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美元不是由美國政府發行?

程文順


想明白這個原因,大家需要摒棄一些固有的概念,美國政府是聯邦政府,分為國會、總統、聯邦法院三大機構,我們很多人的觀點認為總統是一國最高元首,擁有最多權利,美國總統並不是這樣,總統擁有更多是行政權、軍事權和外交權,以及其他靠每個州無法行使的權利,比如出入境管理、對外貿易、國民福利等。對立法、司法等很多領域是沒有管轄權的,很多人都知道,美國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法律,並且州與州之間的法律也不完全相同,甚至每個州政府的人事任免權也都不在總統手裡。這在國內是無法想象的,但在美國就是事實,並且美國經濟能夠領選全球,美國能夠成為世界警察,其權利制衡的制度功不可沒。


也正是基於這種權利制衡的初衷,貨幣發行權才沒有給聯邦政府。當然在美國這麼多界總統中,總會有那麼幾個認為貨幣發行權應該歸聯邦政府所有,也有總統對此做出了努力,其結果就是總統被刺殺,並且還成為懸案至今未破,以後的總統也就不打貨幣發行權的主意了,畢竟命更重要。

美聯儲誕生時間並不長,也就100餘年,1913年才成立的,雖然美國建國時間也不長,但顯然要比美聯儲時間長的多。



建國之初,聯邦政府基本上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權利主要掌握在各州政府手裡,每個州都有自己的銀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立一個聯邦銀行,各州擔心聯邦政府的權利過大。但各州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明顯力不從心,兩次金融危機倒閉了600多家銀行,這才讓各州及聯邦政府認識到成立聯邦銀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但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對聯邦政府權限進行了嚴格限制,所以聯邦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是很可以理解的。


坤鵬論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美國的政府架構設置和美聯儲由來的常識。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典型國家,早在建國時,從歐洲漂洋過海、受盡宗教迫害而來的建國先父們,一開始就對政府極不信任,便商議設置一種怎樣的架構制約政府的權力,以便更好地服務於芸芸眾生。

此後美國就有了三權分立,即立法權、執法權和司法權既相互獨立,又互相制約。

大概而論,美國憲法規定,行政權掌握在美國總統手中,總統又是三軍統帥,掌握軍權;立法權掌握在國會手中,國會又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由眾議員和參議員組成,如果總統胡來,國會可以對總統進行彈劾,法案也要經國會批准才能成為法律;最高法院掌握最終的司法權,最高法官由總統提名,也就是說至少要與總統要同屬同一陣營,一旦獲任命便是終身制,可以判定總統的行為是否違憲。

而在貨幣發行上,美國憲法規定,發行貨幣的權力歸國會,而國會授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具體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權力。1913年,時任總統威爾遜簽署《美國聯邦儲備法案》,宣告美聯儲成立。

美聯儲相當於美國的央行,獨立運行,現任聯儲主席是鮑威爾。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如果要用錢,可發行國債,由財政部具體發行;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債的形式,實際上也就相當於把美元交給政府了。

【小哥哥】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歡迎點贊和留言,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摩羯小哥愛新聞


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但是美聯儲並非是國有機構,而是私人銀行家們所共有的機構,掌握著美國金融的生殺大權。雖然說美聯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執行美國政府的政令,且美聯儲並沒有貨幣發行權,同時美聯儲主席也需要政府來提名。貨幣的發行權實際上還是在國會,但是國會說到底不還是受到私人資本家的控制。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雖然名義上對美聯儲擁有一定的控制權,但是實際上,相比較其他國家而言,美聯儲這個中央銀行的獨立權要高的多。

實際上,美國曆史上,曾多次試圖建立政府主導的中央銀行,但是都流產了。

1 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於1791年在費城成功建立了這樣一個銀行——美國第一銀行(The First Bank of theUnited States)。

但反對聲音十分強烈,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這樣一個全國性銀行比其他銀行有更多競爭優勢,會造成壟斷;
該銀行超出美國憲法規定的聯邦政府權限;
成立全國性銀行會削弱各州政府的權力。

因此在反對派的堅持下,國會只批准第一銀行經營20年,由於參股70%以上是英國人,同時當時美國與英國已經開始出現爭端,所以也就沒有再延續了。


2 十九世紀初,英美再起爆發軍事衝突。但由於美國此時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系統和統一的金融市場,美國各個州內的商業銀行陷入一片混亂。1816年由美國國會投票通過,時任美國總統麥迪遜簽署法案成立了美國第二銀行。但因為美國第二銀行仍舊和美國第二銀行一樣沒有擺脫其商業銀行屬性。在1836年,美國第二銀行重蹈第一銀行覆轍,被迫關閉。


