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當資本不再瘋狂,共享充電寶還能走多遠

當資本不再瘋狂,共享充電寶還能走多遠

資料圖

原題:惡性競爭 嘴仗頻起 訴訟高發

當資本不再瘋狂,共享充電寶還能走多遠

業內人士表示,專利儲備是企業的護城河,關鍵時刻企業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但在進行專利儲備之外,共享充電寶企業還應把重點放在提升用戶體驗和公司運營上

法治週末記者 平影影

沉寂一段時間的共享充電寶行業,近日又起波瀾。

5月25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就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電”)起訴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街電”)專利侵權糾紛系列兩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街電侵犯來電兩項專利成立,責令街電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來電共計100萬元。5月28日,街電科技發佈聲明稱,已當庭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專利訴訟高發,來電起訴街電一案並不讓人意外。但該案判決結果發佈後,引來了來電街電一系列“口水戰”。

這一年來,共享充電寶行業究竟走過了怎樣一條路?

來電和街電全面“開撕”

2017年4月,來電以專利侵權為由將街電起訴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該案今年4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法院審理認定街電侵犯來電科技兩項名為“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和“吸納式充電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責令街電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來電科技共計100萬元。

街電當庭提起上訴,併發布聲明,表示一審法院對此專利事件的事實認定存在偏差,此次事件不會影響街電合作商戶的正常經營,不會損害合作商戶的權益。

聲明還表示,此前針對來電持有的7項爭議專利,街電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發起無效宣告請求,其中4項已被認定為無效,1項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駁回。剩餘兩項專利的其中之一即為此次的“吸納式充電裝置”,這項專利等同於VCD吸納光盤、ATM機插卡的功能,並非核心專利,且在無效宣告程序中,極有可能將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判定無效;另外一項在行政訴訟程序中,也極有可能被認定無效。

針對街電的聲明,5月29日,來電科技發佈的最新聲明上面只有三行字:呵呵,講點事實,好好說話。走著瞧。

這場訴訟大戰還未完結,法庭之外的大戰已經到來。

5月29日,有網友通過微博爆料了一段視頻,爆料視頻顯示,來電科技CEO袁炳松在某餐吧就餐中途,起身將商場公共區的共享充電寶櫃機抱回就餐位,隨後又將櫃機徑直抱離商場。

該視頻一出輿論愕然。5月30日,袁炳松發佈內部信回應,稱這段監控視頻是2017年年初,他在長沙談業務的時候拍到的。“當時咱們已經將來電的設備放入商家,所以我們向商家要求把他們設備撤掉,搬回去研究一兩天再還回來。”袁炳松表示,當時和商家也做過溝通,但事後看來這麼處理確實不妥當,應當認錯。

另外,他還在回應中提到了惡性競爭一事。稱街電團隊後來主動接觸他,並提出條件:如果來電不對外說出法院一審判決街電專利侵權成立一事,就不將這段視頻外洩。

對此,街電回應稱:“來電科技CEO袁炳松在內部信中對於街電和陳歐先生本人的汙衊純屬造謠。我們已經在蒐集相關證據準備報案,並保全證據準備起訴。”

資金鍊斷裂 “偽需求”現形

來電和街電這一系列對戰,將大眾的視線重新拉回到共享充電寶行業。

去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撞上風口後,多家企業獲得資本青睞,完成融資。雖然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前景、盈利模式等不斷受到人們的質疑,但行業快速奔跑的腳步並未受到影響。

有媒體在去年5月時曾做過統計,40天時間內,共享充電寶行業共發生了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金額約為12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的近5倍的融資額。其中街電獲得了聚美優品3億元人民幣投資,來電獲得了海納創投基金、紅點投資等2000萬美元融資。

