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民校基金」何雨駿 吳照銀 劉巍:“耶魯模式”啟示高校教育基金管理

「民校基金」何雨駿 吳照銀 劉巍:“耶魯模式”啟示高校教育基金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管理是一種特有的資產管理模式。其資金來源通常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自願捐贈,政府資助,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提供服務的收入、投資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其資金支出主要用於公益項目以及維持基金會正常運行的必要開支和相應的籌資經費。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基金的來源渠道帶有偶然性,但又有確定性,支出渠道有計劃性和可預測性。一般而言,所有的資產管理都是要解決風險、收益和流動性三個方面問題,這三個方面互相矛盾但又緊密聯繫。針對高校教育基金的特點和要求,其資產配置要求非常嚴格,既要保值還要增值,但流動性要求可以適當低一些。

談到高校教育基金的資產配置,不能不提耶魯大學教育基金會模式,它充分運用了教育基金的特點,降低了資金流動性要求,從傳統配置的債券、股票、現金中解放出來,配置了其他的流動性較弱但收益較高的品種,其中不動產投資組合佔到總資產的28%,包括木材、石油、汽油和房地產,另外包括風險投資和槓桿收購在內的私募股權投資,佔總資產的19%。經過這樣的改造之後,耶魯捐贈基金從1985年大衛·史文森接手時的10億美元級別,成長到了200億美元,年均17%以上的複合收益意味著平均每日流入耶魯大學的資金達到近300萬美元。可以說,大衛·史文森理解了高校教育基金的特點並將其匹配到相關的資產中去,改變了傳統的資產配置組合,在獲取了非常令人羨慕的收益的同時,也符合了風險和流動性的要求。

在仔細研究了各類型資產管理模式以後,可以發現信託資產管理模式與高校教育基金投資管理有非常強的匹配性。首先,信託資產管理對風險控制要求很高。剛性兌付一直是信託資產管理的一個標籤,儘管現在金融監管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但到目前為止信託產品基本上都還是剛性兌付,即使未來在制度上打破剛兌,其風險防控的措施與之前還是一致的,防範信託產品風險仍放在首位,這與高校教育基金投資的要求非常吻合。其次,與股票和標準債券等流動性較好的資產相比,非標類信託資產流動性較弱,而這恰恰符合了高校基金投資的要求。高校教育基金在整體上對流動性的要求較公募基金等產品要低,降低流動性要求需要更高的收益來補償,這一點信託資產管理完全匹配。再其次,相對而言,信託產品的收益更高,也更穩定。比較銀行理財等產品,信託的收益優勢更明顯,投資信託產品,可以讓高校教育基金獲得更高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相比各類型金融產品,信託的資產配置能力更強,這種資產配置能力體現在有更多更豐富的底層資產可以選擇,除了股票、債券、商品之外,還有ABS、非標信託、各種產業基金,甚至還有海外資產,這些豐富的底層資產再加上完善的資產配置能力,可以組合成符合多種要求的產品線,可以按照高校教育基金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做,這是其他任何資產管理公司都難以比擬的優勢。

目前,高校教育基金與信託資產管理之間合作的深度還比較欠缺,合作的層次數量也較低。這種狀況有其歷史原因,比如都是近些年快速成長的,高校教育基金過去的規模很小,甚至談不上資產管理,只要存在銀行就可以了。信託雖然歷史悠久,但過去發展並不規範,經過了幾輪調整,只是在近十年才有了長足的發展,運作也日趨規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機構。隨著信託公司的日益發展壯大以及高校教育基金規模的大幅增長,二者的資產配置模式存在著天然的一致性,二者合作層次必然越來越廣泛,合作的程度必然越來越深。

具體而言,高校教育基金與信託資產管理的合作可以有以下一些模式。一是高校教育基金成為信託資產管理的資金方。二者之間的資金屬性存在著天然的一致性,因此信託公司提供資產,高校教育基金會提供資金,二者構成供需一致、屬性匹配、風險收益平衡的資產配置組合,發揮各自優勢,達到最優化管理。二是可以共同組成基金組合,基金的形式可以是產業基金,也可以是證券組合基金,由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團隊進行管理,高校教育基金除了獲取固定收益外還能享有超額收益部分,如此合作的程度會大大加強。三是信託資產管理部門可作為高校教育基金的資產配置顧問。相對而言,目前國內高校的基金管理團隊投研能力還比較弱,而信託公司尤其是近些年一些主動管理能力較強的資產管理團隊,投研實力不斷提升,有成熟的資產配置經驗,利用信託資產管理部門的配置能力為高校教育基金提供投研服務,能讓高校基金獲得更好的投資效果。

(轉自2018年05月07日 《中國教育報》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教育基金會、中航信託股份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