實際上,這是由於美國政府的性質所決定的,美國政府依靠的是三權分立的政治,總統的個人權利有限,而掣肘很多,而貨幣發行權是一個大蛋糕,誰都想要,政府想要,資本家們可不同意。


以股易金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西瓜菌

1903年開始,美國經濟經歷和一個很長的發展期,經濟的過熱帶來了很多機會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其實整個過程就像銀行家在池塘裡養魚,銀行大量向社會注入資本,人們在金錢的誘惑下努力的工作創造財富,當魚兒養肥之後,銀行家開始收緊銀根,這是魚多水少,只能等著被銀行家收割。到1907年10月經濟危機爆發後,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幾乎陷於停盤狀態。 摩根和他背後的國際銀行家們精確地計算著這次金融風暴的預估成果。首先是震撼美國社會,讓“事實”說明一個沒有中央銀行的社會是多麼脆弱。這也為後來建立美聯儲奠定了基礎。

1910年11月22日,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坐著火車前往數百英里之外的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此行他們討論的目的就是討論《聯邦儲備法案》。文件是由保羅•沃伯格起草,此人是德國猶太人,英國和法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第一任美聯儲董事。 

 由於中央銀行這個名稱過於樹大招風,所以保羅建議用聯邦儲備系統的名稱來遮人耳目。但是它中央銀行的職能,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被設計成私人擁有股份,並將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所以美聯儲的所有股份中沒有美國政府的份額,成為了一個完全私有中央銀行。

為使聯邦儲備系統更有欺騙性,保羅巧妙地提出:“國會控制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制。”自此之後美國政府完全喪失了對貨幣發行的控制。

說到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到了,美聯儲是一個完全私人的機構,但是它卻掌握了美國的貨幣發行權。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那麼美元是怎麼被髮行出來,然後再流入市場的呢?

其實是這樣的,每年都由美國財政部做出預算,預算第二年的國家預算,然後國會通過後,由美國財政部代表政府向美聯儲舉債,也就是向美聯儲借錢。然後美聯儲再根據美國政府編排的預算,發行美聯儲債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美元。但是美國政府向美聯儲舉債之後怎麼償還呢?這就靠每年美國的稅收,來償還這部分的舉債,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是以國家稅收做抵押從美聯儲借錢。


首席投資官


大多數人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著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

1.誰擁有發幣權呢?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只有發債權,美國政府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來發行國債,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裡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


2.美聯儲是什麼呢?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簡稱為美聯儲,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

美聯儲的職責類似咱們天朝的央行,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等。

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

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美國中央銀行其實是在特拉華州的私人企業,它和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根本不是一回事。

儘管美聯儲的主席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核准,但它仍然是一傢俬營性質的公司!美聯儲的核心是7人委員會,12家美聯儲銀行,和公開市場委員會。

12家美聯儲銀行全部是私有公司,由各自地區的主要銀行組成。其中紐約美聯儲銀行勢力最大,實際上代行中央銀行的職能。

7人委員會的成員-全部出身於銀行和金融圈子,由總統任命,國會核准,主要負責重大貨幣政策。

公開市場委員會則是7人委員會決策的執行者,它主要是授 權紐約美聯儲銀行實施具體操作-。

美聯儲的基本特點就是金融寡頭們的行業協會,它的最高決策權看似掌握在7人委員會的手中,實際上仍然是操縱在金融寡頭們的手中,因為所有的信息和形成決策的基礎設施是最終掌握在銀行家的圈子裡。

3.來看看美聯儲是怎麼產生的吧。

190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從前一年的高位,下跌了近百分之五十,引起了恐慌。

當時,紐約銀行市場流通性收縮、人們對銀行和信託公司失去信心,從而導致了儲戶集中取款的現象,這就是知名的“1907年恐慌”。危機在紐約起源,很快蔓延到全國,很多銀行和信託公司被擠提,最終破產。

這次恐慌讓美國政府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持久地讓財政穩定的辦法。 一群銀行家們策劃成立一個全國性的中央銀行系統,並掌握這個系統的核心權力。

在幾次試圖通過這一法案的努力失敗以後,他們開始資助當時正在競選的威爾遜,威爾遜-答應在當選以後簽署這一法案。

1913年,機會終於來了,由大富豪洛克菲勒的祖父,參議員Nelson Aldrich在聖誕節前幾天趁著許多議員休假之際,提出了聯邦儲蓄法案,並於12月23日通過,威爾遜總統立即兌現了諾言,簽署了該法案。

