策方面,“十三五”國家能源規劃、“十三五”電力規劃以及《核電“十三五”發展規劃及2030年戰略》中均明確了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5,8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30年,核電在役裝機1.5億千瓦,核電產業空間廣闊。

  3、三代堆發電在即,核電批覆和建設即將迎來一輪爆發

  過去兩年未批覆新的核電項目,原因在於新的項目審批以三代堆型為主,如今我國三代核電已經實現了各個技術瓶頸的突破。在此情況下,為保證我國十三五核電目標,我國必將保持每年批覆6-8臺三代核電機組的進度,從而為核電產業鏈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隨著三代堆發電在即,核電批覆和建設即將迎來一輪爆發。我們認為現在已經是核電產業鏈投資的最佳時間。

  核電產業鏈可以按照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共三個環節:一是上游環節,包括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二是中游環節,包括核反應堆、核電核心設備製造及核電輔助設備製造;三是下游環節,主要包括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重點關注:中國核電、中廣核技、應流股份等。

  二、勞動力成本上升加快行業發展進程增速達60%行業獨角獸將上市(東北證券)

  1、人工成本上升,倒逼企業加快自動化改造進程

  2010年以來我國勞動力人口占比不斷下降,製造業企業平均工資大幅上漲,由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推動作用逐漸消失。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由於勞動力成本升高而推動,人口紅利對我國製造業的推動作用將讓位於技術紅利。2010-2016年國內機器人複合增速34%,高工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3.6萬臺,增速達到60%,行業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同時行業獨角獸科沃斯即將上市,作為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領頭企業,科沃斯此次IPO將影響整個機器人市場。

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2、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加速實現成本改善,工業機器人性價比提升回收期縮短

  國內上游核心零部件廠商進口替代加速,基於本土優勢,價格相較於外企低約20%-30%,幫助工業機器人企業實現成本改善。工業機器人性價比提升和投資回收期縮短,下游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改造意願增強。

  3、國產企業逐漸取得技術突破,龍頭企業處於上升期

  從工業機器人成本比例看,三大核心零部件綜合佔到了工業機器人制造成本的72%,包含了工業機器人主要的利潤空間,因此眾多國產廠家均試圖通過研發突破技術壁壘,擴展市場業務,提高市佔率,從而進一步提升毛利潤。目前國內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業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的優秀企業,包括行業龍頭機器人,產業鏈完整佈局和技術領先的埃斯頓(002747),新星拓斯達(300607)、老牌企業新時達(002527)、華中數控(300161),以及核心零部件企業中大力德(002896)、雙環傳動(002472)等,隨著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其有望率先成長壯大。

  三、供需力量加速逆轉,船舶製造業有望走出週期底部(國聯證券)

  船舶製造業整體呈現中韓日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但近年來中國船舶行業在去產能階段逆勢崛起,全球造船份額和高端船型技術均不斷提升。中國有形成世界造船超級中心的趨勢。同時在國內過剩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內船舶企業有望加速優勝劣汰的行業整合進度,船舶訂單將加速向國企和民企造船龍頭集中,行業格局有望提前好轉。從技術實力來看,國內央企在高端船舶製造業領域優勢明顯,在接本土傳動訂單方面更有優勢。船舶業是規模效應明顯的行業,兼併重組、行業集中度提升,過剩產能出清之後,行業競爭將更加規範有序,行業龍頭將明顯受益。

  1、運力供求持續改善,行業底部反轉趨勢明顯

  未來幾年運力需求增速超過供給增速有望持續。據報道,IMF將上調2018、2019兩年全球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將同步加速。根據IMF的預測,全球經濟今明兩年很可能分別增長3.9%,由於美國和歐元區的前景改善,全球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率都被上調了0.2個百分點。IMF 把美國2018年的預期增長率從2.3%上調至2.7%,把美國2019年的預期增長率上調0.6個百分點至2.5%。

  2018年以來,首次出現三大船型運力需求增速大於運力供給增速,船舶運力過剩情況初步緩解。2018年1-3月,全國造船完工量8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5.9%;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5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0%。船舶 新增訂單遠大於船舶完工訂單,行業底部反轉趨勢明顯。

  2、未來三年造船行業需求預測

  船廠訂單主要由兩個因素驅動,一是船舶新增訂單,二是船舶置換訂單。新增訂單的驅動因素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發展和貿易體量增加帶來的新增運輸需求;置換訂單的驅動因素主要有老舊船舶的更新需求和國際公約的強制更新需求。

  3、貿易平穩增長的背景下,新增訂單將保持低速增長

  前面提到造船第三個大週期主升階段的驅動因素主要是由於日本、歐洲戰後重建 以及工業化帶來全球貿易的增加,從而帶來造船訂單的持續增長。第四個大週期主升 階段的驅動因素主要是由於中國加入WTO 和中國工業化。如2002年-2012年全球海運貿易增量中,中國佔比52%。分析歷史可以看出,船舶新增訂單主要由於受世界海運貿易驅動。相關標的:ST船舶(600150)、中船防務(600685)A+H(600685)、中國重工(601989)(300600)。

絕對底部的大國重器:核電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本人只做技術分享,精選個股失誤難免,嚴控倉位,盈虧自負。堅持寫作不易,請多“點贊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