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重新評估皎漂港投資,緬甸的對華政策有變?

重新評估皎漂港投資,緬甸的對華政策有變?

邱 林

馬來西亞重新評估新馬高鐵(又稱新隆高鐵)項目、尼泊爾重新評估水電站項目、緬甸重新評估皎漂港項目,這類新聞最近集中出現,並且都是針對的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英國《金融時報》6月4日報道,緬甸政府正在重新評估一個由中國參與投資的、總投資額達90億美元(約合567億萬人民幣)的深水港項目,該港口是位於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皎漂港。

報道引述兩位對緬甸政府內部討論情況有直接瞭解的外國人士的話稱,緬方擔心該項目成本過高,一旦緬甸發生債務違約,港口最終可能被中國控制;有緬甸經濟方面的官員正在向辦法磋商降低成本。

為緬甸政府提供經濟政策建議的澳大利亞學者肖恩•特尼爾在接受該報採訪時稱,皎漂港項目“應該被視為對該國現有基礎設施的有益補充而受到歡迎”。但他補充稱:“緬甸在該項目中需要承擔的債務約為20億美元(約合126億萬人民幣),相當於緬甸GDP的3%左右,乍看之下,該項目似乎財務成本過高,緬甸參與項目可能需要承擔很大風險。”

馬來西亞要重新評估鐵路項目是出於本國的利益考慮,尼泊爾人暫停水電站項目的洽談同樣是出於本國利益考慮,由中國投資皎漂港,以及已建成並投運的中緬輸油管項目,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呢?至今,緬甸政府並未對“重新評估皎漂港項目”發表意見,只是《金融時報》引述的澳大利亞專家的觀點。

事實上,中國在緬甸的投資項目本身是一個商業行為,對中緬雙方都大有好處。皎漂港和相關的中緬輸油管道建設,緬甸與中國西南部之間打造一條貿易走廊,能使得中國西南經緬甸直抵印度洋,讓進出口貨物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繞開馬六甲海峽。另外,中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的石油,可通過皎漂港以及輸油管道直達重慶。

而對緬甸來說,未來十年,皎漂港以及相關工業園的建設和運營將帶來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併為緬甸政府帶來一百多億美元的累計稅收,帶動當地繁榮發展。投資方的中信公司已設立“中小企業發展計劃和基金”以幫助當地農民和漁民啟動以農業和漁業為基礎的產業升級,扶持“緬甸製造”。

如果從商業角度來說,因為利益問題而產生的矛盾雙方可以通過商討來溝通,而從政策角度來看,緬甸要徹底放棄項目並非易事,對緬甸參與項目可能需要承擔很大風險的理由也不夠充分。

客觀的說,任何開發項目都存在日後收回成本及盈利的問題,但如果是前怕狼,後怕虎,還不如什麼都別做了。今天,真心謀發展的小國不少,要找投資項目也不是沒有。但願“重新評估皎漂港投資”只是澳大利亞外國專家的建議而已。

在否定中國投資的基礎上,澳大利亞的學者可能會提議緬甸政府找澳大利亞、印度、日本來投資,成本可能更節約。如果緬甸政府真要這麼做,或許要等上10年、20年,才能盼來這些國家的投資。而對中國公司來說,大不了今後轉向其他更需要投資的國家去。

其實,拒絕和重新評估中國的投資,輸不起的是緬甸政府。因為中國是否在緬甸投資,對中國經濟上是微小的局部利益損失,但從政治上來看兩國關係的挫折,並對與其它國家經濟合作起一個負面的示範。對緬甸經濟上是發展機遇的錯失、政治上除了兩國關係的挫折外,還外加外資投資環境的惡化。

如果最終證實,緬甸政府要重新評估皎漂港投資,那麼,只能說明緬甸對中國的投資政策發生了變化。經濟問題最終被政治化,從緬甸角度說經濟問題讓步於政治,也是在大國競爭中玩平衡的無奈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