為了低調起見,中央銀行的名稱被刻意迴避了,代之以不太招眼的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 美國中央銀行的大權終於落入了紐約銀行家們的手中。

多年以後,威爾遜總統提及此事,懊悔地表示“我無-意當中摧毀了我的國家”。


直面醜陋的自己


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明確寫道:“國會擁有貨幣的製造和價值設定的權利。”但在建國之初後的百多年裡,政府和國際銀行家們圍繞貨幣發行權的鬥爭從未結束。

1789年,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據後來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付款數據顯示,漢密爾頓曾長期接受歐洲銀行家們的資助。

面對獨立戰爭後嚴重的經濟和債務危機,漢密爾頓強烈建議美國仿造英格蘭銀行建立自己的私有中央銀行,履行發行貨幣的職責。

他曾向國會交代:新成立的中央銀行為私有制,總部設在費城,各地建立分支銀行,政府的貨幣,稅收必須放在這個銀行系統裡,該銀行負責發行國家貨幣,向政府貸款並收取利息,銀行總股本為1000萬美元,私人持有80%股份,美國政府擁有剩下的20%。由25人組成銀行董事會,5人由政府任命,其餘20人則由股東選舉。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

漢密爾頓的觀點與托馬斯·傑斐遜背道而馳,兩人在銀行制度上激烈交鋒。

漢密爾頓代表精英階層的利益,他認為:“如果不把社會上有錢的個人的利益和財富集中起來,這個社會是不可能成功的,國家的債務,如果不是過多,應該是我們國家的福祉。”

傑斐遜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他反駁道:“一個私有的中央銀行發行人民的公共貨幣,這對人民自由的威脅比軍隊更嚴重。我們不能容忍統治者將永久債務強加在人民身上。”

1791年,漢密爾頓的法案在國會經過激烈討論,最終以微弱的優勢通過。而此時,被嚴重債務危機壓得喘不過氣的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則猶豫不已。他知道這個提案明顯與《憲法》衝突,但沒有說明國會是否有權轉讓貨幣發行權。漢密爾頓找到華盛頓,財政部長的賬本似乎更有說服力,如果不成立中央銀行以得到外國資金入股,政府將很快垮臺。顯然,漢密爾頓的說法打動了華盛頓。1791年2月25日,美國簽署了第一個中央銀行授權。

據後來的資料顯示,外國資本佔到了1000萬股本中的700萬股。英格蘭銀行,內森·羅斯柴爾德成為美國第一銀行的主要股東。從中央銀行成立的1971年到1976年短短的幾年時間,美國政府的債務就增加了820萬美元。

19世紀以來,原有的英格蘭模式,即以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貨幣,政府舉債,銀行發行貨幣,確保債務規模越來越大。但在金本位的前提下,黃金白銀增加緩慢,這就等於給銀行放貸設了一個上限。所以原有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銀行家們的胃口。他們摸索出一套更高效和複雜的貨幣體制——法定貨幣體制。通過這套體制,貨幣發行徹底擺脫黃金白銀的制約。通過無限制的增發貨幣,銀行家們掠奪了整個國家的財富。而增發貨幣引發的通貨膨脹卻要普通人民來承擔,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沒收了人民的財富。

圖為美聯儲總部

美聯儲的成立

1912年伍德羅·威爾遜當選美國第28屆總統,在公開場合,威爾遜不止一次的抨擊華爾街金融壟斷,私下裡,威爾遜確實華爾街銀行家們的代言人,他的上位完全得益於銀行家們的資助。

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1913年6月26日,威爾遜入主白宮僅三個月,由弗吉尼亞的眾議員格拉斯正式拋出《美聯儲法案》,對於這種有關國家貨幣發行的重大提案,他的通過卻堪稱神速,許多議員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投了贊成票。而威爾遜總統為報華爾街的知遇之恩,法案通過僅一個小時,就正式簽署了該法案。

消息傳出,華爾街和倫敦頓時一片歡騰。

誰擁有美聯儲

多年以來,美聯儲的所有權一直是個謎,美聯儲自己總是含糊其辭。這個秘密終於被發現《美聯儲的秘密》一書作者尤斯塔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得到了12個美聯儲銀行最初的企業營業執照,上面清楚記錄了每個聯儲銀行的股份構成。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萬股。

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5萬股。

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1/4的股份。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萬股。

