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關於城濮之戰我已經寫過幾篇文章了,今天做一個彙總!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晉國、楚國兩個意在稱霸中原的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之初,楚國的實力強於晉國,而且楚國有很多同盟國,晉國一個也沒有。城濮之戰以楚國伐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為開端,晉國採取攻打曹、衛的策略避免遠道奔赴戰場直接與楚國決戰。期間,晉國又制定謀略,爭取了齊國和秦國的援助,又以“退避三舍”為由,誘敵深入,取得多方面優勢後,最終一戰擊敗楚國,取得中原霸主的地位!真正的城濮之戰,戰場上戰鬥的時間只有一天,而前期兩國在“伐謀”與“伐交”兩個方面的較量,在這個背後的戰場中,卻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真正精彩的部分,真正彰顯智慧的細節,也正在這背後的較量中。可以說,晉國的勝利,不是勝在實力,而是勝在謀略!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整場戰爭就如一個“局”,局中的人,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們嘗試探討一下,關於“局”的那些事,希望有所收穫!

一、入局

人生如局!不管你有未察覺,認同與否,你現在已經身在局中,甚至同時身處多個局中!除非你真的與世隔絕,不與任何人產生連接,發生關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樣,有人的地方就有局!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從未入局,只能說明此人價值過低,沒有資格如局,或者入局了,卻處在邊緣地帶。就好比一個飯局,沒有人邀請你參加,或者邀請你參加了,你只默默的吃飯,這樣你就不存在於這個局,或者身在局中,仍感覺置身局外!

當然,別人邀請你入局,你可以有有限的自由,去決定你是否入局。為什麼說有限的呢?因為有的局你可以拒絕,有的局你不得不參與!這取決於你自身的實力和價值,以及你當下的需求。局中沒有你想得到的東西,你可以拒絕,但更強勢的人逼你入局,你就沒得選擇了;局中有你想得到的東西,有人邀請你,你自然樂不得的參與,即使沒人邀請你,你也會想法設法的擠進去吧!

楚國想要稱霸中原,於是討伐宋國。宋國沒得選擇,不入局也沒辦法!宋國請求晉國救援,晉國有選擇權,可以置身事外,隔岸觀火,但是晉國的需求也是稱霸,一山不容二虎,想稱霸勢必要挑戰一下楚國的地位,勢必要在諸侯中樹立威信!因此,這個局,晉國決定加入!

這段故事詳見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二、做局

入了局,就像入了戲,你在局中,就有了自己的角色。這個角色要從兩個維度去審視,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主角,都希望能控制全局,有更多的戲份,獲取更多的好處;而實際上,很多時候,你的角色是別人給你賦予的。就好比選舉,7個候選人站在臺上慷慨激昂的演講拉票,每個人都勢在必得,臺下的選民每個人能投3票,最終,大多數選民覺得你是誰才重要!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才是主角!別人給你的標籤和你自己給自己的定位,總是很難一致,這很正常,這是無法擊破的矛盾!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以主人公的心態,去完成自己真正的戲份,哪怕是個跑龍套的,他也是最會演戲的那個跑龍套的!這就叫敬業,這就叫有心!

毫無疑問,城濮之戰中,主角是楚國和晉國。配角分別是楚國旗下的鄭、陳、許、蔡四國;被迫入局的宋國,以及躺槍的曹國和衛國。在這個局中,楚國實力是佔優的,這樣玩下去,晉國這個主角,很快就會領便當。

還拿選舉做例子,明知臺下選民沒幾個人支持自己,還自信的覺得自己能當選,此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晉國不傻,知道自己實力不行,就要攪局,就要做局!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做局的目的是什麼?還說選舉,想贏的選舉,就要把更多支持自己的人,拉進選舉會場成為選民!晉國於是做了個局中局,強行把置身事外的秦國和齊國拉入局中,把局面搞大搞複雜,然後想辦法讓楚國得罪新入局的齊國和秦國。既然秦國和齊國入了局,局中的一方主角對自己不友好,不待見,那就自能投靠另一主角晉國了(因為此時,齊國和秦國還沒有當主角的實力,沒有成為臺上的候選人,只是個影響力較大的配角和選民)!

這就是我前面為什麼花大量篇幅去講,認清自己的定位很重要,明白當前的局勢很重要!什麼是局勢?局勢就是所在局中,自己所處的形勢!是處於上風,還是處於下風,對局勢的判斷,必須要準確!這樣,你在明白怎麼處理當前的局勢!

一般來講,處於弱勢,決不能無所作為,一定要想辦法把局面搞得更復雜,在混亂中,乘機把更多的勢力拉入自己陣營,增加自己的實力,從而改變局中強弱的形勢!

處於強勢,則要盡力維穩,步步緊逼,把局面變得越加簡單!對於對手想要製造混亂的舉動,要嚴加防範!假如楚國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楚國可以拒絕調解,但可以好言解釋,甚至拿出重禮來賄賂兩國,請他們中立,甚至加入自己的陣營!但是楚國,沒有想辦法破掉晉國做的局,怒氣衝衝的趕走了齊國和秦國的使者,正中晉國下懷!

這段故事詳見

歷史智慧:如何入局,佈局,破局,控局?讀懂這段史,就明白多了!

三、破局。

身在局中,對手不斷地做局,設置陷阱和障礙,你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去分析和判斷!想辦法破解掉對手的局,甚至高明的順勢把對手引到自己做的局中,這才是高手!

楚國眼見局勢略有不妙,也想做局。計策不為不巧妙!

楚國要拿放棄攻打宋國為條件,要求楚國放過曹國和衛國。晉國無論答應與否,都會落入楚國的圈套。

晉國面對楚國做的局,選擇跳出楚國的局,自己重做一個局。此時的宋國,以及曹國和衛國都淪為棋子,任人擺佈了!晉國以答應放過曹國和衛國為條件,脅迫兩國與楚國絕交,並扣押了楚國的使者,以此激怒楚國,讓楚國在不理智的情緒驅動下,進入自己做的局!

這段故事詳見歷史智慧:

我們開了上帝視角,知道局中的楚國和晉國各自手段的優缺點,但是局中人往往當局者迷。回顧我們自身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身在局中,常常混亂自己的定位,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局中到底想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去判斷局勢,不知道想達到目的該去怎麼佈局,不知道別人給自己做局時怎麼去破局!於是,我們會一次次的心懷主角夢想,卻不得已的總是淪為配角,淪為棋子,任人擺佈,隨波逐流,毫無掌控感!這簡直太可怕了

不妨靜心的想一想,自己到底處在哪些局中,想要進入哪些局,局中形勢如何,如何佈局,如何控局。還是那句話,哪怕我們是個配角,但我們也要懷著一顆主角的心態,在這個局中,做最完美的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