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獨家|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

根據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的《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尤其是中央嚴控地方政府債務的背景下,政府和地方融資平臺已無力支持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而PPP模式由於自身的優勢加上近年來大量的項目頻繁落地,為特色小鎮建設找到了新的模式。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徐州市自來水總公司(TOT+BOT+改制)等項目的建成,以及後期的成功運營,都充分表明我國的PPP模式應用技術已日益成熟。但是,物色小鎮由於自身的項目建設週期長、產業培育慢、基礎設施要求高和資金需求量大等特,且PPP模式本身具有政策風險、匯率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和營運風險,當其運用到特色小鎮建設時,風險指數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本文在系統分析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風險識別的必要性以及方法,概述了可能出現的具體風險,提出設立管理機制。

一、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識別

(一)風險識別的必要性

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可行性較強,但是相比於PPP模式運用於管網等傳統項目,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首先從PPP模式本身而言,它就要面臨政策、匯率、技術、財務、營運等各個方面的風險。當PPP運用到特色小鎮建設時,還將面臨各種不確定性的風險,例如它將面臨政策疊加風險,特色小鎮與PPP雙重政策變動的風險。同時,特色小鎮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過程,千鎮千樣是特色小鎮的精髓,這就導致運用PPP模式建設時特色小鎮,缺乏可靠的經驗。當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時,遇到的風險各類較多,每個風險指數又各不相同,有些因素會對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起決定性作用,而有些因素的作用卻不顯著。因此,在構建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時,有必要對各種風險進行辨別和判斷。同時,在此基礎上,全面瞭解特色小鎮建設時所面臨的各類風險,並對風險按照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的原則進行判斷,釐清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和次要風險因素。有利於政府和社會資本方集中力量防範主要風險,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次要風險因素上。

(二)風險識別的方法

通常意義上的風險識別主要為定性和定量分析兩種。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風險的定性分析主要是從理論層面對主次風險、結構和未來的影響進行分析。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風險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運用特定的模型,對相關風險數據指標進行處理,得出量化結果。本文的核心思想在於論證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所面臨的風險,以及風險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此,作者認為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層次分析法比較適合本文論證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的風險分析。AHP分析法的特點是把複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繫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根據對一定客觀現實的主觀判斷結構(主要是兩兩比較)把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結果直接而有效地結合起來,將一層次元素兩兩比較的重要性進行定量描述。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反映每一層次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通過所有層次之間的總排序計算所有元素的相對權重並進行排序,將問題分解成多準則或多要素,由上而下形成層級結構,對每個層級以上層級的準則為基礎進行評估,最終要素的重要性可由加權法取得。

二、基於AHP方法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一)風險指標的分析

將應用PPP模式進行特色小鎮建設的項目風險以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進行劃分,並依據PPP項目風險管理進行層次分析,以保證分散風險的原則。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採取不同的化解方法,降低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確保PPP項目在建設和運營流程中都能達到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原則,實現整個項目的利益最大化。基於國內外學者對風險管理的研究,結合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特徵,構建三個層面的風險指標體系。

獨家|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

1、政策風險

特色小鎮是我國在新型城鎮化領域的全新發展方向,很多的專有政策法規尚未出臺和完善。同時,PPP模式與特色小鎮建設的建設政策法規依然存在短板。因此,政策風險是指未來PPP模式和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可能因為政策變動和不完善而造成各類風險的發生,主要包括稅收政策、產業政策、融資政策和管理政策等變動。

2、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由於經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風險,主要分為利率風險、通脹風險、融資風險、匯率風險。例如當PPP模式運用於特色小鎮建設時,由於經濟週期下行導致整個小鎮項目的融資出現問題,就是經濟風險中的融資風險。可見經濟風險並不直接影響項目,而是通過其延伸性和深層次的特點來項目建設的生產要素。

3、產業風險

特色小鎮的核心精髓在於其產業特色,因此特色產業是否適合國家的經濟行勢,直接影響整個項目的發展情況。運用PPP模式建設特色小鎮的風險在於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情況是否符合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一旦產業的發展方向與主流相違背則會影響整個項目的建設。

