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狀元郎鄧鍾嶽:字甲天下美名傳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自古狀元以文勝而得之,但憑藉一手好字,打動皇帝,能在金鑾殿上蟾宮折桂,被御筆欽點的狀元,恐怕古往今來只有鄧鍾嶽而已。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鄧鍾嶽(1674~1748)字東長,號悔廬,東昌府區鄧樓人。他博覽群書,尤對《易》、《禮》有深入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六十年(1721年)登進士一甲第一名,入翰林院。雍正元年(1723年),充任江南副考官。四年(1726年),起任江蘇學政。七年(1729年),以少詹學士任廣東學政,不久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鄧為政清廉,謹慎守禮,所奏為政之道首要的是正風俗、杜邪訛,得到雍正帝讚許和採納。雍正十—年(1733年)遷禮部右侍郎,總編《一統志》,不久轉左侍郎。後又降為太常寺卿。乾隆元年(1736年)督浙江學政。到浙江後,又授以通政司參議。四年(1739年),再任浙江學政。七年(1742年)又晉升為禮部右侍郎,九年(1744年)轉左。是年至乾隆十二年曾兩充江南正考官,嚴肅考風,治學嚴謹,大力倡導切磋之風,深受學術界稱頌。十三年(1748年)曾隨皇帝御駕東巡。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光嶽樓西簷下,懸有“就日瞻雲”匾為清代史學家解嵐題。懸於二樓東面簷下的“太平樓閣”匾為鄧鍾嶽題。

鄧鍾嶽一生沉浮宦海,歷經不少波折。但他平生為人剛直端厚,謹慎守禮,並樂於扶植後進,勸學勵品,不汲汲於名利之爭,因此人們對他倍加讚許。他任江蘇學政時,曾刊印《近思錄》和《白鹿洞規》等書,教誨求學的士人。任禮部侍郎時,以清廉自恃,屏謝一切無謂的陳規舊習。他按照分年讀書法教授諸生研讀經學,親自面試,認真督理。又論為政之道第一要正風俗,杜邪惡。他的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讚許和採納。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鄧鍾嶽操行方正,既不阿權附勢,也不隨眾苟同,是當時著名的賢良正品之人。他所舉薦的人,如左都御史梅谷成,通政使雷宏,都是名聞當世的正直人物。在浙江時,他常訓喻諸生說:“‘恥’字是明辨羞惡之心的主要關鍵,像傾附勢要,標榜權貴,無謂的歌頌,因小事而使親骨肉變成仇隙等作為,還講什麼恥呢,心平氣和,絕對做不出不規矩的事來。”他十分欣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為此手書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散文《愛蓮說》掛於廳中,以明心志。

鄧鍾嶽對父母侍奉盡禮。因父親有病,厭惡菸草氣味,他為此終身不染吸菸陋習。其孝行謹持,為鄉里稱讚。卒年74歲,著有《知非錄》一卷,《寒香閣詩集》四卷、《文集》四卷。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鄧鍾嶽一生酷愛書法,少年時已練就—筆好字。相傳康熙六十年鄧鍾嶽進京趕考,殿試結束,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將前十名的優秀答卷呈送皇上。請皇上欽定狀元、榜眼、探花。康熙看過鄧鍾嶽的考卷,覺得他的文章並非特別出色,但那一筆字寫得特別出眾。老皇帝登基六十年,滿朝文武、學士文人寫好字的可說是車載斗量,但是真要找一名能好過鄧鍾嶽的還真沒有。皇上越看越愛,提起御筆,在鄧鍾嶽的卷子上批了八個字:“文章平平,字壓天下。”並點了他頭名狀元。鄧鍾嶽書法墨跡遍及海內,傳世多為行書,東昌府的名勝萬壽觀樓閣兩壁上所書的“龍”、“虎”二字,筆走龍蛇、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鄧氏家族是聊城的望族,鍾岳家人中,三個胞弟均中舉,鄧鍾音,鍾嶽弟,雍正四年(1726年)舉人,官揀選知縣。鄧鍾敘,鍾嶽弟,雍正七年(1729年)舉人。鄧鍾一,鍾嶽弟,雍正七年(1729年)舉人。鄧汝功,鍾嶽長子,改名汝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舉人。鄧汝敏,鍾嶽次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舉人,仕至溫州總捕同知。鄧汝襄,鄧鍾敘子,乾隆六年(1741年)舉人。

乾隆御筆欽點的聊城狀元:文章平平,字壓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