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适度的功利心有利于进步。但如太过,则一定是弊大于利。

适度的功利心有利于进步。但如太过,则一定是弊大于利。

企业和人一样,适度的功利心有利于进步。但如太过,则一定是弊大于利。

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是为了寻求双赢或多赢,这种“前瞻性的功利”本无可厚非。但值得深思的是,内地企业在寻求合资的时候,往往更强调:我们会得到多少多少机遇,多少多少发展的平台。而对于自身的价值如何客观界定,以及对方需要从这种合作中得到什么,都没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这注定了企业购并无论是合资还是被收购,我国企业的目的十分功利且单一,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使自己的品牌在技术和管理上得到国外合作伙伴更多的支持。但问题是,国外企业真会把他们具有优势的技术经验轻易地传授给我们吗?被收购成为了外国大企业的一员,就真能受到他们的呵护了吗?

国内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各取所需,这是追求双赢的商业行为。但有些企业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可能比较稳妥,有些就比较冒进;有些可能快速成长,有些也可能很快就会倒下。从国内外已有的事例来看,跨国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科技含量比较低的行业进行“甩包袱”,对象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而与经过了多年市场竞争“洗礼”的跨国巨头相比,中国企业相对经验不够,往往会将事实构想得比较“美好”,但事实经常是“一半对一半”。

在西方世界较常见的“恶意并购”,目前在我国还不多见。在西方“恶意并购”中,一些大企业以收购作为消灭竞争对手的手段,以合资为名,将对自己有威胁的品牌收归旗下并“雪藏”,待其对自己失去威胁后,再抽身出局。总的说来,我国的中外企业合资并购较为正常,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如果我们的企业的智慧不能与规模并进,则前路难料。均不见,不少国内品牌乐滋滋地牵手国外大品牌后,如今已销声匿迹。

如果纯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只要不违法,企业通过商业运作牟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外人很难评说其“非”。所以,一个企业要和一个人一样,客观冷静地相信,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即便是破天荒掉下一个,却偏偏被你捡到,那更要狐疑一番,看看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