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擁有1.02萬股。

大通銀行擁有6000股。

漢華銀行擁有6000股。

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諾威製造7%,漢華銀行8%。這些銀行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在威爾遜總統去世之前,他承認自己在美聯儲問題上是被欺騙了。他內疚的表示:“我在無意之中摧毀了我的國家。”


蓋世英豪


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貨幣當局是相對獨立的,或者完全獨立。

在美國,貨幣當局是美聯儲。它的主要領導人雖然由總統提名,但美聯儲不是政府的內閣部門,而是對國會負責的獨立機構。

如果貨幣由政府發行,那麼存在以下幾個嚴重的後果:

第一,國家財政不受不收預算約束。國家的財政由財政部門負擔。如果貨幣由政府發行的話,那麼財政部門在出現四肢的情況下,就不需要發行國債向銀行或者私人借錢,而是直接從銀行拿錢或者乾脆印刷貨幣。如果政府的財政不受約束,那麼他就會變成一個經濟獨裁的政府,想幹嘛幹嘛,能幹嘛幹嘛。



第二,存在巨大的通貨膨脹隱患。政府一旦有了,無限使用資金的權利,怕就會毫無顧忌和不計後果的使用資金。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貨膨脹和經濟毀滅。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宋朝。在宋元明三個朝代,政府擁有紙幣的發行權,但最終後果就是嚴重通貨膨脹。從而導致紙幣在明朝退出中國歷史。根本原因就是,紙幣沒有金屬貨幣作為後盾支持,隨意發行導致社會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在發達經濟體,無論是美國、英國、歐洲國家、還是日本或者中國香港,貨幣都不是由政府直接發行的。即使在中國大陸,發行貨幣的法定機關中國人民銀行隸屬於國務院,屬於政府機關。但它也嚴格獨立於財政體系之外。


財經知識局


其實在1900年之前,全世界各國的政府基本上都是不掌握貨幣發行權的,那個時候有“金本位”、“銀本位”等等貨幣體系,大家只認黃金和白銀。總的來說,在1900年之前的世界中,真正能稱得上貨幣的基本就是黃金和白銀,在更久遠的歷史中,就是銅幣了。這主要取決於這些貴金屬的稀缺性,據說在拿破崙時代鋁比黃金還貴,所以理論上也是可以當貨幣使用的,只不過後來鋁變得越來越便宜,還是不如黃金保值。


這也就意味著,黃金才是當時那個時代的主流,甭管你是金幣還是金塊,只要是黃金,就能獲得大家的認可,生意也就有的談,所以在那個年代,各國君主都信奉“黃金主義”,所謂手中有黃金,遇事總不慌。假如你印一張紙,那就沒人承認了,就算你在紙上寫“1000”,但這又能代表什麼?所以在那個時候,所謂的紙幣,並不是貨幣,只是一種“信用憑證”,比如說英國人弄了一張紙,上面寫上1000,雖然紙的成本只有0.0001,但為什麼還會有人用?因為如果有人拿著這張寫著1000的英國紙,他可以到大英帝國的銀行中直接換出1000單位的黃金,所以這是一種信用象徵,而不是因為這張紙成本是1000單位的黃金,這是以大英帝國的信用來抵押的。

因此,那個時候的各國政府,想要大筆撈錢,最佳的辦法是什麼?就是發債,這基本上是名目眾多了,最著名的就是“戰爭國債”。舉個例子說,假如法國國王弄一張紙,上面寫上1000,需要大家用1000單位的黃金來換這一張寫著1000的法國紙,法國國王承諾,戰爭打完後,大家手裡這張寫著1000的法國紙,能夠換來2000單位的黃金,直接賺一倍。最後法國國王印了100萬張,換來了1000000 * 1000單位的黃金,然後拿著這筆錢招兵買馬造裝備。但是仗打輸了,大家蜂擁而至找國王兌換2000單位的黃金,國王被逼無奈的跑路了。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國王有能力發債,但是沒能力印黃金,黃金數量是有限的,是稀缺的,如果國王可以隨隨便便的把黃金印出來,那國王自然也就不用跑路了。這也說明了那個時代,財政問題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主要就是貨幣發行權掌握在大自然手裡,而不是政府手裡,如果政府沒有足夠的黃金,那就運作不下去了。因此,在19世紀之前,歐洲人迷信“鍊金術”,希望可以把黃金造出來,結果黃金沒造出來,卻把化學工業給造出來了。

