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坦荡荡作

阳春三月,朋友圈里转发华州赤水镇于本周末举办桃花节,憧憬着三月桃花盛开的美好,不由心动。周天早晨吃过饭后,就与妻子一起驱车前往。

从渭南市区开车上了渭河防洪大堤,顺着大堤向东,奔赤水镇而去。这几年,渭河防洪大堤整修一新,自宝鸡至潼关的渭河入黄河处近四百公里的长堤,两岸堤坝均加高加宽,堤上修筑了柏油马路,车行通畅。路的两旁和堤坝上亦栽种了花草树木,成了沿岸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园。一路上,依依的杨柳才吐新绿,长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拂动,各种花儿正在盛开,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繁茂的樱花,还有一片片紫色的薰衣草,姹紫嫣红,把这长长的堤岸装扮的十分漂亮。大堤路旁停满了许多车辆,三五成群的人们游玩逗趣,有小孩在堤上奔跑着放风筝,五颜六色的各式风筝在空中飘飞,撒下一路欢笑。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透过车窗向河床望去,渭河的水流不是很大,潺潺流水,水流不似以往那么浑浊,给人一丝清凉之感。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河床极为宽广,夏秋季节,关中平原雨水充沛,平时干涸的河床就涨满了洪水,水势浩荡,奔腾向东。这条古老的河流哺育了两岸的人民,孕育了华夏文明,远古先民从这块土地上走向中华大地,这里沉淀着中华厚重的历史。

望着河床上一堆堆凌乱的沙子,略显沧桑。但我仿佛看见了她昔日的辉煌,那时的西安叫长安,八水绕城,万帮来朝,强汉盛唐的繁华在这里尽情绽放,渭河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天下商贾齐聚长安,各国使节络绎不绝。渭河航运极为发达,承担了都城的物流运输,直到三十年代陇海铁路建成以前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渭河不需要作为航运河流了,但这条母亲河仍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在防洪疏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滋养庇护着她的子民。国运恒昌,古老的渭河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顺渭河南堤向东行约十七公里即到赤水河入渭河口,沿赤水河堤向南行约三公里就到了赤水镇。

赤水河是渭河支流,发源于秦岭北山,汇集了秦岭七十二峪之东西涧峪和箭峪的水流。在当地流传着周处斩蛟龙河水尽赤的故事,故名赤水河。赤水镇就位于赤水之畔,北临渭河,昔日渭河水运发达之时,是物资转运的地方,又正处在关中陆路东西驿道之上,商贾往来,兵马过往,十分繁华。随着渭河航运衰落,赤水镇日渐失去了往日的喧闹,成了一座宁静的秀美古镇。只有镇上赤水河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上桥还在默默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这座石桥十分奇特,是两座石拱桥相叠而建,下桥七孔,上桥九孔,桥面铺有青石条。连接着赤水镇两端,一分为二,东岸属华州区,西岸属临渭区。据史载,下桥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因洪沙拥塞桥孔,水流不畅,洪水漫流,道光年间在原桥上叠建一桥,桥孔上雕刻有石龙,龙头向南吸秦岭下行之水,龙尾朝北直指渭河,意谓水势顺行。往事如烟,唯有这古老而奇特的桥上桥静静屹立水流之上。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赤水镇的主要街区在河东,狭窄的街道呈东西走向,两旁商铺林立,日杂百货,农资种子,各种小吃饭店,应有尽有。最富盛名的是当地的一种小吃赤水扯面,一条街上有四五家店铺,均打出了赤水扯面招牌。挑了一家仿古两层建筑的门店,黑色匾额上有“百年老店赤水扯面”溜金大字,想尝一下这历经百年的扯面是何味道。店铺不大,方桌条凳,桌桌爆满,看样子都是周末从渭南市区赶来赏桃花的人。同桌的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年龄与我们相仿,闲聊之中谈及桃花园在遇仙村,出赤水镇向东约一公里地即到遇仙桥,折向北沿遇仙河堤行约一公里即是桃园。虽然还没有到赏花的地方,“遇仙”二字已令人神往,不知何人在此遇上了何仙。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扯面上桌了,果然名不虚传,青花粗瓷大碗,满满一碗,面条宽窄均匀,表面光滑,上铺秘制的卤肉臊子和当地赤水大葱炒就的豆腐葱花,浇上卤汁,泼上一层红油辣子,放上几片烫熟的青菜,红黄白相间,香味扑鼻而来,真的是色香味俱佳。吃上一口,十分筋道,满口余香,剥上一瓣紫皮生蒜,咬上一口,吃完扯面喝上一碗面汤,讲究的是原汤化原食,酣畅淋漓,豪气顿生。关中扯面因电视剧《白鹿塬》的播放而声名大振,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就是想吃一口扯面,赤水扯面绝不输于白鹿塬上的扯面。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遇仙河是赤水镇境内纵贯南北的另外一条渭河支流,堤岸高出平地许多,长长的堤上停放着许多车辆,已经排成了长龙,都是城里的人慕名而来观赏桃花的人。站在大堤之上向远处望去,不禁惊叹这桃花开放的盛况,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上象铺上了巨大的粉红色地毯,无边无际,不远处还镶嵌着一片白色的果树林和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座村庄在花海中若隐若现。不禁想起宋代秦观词云:“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顺堤而下,走进桃林,老树虬枝,枝上粉红色的桃花一朵朵一簇簇尽情绽放,正午阳光下熠熠生辉,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十分繁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今天始知其意境之妙。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盛开的桃花前,妻和其他爱美的妇人一样,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笑靥如花,人面桃花相映成趣。她们想留住这春光,留住这不老的韶华。

春风十里,桃花古镇

站在古老的渭河平原之上,看着这盛开的桃花,思绪万千。浩浩长流的渭河见证了华夏民族的辉煌,也经历了这个古老的民族的苦难和悲伤。今天的祖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前途光明,祝愿祖国如这盛开的桃花,终将硕果累累。

2018.3.27

詹俊峰,网名坦荡荡,男,48岁,湖北红安人,戎马半生,转业后在陕西从事公安工作,热爱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