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40年前 我國用6億研發出179座客機 外觀比C919還漂亮


運-10客機,是20世紀70年代由中國上海飛機制造廠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這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1970年8月,國家向上海飛機制造廠下達運-10研製任務,1972年審查通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80年9月26日運-10首次試飛成功。

運-10曾先後轉場北京、合肥、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成都,並7次飛抵西藏拉薩,是中國第一架飛越”世界屋脊“的自行設計的飛機。到1984年6月,共飛行107架次/155小時,最遠航程3600千米,最大速度930千米/小時,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高飛行11000米,最長空中時間4小時49分,各項飛行試驗證明運-10飛機性能良好,可以在國內任何航線承擔必要的運輸任務。

但1982年起,運-10研製基本停頓。最終運-10只製成兩架,由於各種原因始終沒有正式投產。

運-10飛機的工程之初是為國家領導人研製出國訪問的專機,為在國際外交場所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最初確定以轟-6轟炸機作為基礎改型設計的研發思路。

從1970年8月下達研製任務到1985年2月停飛,運-10的研製前後歷時14年,國家總投資5.38億元,其中研製費3.34億元,基本建設費1.75億元,上海市提供流動資金0.29億元,前後總共投資約6億。

運-10機長42.933米,翼展42.242米,機高13.420米,機翼面積244.455平方米。

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商載重量15噸,最大商載燃油量37噸。15噸商載航程可達6,400公里;5噸商載航程可達8,300公里。

使用了4臺JT3D發動機,

客艙佈局:按混合級佈置124座,頭等艙16座,排距1.05米,經濟艙108座,排距0.88米。按全經濟級佈置149座,排距0.88米; 按高密度佈置可達179座。

運-10飛機是中國在特殊的政治形勢下開始研製的,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而且運-10不是由航空部門研製,而承擔研製的工廠當時只是一個空軍飛機修理工廠,由於上海沒有研製的經驗和足夠的人員,所以當時從航空部門抽調了好多人員充實運-10的研製隊伍。

到1980年運-10首飛,但是還有大量的試驗工作沒有進行。機身結構尚存在問題,儀表系統可靠性方面也不完善。同一時期渦扇-8發動機的研製進展也不順利,漏油問題嚴重。所以在1980年的運-10試驗機是安裝了美國普惠JT3D發動機。

運-10數年甚至十年內無法投入運營,民航局曾明確表態:從可靠性方面要求,不需要運-10這種幹線飛機。

總的來說,運-10作為中國航空業首次研製的大型客機,作為一個試驗是成功的,作為一個產品不成熟的,還沒定型就已經落後了。成功試飛不等同於安全可靠。而且在運營中能否贏利還是疑問。自主開發具有安全保障的民航客機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中國當時經濟基礎不能負擔開發運-10的鉅額經費,繼續研製運-10會佔用有限資源,會影響運-7、運-8的研製。

雖然運-10的研製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運-10為我國航空工業做出的共享也是不可否認的,隨著運-10的下馬,對我國大飛機的研發影響也是深遠的。圖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的客機C919,但在很多人看來,40年前的運-10在外觀上更加的漂亮。


運-10除了發動機是美國進口外,全部國產。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運-10研製期間上海也同步研製了915發動機,與運-10當時使用的渦扇發動機JT3D-7的性能相當,已經進行了1840小時的地面實驗,併成功地裝在707上作了飛行試驗。但這個項目也因為運-10下馬而荒廢了。

運-10項目下馬,瓦解了中國的大飛機研發配套能力,產業鏈也就隨之斷了。運-10停止,絕不僅僅是扔掉了一架飛機,而幾乎是自廢武功,中國從此喪失了民用客機的產品開發平臺,其結果就是中國民用航空技術能力的長期停滯和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