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用”互聯網+醫療健康”賦能實體,讓基層醫療機構大有可為

心醫國際為智慧醫療賦能,主要體現有三:資源賦能、運營賦能、學科賦能。

記者 | 戴丹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作為國內較早一批構建醫聯體遠程協作體系的遠程醫療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心醫國際的醫聯體遠程網絡已經覆蓋全國5700多家醫院。

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佈局,當初是怎麼想到的,後來又是如何做到的?前不久,記者採訪了心醫國際總裁邰從越。

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实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大有可为

心醫國際總裁邰從越

1

政策再升級

記者:我注意到,您就心醫國際正在做的事情提出“多維融合價值創造,做智慧醫療賦能者”,如何來理解呢?

邰從越:作為智慧醫療創新解決方案供應商,心醫國際始終立足服務實體醫療機構,從診療的根本出發,著力構建多維融合的智慧醫療平臺。

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發佈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到:推進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推動東部優質醫療資源對接中西部需求;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託,責任的主體還是醫療機構本身……

上述政策提到一點很重要,也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詞:“實體”。我的理解是:互聯網醫療也是醫療,它不能離開實體來運轉。基於實體的所有互聯網醫療都是嚴肅的,都必須要經過有關部門的監管和嚴肅的梳理才可以開展。

我要分享的第二個詞是“減負”。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要加快推進,“醫聯體”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種制度創新。在整個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提出首先要給大醫院減負,其次要給醫生減負,第三要給患者減負。可以說,這是政府在推進新醫改過程中,實行分級診療的一項重要內容。

“賦能”是我要分享的第三個詞。所謂賦能,就是要抓住機會,抓住所有參與到整個互聯網醫療或者與健康改革相關的產業夥伴帶來的機會。

今年初國家衛計委發佈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各地要“充分運用新理念、新技術,促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醫療安全”,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等10個方面創新醫療服務,並要求醫院建立遠程醫療、預約診療等5項制度。這一行動計劃背後,其實潛藏大把機會。

2

產業變革三大驅動

記者:

十九大之後,“賦能”成為一大熱詞。作為智慧醫療創新解決方案供應商,您認為應該如何為客戶、用戶賦能呢?

邰從越:這個問題很好。如何為客戶、用戶賦能,其實可以體現我們對整個產業的理解。

在我看來,驅動產業變革的不外乎三個重要動因:一是政策驅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三大部門組建後,新“三醫”的格局漸次展現;例如前面提到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的出臺,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基層群眾。而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基層首診,提升基層醫生的醫療水平,留住人才將成為未來的重點。

二是生態的驅動。以實體醫院為依託,整合生態資源,將最終形成“醫+療、醫+藥、醫+險”三大生態板塊。現在,大家越來越需要抱團取暖,彼此之間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基因,都有自己的發展路徑,但如果我們只在自己的路上走,肯定是走不遠的。所謂“獨行快,眾行遠”,醫療、醫藥和醫保推動了很多政策的出臺,這也讓我們看到彼此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比如,商業保險的推動,就讓醫療產業鏈有了更多的創新與變革。

三是技術的驅動。醫療行業是新技術最大應用場景之一,從技術普及期的雲技術、3D,到技術發展期的大數據、AI,再到技術探索期的Fintech(金融科技),其實不管是什麼技術,它只是工具,更多地還是要幫助我們提升效率和增長能力。

上述三大動因,共同驅動了產業變革,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和好機會。

3

醫療信息化產業未來路徑

記者:具體到醫療信息化產業又將如何?

邰從越:在我看來,醫療信息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有三個路徑:一是軟件平臺化。從單一應用到整合集成的遠程醫療平臺,從客戶端軟件到基於SaaS的雲端服務,從標準化到敏捷響應的微服務,越來越多的跨系統平臺,已經遍佈在產業。

二是服務智能化,包括智能化的醫療資源匹配、智能化的診斷與決策和智能化的生態應用。服務有很多種,診療是服務,智能診斷也是服務,流程的智能化也是服務。通過技術的發展和運營服務能力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流程上的優化已經可以做到智能分診和智能預約,甚至還可做到更多流程智能化。人工智能,無疑是傳統人工診斷的最佳輔助形式。

三是業務一體化,包括一體化的方案(技術、學科、資源)和一體化的服務(規劃、建設、實施、運營)。

今天,不管是醫療集團,還是醫療IT企業,都在做業務一體化,但客戶需要的是能提供更具針對性、可以滿足更多需求的解決方案,而不再是單純的產品和服務。

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实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大有可为

4

多維融合價值網絡

記者:基於這些趨勢與觀察,心醫國際準備如何做或是怎麼做的呢?

