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為什麼滿清要扼殺明朝的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

明代中葉以後長江中下游出現的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標誌著儒家文明內部工商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江南一帶到處是工商業萌芽。

明朝是繼宋朝以來我國商品經濟發展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社會經濟形態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轉變,而這些變化與早期的近代西方發生的變化存在一些現象上的相似性。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明朝中後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某種轉變可以被看作是資本主義的萌芽形態,如果能順其自身成長軌跡繼續發展的話,中國也會像西方國家一樣走上工商業的道路。

為什麼滿清要扼殺明朝的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發達,商品貨幣貿易活躍,手工工場規模擴大,一些大商人向手工業生產投資,江南紡織業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這樣類似於現代勞資僱傭關係的現象。農村則以丁銀併入田賦,徵收白銀代替實物稅,農產品趨於商品化等等。此外,在文化方面,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思想抬頭,市民文化流行,佔據統治地位的官方意識形態也受到來自民間一定程度的置疑和衝擊。這樣的現象在相關資料中多有反映,如明朝小說《三言》《二拍》是描寫當時市井生活與市民文化的傑出作品。

滿清扼殺明朝工商業萌芽,強化落後的滿清農奴制度

滿清首先要防範的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所以慈禧太后說“寧與外人,不予家奴”,中國本來就不是它的,只要能夠保住皇位,割讓土地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講,幾乎是拿別人的東西送禮,對於這一點,外國人看得清清楚楚,他們說中國是“一盤散沙”,“一小隊士兵,只要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就可以從中國的這一端一直打到那一端,而不會有任何抵抗”。

為什麼滿清要扼殺明朝的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

日本也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但是日本的轉變速度,比清朝快,而且成功了,過去我們認為是由於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比滿清程度要深,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滿清在近代化過程中,比日本要快,但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量是漢人,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漢人整體上的文化水平是高於滿人的,但是,滿清統治者對於“洋務派”是利用和打擊並重的,剿滅太平天國是用,以後主要就是打擊了,滿清始終是以“中國”為第一敵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