因此美國政府不掌握美元的發行權,這也是大概率事件,美國政府建立於1789年,那個時候世界各國政府都不能發行貨幣。現在所謂的“美元”,也就是美國的法定貨幣,在1793年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當時美國通過了“鑄幣法案”,合眾國13個州開始統一貨幣,但當時的“美元”,是貨真價實的美金,可以直接兌換銀元和黃金。在20世紀之前,西班牙銀元是一種廣義上的“國際貨幣”,同時期還有“墨西哥鷹洋”,都是貴金屬貨幣。在1860年之前,大多數美國人也是不使用美元鈔票的,而是換成西班牙銀元,因此西班牙銀元,才是北美通用貨幣。

現在人們手中的“美元”,其實是誕生於1913年,也就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建立的這一年,美聯儲發行聯邦儲備券,成為美元的發行機構,也是事實上的美國中yang銀行。因此,1913年之後的美元,全稱其實是“美利堅合眾國聯邦儲備券”,代表了美國政府的信用。在1913-1944年期間,美元可以直接兌換黃金和白銀。在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美元如果想兌換黃金,就只能找美國政府兌換,這種局面持續到了19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才真的變成了“一張紙”。

綜上所述,在1793-1913年期間,美元只是兌換銀元和黃金的“憑證”。

在1913-1944年期間,美元是一種金銀票,可以自由兌換黃金和白銀。

在1944-1973年期間,美元是可以到美國政府兌換黃金的憑證。

在1973年之後,美元才成了“一張紙”,而這張紙的名字叫“聯邦儲備券”。

因此,美聯儲不只是美國的中yang銀行,也可以稱為“美利堅造紙廠”。


圖維坦


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一個央行,而每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都是由央行控制的,這裡幾乎沒有例外。關鍵在於央行由誰控制。

美聯儲的特殊性在於,美聯儲獨立於白宮運作,其委員是美國6大區域銀行的主席構成,但其總主席及另一半的委員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美聯儲每年兩次向國會彙報工作,解答其各種政策出臺的理由。

這個構架可以看出美聯儲不必向總統負責,總統不能過問其運作(否則就是干涉美聯儲的獨立性,有違法嫌疑)。所以我們一般都說美聯儲擁有美元發行權。

但是,美聯儲的成立,源自於國會的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也就是說,美聯儲的權力從根子上來自於美國國會。如果美聯儲濫用權力或危害經濟什麼的,美國國會完全可以通過一個法案將其解散或剝奪其權力。這就是為什麼美聯儲出臺的每一次政策都有完整的記錄,包括誰誰誰怎麼投票的、什麼意見、及各種數據理由,它不可能隨欲所為,每隔半年就得向國會解釋為什麼降息加息或為什麼不降息不加息。如果有不合常理的行為就會被國會拷問。

08年次貸危機時,美聯儲為了緊急拯救危機,希望購買房貸債券給銀行提供急需的流動資金。但它不願獨斷行動承擔責任,而是讓財長通過國會批准這樣的救助計劃。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聯儲不是權力大到隨意發行美元的地步,它的獨立運作也受國會制約。

有個名人說過“掌握了美元的發行權就掌握了世界”什麼的,就這一句話,被許多喜歡陰謀論的人腦補出了羅思柴爾斯、猶太集團、甚至共濟會什麼的。其實美國的權力制衡機制很巧妙地防止了社會被個別集團控制的可能,美聯儲也不例外。

現代其他一些國家的央行後來也都漸漸開始學習美國。比如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在1997年分別獲得法律上的部分獨立運作權,但多少都還是受制於政府的財政部。

歐洲央行是另一個例子,它不聽命於任何歐元區國家領導,也獨立運作。但是歐洲多國政治的環境,決定了它獨立能力還是受到政治影響比較大。

至於另一個東方大國,好像央行和財政部同時隸屬於國務院,受同一個大腦指揮,經常唱同一首歌。好處是行為協調一致。壞處我就不說了。


聽我說完好吧


美國貨幣由美聯儲發行、調控、監督市場,美聯儲由國會統管,它是獨立白宮之外的單獨存在,雙方相互制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央行,但是卻行使央行權利,更多的像是一個機構,通過貨幣政策調節經濟。


這就要從美國的由來和發展談起,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與其說它是由眾多洲聯合組成,不如說它是由美國所屬洲的利益集團所掌控,美國的大財團和一些家族掌控著美國經濟,甚至影響政治,從歷任美國總統的身上可見一斑,美國選舉需要龐大精選費用,而身後就是大財團的支持,相應的利益集團主張。

而美聯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做到錢權分離,根據經濟情況,制定貨幣政策引導美國經濟,未嘗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