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共讀筆記43|教寶寶算數,你得知道這三點—數運算(上)

活動簡介

2018年,我們決定在群內開展共讀好書活動,挑選與STEAM啟蒙相關的書籍,一起深挖細耕,提升育兒能力,開拓啟蒙思路。

當前,我們選的是《幼兒數學核心概念》,計劃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讀完,會定期整理群內討論的主要內容在公眾號上,方便大家回顧。

共读笔记43|教宝宝算数,你得知道这三点—数运算(上)
共读笔记43|教宝宝算数,你得知道这三点—数运算(上)

前面幾篇文章,我們一起學習了幾個重要的概念:集合、序數、基數及數數。(忘記的同學可以翻一下公眾號,回顧一下~)

這些是幼兒數感培養的第一階段,我們還提到了大量練習的重要性,有了以上核心概念,並有大量練習的基礎,幼兒就可以接觸更深入的數感內容了:數運算。

什麼是數的運算呢?內涵很簡單:數的加減乘除等計算,具體到幼兒就是加法和減法。但是隻知道這些是不夠的,因為操作起來你會發現:我家的孩子學個2+3怎麼這麼難?3-1就更不會了。

所以,更重要的是懂得數運算的外延或者說方法論。

概括來說,幼兒的數運算只需要掌握三個要點:1.集合內部的加減 2.集合之間的比較 3.集合的拆分和組合

1集合內部的加加減減。

集合內部的加加減減,很容易操作,就是往一個集合裡添加物體或者拿走物體,這樣會使集合發生數量上的變化。

而針對幼兒,需要注意兩點:

首先,每個運算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生活中總是會反覆出現“現在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是否相等?”這樣的問題。數運算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工具,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幼兒學習運算。創編故事不僅能幫助幼兒將問題情境形象化,還能激發他們尋找答案的毅力和恆心

其次,在幼兒教育中並不需要關注加和減對應的算術和符號。幼兒只有在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之後,才能開始接受符號表徵。

案例一:幼兒表演《薑餅人》,老奶奶、老爺爺、馬、奶牛和3個農夫都加入了追逐薑餅人的隊伍,並逐漸掉隊。格林老師用小方塊表徵故事中的角色數量。凱拉指著連載一起的小正方體說:“它不斷地增加、增加、增加,然後又開始減少、減少、減少。”

最後,幼兒會利用兩種策略進行數運算:“直接建模策略”和“接著數策略”。

所謂“直接建模策略”,就是一一點數。孩子用手指點著物品,從1開始,一個一個數下去。

“接著數策略”,是指孩子數數的時候,不用從1開始數了,會用數字代替被數的物品了。比如,給幼兒3個蘋果,又給ta3個,問有幾個,ta會從4開始數了:4、5、6.

幼兒學會接著數策略後,意味著數感的進一步增強。

案例二:託尼說自己只有17把剪刀,問他加上這些夠不夠,託尼開始點數這些剪刀,說:“我已經有17把了,所以現在是18、19、20、21、22、23——我還需要2把才能湊成25把。”

2集合之間的比較和排序。

比較,這也是我們家長最喜歡問孩子的問題之一。

比如,幼兒經常會被問到:這兩堆蘋果哪邊多?哪邊少?

共读笔记43|教宝宝算数,你得知道这三点—数运算(上)

有些幼兒能夠輕鬆回答出來,有些則不能。但是不管怎樣,幼兒學會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都是一樣的:

a.用匹配的方法。匹配是直接建模策略的一種,為了表現如何對兩個集合進行比較,幼兒會使用實物去表徵每一個集合,並使用一一對應原則進行匹配。

例如,幼兒會把7個玩具卡車排成一列,再把5個玩具汽車排成一列,以此來“證明”玩具卡車更多,因為玩具卡車的隊列更長。

共读笔记43|教宝宝算数,你得知道这三点—数运算(上)

b.用排序的方法。數字的連續性決定了集合之間的關係。

比如,爸爸、媽媽、寶寶分別有3個、4個,問幼兒誰的蘋果多,誰的少?

Ta可能會一一點數:1、2、3,爸爸有三個;1、2、3、4,媽媽有四個。所以爸爸的蘋果少、媽媽的蘋果多。

tips:有關數感,匹配和比較的豐富經驗會促使幼兒創造一個“心理數序”,這樣他們就能夠根據數序中數字的順序來進行比較。一旦建立這個心理數序,在已知每個集合數量的情況下進行2個集合的比較就會變得簡單,而不再需要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

3集合的拆分和組合。

集合的拆分和組合可以訓練幼兒關於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部分組合成整體:比如,幼兒園1班有10個孩子,2班有8個孩子,問幼兒園共有幾個孩子?這樣,1班和2班的孩子就組合成了整個幼兒園的孩子。

整體拆分成部分:讓孩子說出橘子的拆分方式。橘子可以拆分成很多辦,一瓣一瓣的分,2辦2辦的分,1瓣3瓣地分等等

好了,本文就到這裡了,數運算的三個要點,你學會了麼?

(更多共讀資料請見群內共享雲盤)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