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40年前 我国用6亿研发出179座客机 外观比C919还漂亮


运-10客机,是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这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1970年8月,国家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运-10研制任务,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

运-10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成都,并7次飞抵西藏拉萨,是中国第一架飞越”世界屋脊“的自行设计的飞机。到1984年6月,共飞行107架次/155小时,最远航程3600千米,最大速度93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高飞行11000米,最长空中时间4小时49分,各项飞行试验证明运-10飞机性能良好,可以在国内任何航线承担必要的运输任务。

但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最终运-10只制成两架,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正式投产。

运-10飞机的工程之初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最初确定以轰-6轰炸机作为基础改型设计的研发思路。

从1970年8月下达研制任务到1985年2月停飞,运-10的研制前后历时14年,国家总投资5.38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75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前后总共投资约6亿。

运-10机长42.933米,翼展42.242米,机高13.420米,机翼面积244.45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重量15吨,最大商载燃油量37吨。15吨商载航程可达6,400公里;5吨商载航程可达8,300公里。

使用了4台JT3D发动机,

客舱布局:按混合级布置124座,头等舱16座,排距1.05米,经济舱108座,排距0.88米。按全经济级布置149座,排距0.88米; 按高密度布置可达179座。

运-10飞机是中国在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开始研制的,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而且运-10不是由航空部门研制,而承担研制的工厂当时只是一个空军飞机修理工厂,由于上海没有研制的经验和足够的人员,所以当时从航空部门抽调了好多人员充实运-10的研制队伍。

到1980年运-10首飞,但是还有大量的试验工作没有进行。机身结构尚存在问题,仪表系统可靠性方面也不完善。同一时期涡扇-8发动机的研制进展也不顺利,漏油问题严重。所以在1980年的运-10试验机是安装了美国普惠JT3D发动机。

运-10数年甚至十年内无法投入运营,民航局曾明确表态:从可靠性方面要求,不需要运-10这种干线飞机。

总的来说,运-10作为中国航空业首次研制的大型客机,作为一个试验是成功的,作为一个产品不成熟的,还没定型就已经落后了。成功试飞不等同于安全可靠。而且在运营中能否赢利还是疑问。自主开发具有安全保障的民航客机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当时经济基础不能负担开发运-10的巨额经费,继续研制运-10会占用有限资源,会影响运-7、运-8的研制。

虽然运-10的研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运-10为我国航空工业做出的共享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运-10的下马,对我国大飞机的研发影响也是深远的。图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的客机C919,但在很多人看来,40年前的运-10在外观上更加的漂亮。


运-10除了发动机是美国进口外,全部国产。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运-10研制期间上海也同步研制了915发动机,与运-10当时使用的涡扇发动机JT3D-7的性能相当,已经进行了1840小时的地面实验,并成功地装在707上作了飞行试验。但这个项目也因为运-10下马而荒废了。

运-10项目下马,瓦解了中国的大飞机研发配套能力,产业链也就随之断了。运-10停止,绝不仅仅是扔掉了一架飞机,而几乎是自废武功,中国从此丧失了民用客机的产品开发平台,其结果就是中国民用航空技术能力的长期停滞和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