但好景不長,不過半年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就進入到洗牌階段。樂電宣佈倒閉,Hi電將員工從原工作城市調至邊疆城市,並規定24小時內自費至新崗位報道,三日內若無法到崗則視為“自動離職”。而據媒體報道,截至去年11月,包括樂電在內,小寶充電、泡泡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充電、河馬充電等7家企業均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共享充電寶是被資本強行催生的偽需求,因此行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業內並不意外。”互聯網行業觀察家方堃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需求並不大,但去年上半年資本瘋狂介入造成了一種假象。但實際上,共享充電寶根本沒有高頻的需求,也無法在流量入口、用戶獲取渠道等有所作為。

方堃認為,共享充電寶跟共享單車一樣,兩個行業都是被資本強行催生,本身不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風險。

“沒有盈利能力,就意味著要靠燒錢過活。如今投資人是非常理性,要求非常明確,沒有回報的項目不會輕易跟進。共享充電寶諸多企業最後宣告倒閉,就是因為不再被投資人看好,資金鍊斷裂所致。”方堃說。

艾瑞諮詢發佈的共享充電寶報告顯示,共享充電寶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0.9億元,預計2018年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將達1.64億人,市場規模可達到1.5億元,2019年達到2.3億元,至2020年增長接近3倍。

雖然報告認為共享充電寶市場的規模會在近幾年保持增長,但一兩億元的市場規模不管是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是與背後資本的高投入相比,都顯得過於單薄。

“共享充電寶的存在即證明有市場需求,只不過市場較小;再加上很多企業剛進入市場時,過度鋪設設備而忽略了使用率,導致經營現金流不健康,資金難以為繼,導致了倒閉潮。”艾媒資訊CEO張毅如此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活著的企業也未必能順利瓜分市場

行業經過大洗牌後格局已基本固定,來電、街電等組成了第一陣營,並且逐漸拉大了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但作為第一陣營的選手,其盈利狀況也讓人擔憂。聚美優品2017年年報顯示,街電全年實現營收5800萬元,虧損1.33億元,為聚美優品貢獻了1%的營收以及340%的淨虧損。

“活下來的共享充電寶企業還有機會。”張毅認為,這是因為人們目前對手機娛樂功能的需求非常大,而短視頻、直播、手遊等應用卻非常耗電,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在短時間內又無法得到改變。

不過張毅表示,共享充電寶企業若想探索出正確的路徑,應提高專利儲備,停止惡性競爭,把重點放在提升用戶體驗和公司運營等方面。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7月,來電曾以侵犯其3件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將雲充吧告上法庭,之後來電又相繼起訴街電、友電等公司專利侵權。來電CEO袁炳松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佈局,並在線下有更多延伸。根據來電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4月,來電國內外的專利申請數達120餘項,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達58項。

2017年5月,陳歐斥資3億元高調收購街電,並在月底花費1億元購買了劉同鑫的3項發明專利,包括共享充電寶充電箱、充電更換系統及充電方法等,街電成為相關專利的持有者。

“專利儲備是企業的護城河,關鍵時刻企業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但張毅表示,日常在進行專利儲備之外,共享充電寶企業應當反思自身發展的不足,踏踏實實做事。

一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內部人士向法治週末記者透露,共享充電寶的應用場景多在機場、火車站、商場、飯店等,為了快速鋪陳設備,爭奪商家,共享充電寶企業難以避免地會採用一些極端手段。

“共享充電寶的門檻較低,但要想做好卻非常難。雖然一大批企業已經被淘汰,但並不意味著剩下的企業就可以安心瓜分市場了。”張毅表示,參考互聯網行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不難作出預測,未來共享充電寶行業一定也只是一兩家企業的遊戲,或者是一家獨大,或者是兩巨頭共存,其他小企業苦苦掙扎。

方堃也表示,雖然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規模不大,但如果整個行業只剩下一兩家大企業,平攤下來一家企業獲得的用戶需求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也給了企業發展的空間。

“通過研究不難發現,在互聯網的各細分領域,那些存活下來並壯大的企業最初都是通過賠錢業務來聚攏用戶,然後跳過賠錢業務找到了新業務作為增長點。共享充電寶企業能否存活,關鍵就看能不能在充電服務之外找到新的業務。”方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