4、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簽訂合約的雙方出現單方面撕毀合約的ds行為,導致整個合作體系的失敗。PPP模式的核心思想在於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而這種合作的核心精髓在於雙方基於一種相互信任的基礎。運用PPP模式建設特色小鎮加大了項目建設的複雜性,項目建設過程牽扯的部門眾多,且施工過程需要協調的難度更大。因此,運用PPP模式建設特色小鎮的信用風險在於三個方,施工單位、政府與社會資本。同時,隨著施工難度的加大容產生技術和組織結構風險。

(二)風險預警機制的模型構建

1、構造成對比較矩陣

根據上述的各二三級指標間存在的相互影響進行比較,在AHP分析法中對比矩陣適合用於比較層次分析模式中的各指標,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分析,使用量化的相對權重來表示,根據AHP數據層次分析計算處理確定二三級指標的權重。

獨家|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

2、設置調研問卷

根據本文所設置的風險指標體系,以及AHP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採用調查問卷的方法確定上述各個指標風險的權重。同時,為了應對同地區對此問卷的結果產生單一的影響,問卷應以不同地區和機構為主,形成以施工企業、諮詢公司、高校和研究院全覆蓋機構,且學歷和職稱包括專科、本科、碩士、初級、中級和高級等,施工經驗豐富、管理能力高超的PPP和特色小鎮領域內的專家學者。而問卷的設計標準是以10分製為其標準,上述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及多年的理論知識對風險指標進行打分,最後統計出各專家學者的打分情況,形成一份比較具有權威性的調研報告,並選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形成一個十人制的打分體系。

3、灰色關聯度分析

根據上述十人制的打分體系所得數據經過無量綱處理,形成一灰色關聯度分析的原始數據,並選擇最大數據9作為參考數據,即參考數列為:

獨家|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

(三)風險管理對策

雖然本文沒有問卷調查,針對風險進行數據分析,但是依據PPP模式與特色小鎮相關風險特徵,對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提出降低風險的對策。

1、宏觀層面

無論是PPP模式還是特色小鎮建設,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變動風險都是無法忽視的事實。PPP模式在我國已有數年的發展,但是政策法規依然未完善,還需要長時間的策略調整。更不用說特色小鎮這一新興事物,政策法規依然極度不完善。因此,對於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國家相關部門應下放權力,交由市場調節,制定相應的政策調節機制,做好監管職能,遲早預防和處理,儘量將風險最小化。

2、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經濟風險,這是一個完全由市場決定的體系,PPP模式下特色小鎮建設能否完全成功,主要取決於國家是否有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和投融資體系等。因此,國家應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多下功夫,根據特色小鎮在中觀層面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通脹風險、融資風險和匯率風險的基本上,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融資效率和融資成功率,確保PPP模式下特色小鎮建設能夠順利完成。

3、微觀層面

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微觀層面的風險主要集中於項目層面,而這種具體項目層面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人員結構、組織管理機構和項目操作的技術能力。從人員結構來看,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是保證項目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未來項目組應該集中培養項目管理人員提高水平與能力,帶動整個部門發展。而PPP模式與特色小鎮建設結合無疑是加大了項目建設的複雜性,因此合理設置機構和安排人員,借鑑國內外類似項目經驗,結合自身要求構建出適合的管理結構,顯得尤為必要。提高項目操作的技術能力,主要在於應主動積極借鑑項目風險預防手段,引進新技術,規避傳統施工風險,形成有效的機制。

三、結論

通過PPP模式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本,既可減輕政府負擔,還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政策導向上來看,特色小鎮採用PPP模式都及具可行性。因此,特色小鎮採用PPP模式運作,一方面能夠讓特色小鎮PPP項目獲得較為充足的社會資金,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利用民營企業的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術能夠使特色小鎮的未來經營,更加優質高效。目前,PPP模式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要大力發展該類模式在特色小鎮中的應用,就需要政府從政策、法律、稅收和金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才能進一步推動特色小鎮的建設。同時,要應對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的風險,本文在分析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可行性的基礎上,指出PPP模式應用於特色小鎮建設可能遭遇的風險,以及如何進行風險識別。並利用AHP分析法進行風險識別,提出未來如何應對風險做好預防處理工作。

PPP政策學習解讀百度搜索:中建政研山東分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