邰從越:事實上,心醫國際早就開始一系列探索和佈局。2010年以前,傳統模式下的醫療服務所呈現的狀態是:資源固化和效率相對低下。從創立之初,心醫國際就通過豐富院內信息化產品服務,以提升醫院效率和改善患者體驗。

到2013年,心醫慢慢發現光做院內信息化支持已經不夠,還需要去協同院際之間的溝通,通過遠程建設及首創的運營服務,形成點對點的醫療業務服務,橫向聯結醫院使優質醫療資源得以釋放。

2015年,心醫國際提出做醫聯體協同網絡的概念,包括在專科聯盟的要求下,形成網狀的結構和服務模型,實現醫院多點聯結和資源利益共享。

現在,心醫國際又發現:其實醫療服務不光需要IT的支撐,也不光需要運營的支撐,更需要的是專業能力和資源進來,這就最終促成多維融合價值網絡的誕生。

我們認為,開放的平臺要升級到一個融合的平臺,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協同平臺。我們希望給客戶帶來的是服務價值,因此我們做的一切都是以服務為宗旨,最終為客戶提供一個智慧醫院的整體解決方案。

對於“智慧醫療”模式如何給協同醫療利益聯合體賦能,我們總結出一個公式:即智慧醫療=(技術+運營+學科)x (生態+數據)= 醫療賦能。

在這個公式中,IT技術是高速路,形成互聯互通。但光有IT技術還不行,運營也很重要,需要合理梳理機制、流程和彼此的利益關係,並進行科學化管理。然而,有了運營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嗎?也不是。每一個學科都有它的特點和要求,醫院和患者之間,其實是靠學科去連接的。當把這些很重要的部分結合之後,還需要我們的產業夥伴,包括運營商、藥企、物流、器械、保險等生態鏈上的合作伙伴加入進來,基於我們的數據,為智慧醫療的生態構造建立雛形。

受益於和多家醫院建立起來的協同平臺,心醫國際在實踐中慢慢地領悟到“技術、運營、學科”三者之間的關係。其中,IT技術是路,運營是橋,而學科建設是大廈。技術就像公路那樣,起到快速聯通各家醫院的作用;運營模式則起到消除醫療體系之間的鴻溝,聯通各個部門、各級醫院;城市需要房子,而學科建設就像是建房子,幫助各家醫院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將醫院建設得更強。

理清上述關係後,心醫國際團隊開始給智慧醫療賦能,主要體現為資源賦能、運營賦能和學科賦能。

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实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大有可为

5

三大賦能路徑

記者:可否簡單地介紹一下,心醫國際如何進行資源賦能、運營賦能、學科賦能?

邰從越:

簡單地說,資源賦能就是一站式觸達優質醫療資源。以中日友好醫院遠程醫療數據管理平臺為例,這一項目是倚托國家衛健委遠程醫療管理與培訓中心中日友好醫院建立的遠程醫療應用和示範機構。作為中日友好醫院的合作伙伴,心醫國際也是這個平臺主要的助力建設運營方。目前,這一平臺以遠程醫療和專科醫聯體帶動基層學科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已與3000多家省、市、縣級醫院建立遠程診療網絡,年平均會診量超過1萬例。

又如,在給市級醫院賦能方面,我們摸索出了“安康模式”(即政府主導、醫院實施、第三方服務),從而實現多模態、全方位、一體化服務。具體來說,我們通過政府把政策打通,支持出臺醫保和新農合配套政策,依託安康市中醫醫院,建立上接國內知名醫院,下聯縣、鎮75家基層醫療單位的“安康市遠程醫療平臺”。

運營賦能是要構建可持續運營模式。值得自豪的是,心醫國際累計用了4-5年的時間,形成獨特的顧問式團隊,打造了業內唯一的“醫聯體建設+可持續運營”服務模式,可基於政府、民營機構、公立機構不同的需求,構架相關的運營體系。

在這個可持續的運營模式其中,第一步是以運營為核心的遠程架構設計,覆蓋從國家到省到市到縣到鄉到村六級網絡,分層次設計網絡架構和運營機制;第二步是基於臨床實踐的合理化流程,從申請到分診,到前質控,到匹配專家,到審核,再到發佈,從臨床出發的流程設計確保資源高效運用;第三步則由心醫具備臨床經驗的專業服務團隊,這些全部來自一線的醫護人員,能有效將臨床經驗與遠程服務結合,提升運營的效率和質量。

學科賦能則是與學科機構共享資源和收益。經歷此前五年的實踐積累,心醫國際目前已構建全國最大的遠程醫聯體網絡:5700+醫院、160+醫聯體、160+區域龍頭、50+國家三甲以及20+專科龍頭,形成基於臨床業務的海量真實診療數據,這些數據未來可應用於萬院互聯開放平臺。

以腦卒中專科醫聯體為例,正是依託於心醫遠程平臺,才使得全國頂尖學科資源可以高效地服務於基層患者。目前,宣武醫院與重慶九院開展學科共建,有效提高了重慶九院腦卒中救治水平,使腦卒中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更有效的救治。重慶市衛計委領導對該項目建設的成績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肯定醫院在分級診療下對信息化建設的探索和創新。

由此可以看到,心醫國際就是這樣一家以客戶為中心,持續為醫患創造價值的公司。

未來,心醫國際要做3件事情:一是在人才培養上要懂行業;二是要夠專業,只有這樣才可以跟上時代和行業發展的需求;三是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共生髮展。心醫國際的目標是到2020年,構建一個將遠程醫聯體網絡、區域公共衛生網絡、醫療生態網絡進行三網合一智慧醫療平臺,然後通過多級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實現資源整合與價值提升,最終打造一個醫療生態網絡。

——大家都在看——

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实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大有可为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