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日落趙王城

趙王城遺址位於邯鄲市西南部,是我國唯一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戰國時期王城遺址。本著“原址保護,移位開發”的原則,在趙王城遺址旁實施了總面積8200畝的趙王城遺址公園建設。 ——題記

印象中趙王城的落日是磅礴而蒼茫的。

日落赵王城

遺址 文圖//清水無魚

沿著陵西大街一直向南,趙王城遺址就在通往邯鄲機場的附近。那是一片時隔2200多年的曠野,以廢墟的形式荒蕪在時間的秩序裡。那是一段早已越出視線的生活,沒有人去破壞它,以至於兩千年前的一座城郭土臺和夯土城牆得以保留至今。我們在附近徘徊良久,竟然找不到進入遺址(入城)的那條小路。

日落赵王城

趙王城龍臺 文圖//清水無魚

那時,我的內心是惆悵的,意念中這一帶的山巒、河流都是沉穩而荒涼的,現代化的高樓以物質的形式早已遍佈城市的角角落落,四縱八橫的高速公路繞城而過,波音737飛機從不遠處呼嘯而起,我們的日常生活常常被一種快節奏充斥著,這裡真的成了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落。但它的存在同樣是真實的,以廢墟的形式在邯鄲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存兩千年,只不過是以廢墟的形式。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趙王城荒蕪著。

同樣荒蕪著的還有灌木、草叢、飛鳥、落葉和一蓬蓬碩滿枝頭的酸棗樹,他們和趙王城一同荒蕪在這個某個暖陽融融的春日裡。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裡,那些在枯萎了的秸杆象一排排列隊的兵,人走過,鳥雀飛起。又在不遠處的荒草中落下。這就是2千多年前的趙王城嗎?那象徵王權的宮殿何在,那象徵權力意志的樓閣何在?顯然,他們早已被司馬遷以文字的形式請進《史記》中,夕陽真實地存在於現實的虛幻當中,放射出落日之前最輝煌的橘色之光,地上的荒野連同荒野之外的想象都被包裹在這片橘色的光彩裡。

日落赵王城

遺址 文圖//清水無魚

幸好,這種荒蕪被完整地保存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沒有建造在這片廢墟上。

經過兩千年的時光剝蝕,龍臺——那個曾經輝煌古建築的碩大基臺依然以高出地面近20米的高度衝撞著你的視線。幾面紅黃的旗幟在秋風中獵獵飛舞,給原本平靜的曠野增添著一種悲涼。站在龍臺之上,視野一望無際的開闊,遠處,邯鄲城以一種沙盤的姿態屹立在東北方向,腳下的那些叫“馬莊、三堤、正崗”的村莊以積木的形式散落在它的周圍,鋼城的煙囪矗立在藍天之間。

日落赵王城

遺址 文圖//清水無魚

俯瞰近處,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和依稀可辨的門闕狀如岡巒,在如血的殘陽中宛如一條蒼龍在眼前呈現。龍臺下是梯級分明的三層夯土臺,你能想象當年,這裡一定是迴廊環繞,重簷疊嶂,九曲同回的場景。站在這裡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君臨天下,傲視群小”的視覺震撼。我放眼遠眺,極力在視野的範圍之內尋找那條東方王城的中軸線,儘管荒野下的廢墟阻礙了我的視線,但那條中軸線在我的心中分明是存在的,它把三座方形城池連在一起。就是這座王城,開啟了我國中軸對稱的建築格局,而這項偉大的創造卻來自於兩千多年前那些不知名的趙王城的設計者。

日落赵王城

遺址西門闕 文圖//清水無魚

此刻,亭臺樓閣遠去,與時間一起沉默在荒蕪中,而連片的曠野簇擁著落日的光芒臣服在在眼前,你的視覺是真實的,感覺卻是恍惚的。那是建築的廢墟對人心理的巨大影響。與土地一樣呈現於眼前的還有植物,這是一種在北方的曠野裡經常見到的,矮矮的身子,小而綠的葉子之間閃爍著一個個紅得發紫的小果實,在陽光下、在曠野裡、在清風中搖曳出上一個成熟的季節。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四周一片安靜,一切事物都安靜到虛無的表象裡……

日落赵王城

遺址 文圖//清水無魚

一支隊伍在馳騁,在狼煙四起的北中國版圖上,他們從遙遠的北方遷徙而來,向著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邁進,他們的名字叫“趙”,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將古趙國的都城從中牟遷到邯鄲,敬侯元年,趙王城動工新建。我不想借用史料上的那些龐雜冗長的數字去描摹趙王城曾經的輝煌,但我想說的是,為防止水患,這座代表著一個王朝興盛的王城從一開始就設計了非常科學的排水設施,歷史往往給先人開一個天大的國際玩笑,時間僅僅過了158年,這座王城的最後命運卻是被一個叫做“章邯”的“小人物”以極不負責任的一句“夷其城郭”在一把大火中灰飛煙滅。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歷史出現驚人的相似,幾年之後,項羽不也一把火燒燬了秦朝的咸陽宮嗎?在中國的版圖上,統一、割據、再統一,分久必合,歷史的活劇依舊在這樣戰火連天的硝煙中一幕幕上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這是當年漢高祖修建耒陽宮時,蕭何說過得一句話。一個王朝的毀滅,並非是一個帝王本身的姓名和一座城池的坍塌,更重要的是毀滅著萬千百姓的智慧、辛苦還有淚水。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而那座坍塌在公元前209年的趙王城連同幾公里外的幾座趙氏王族的荒冢卻給這塊土地留下了一道永遠無可復加的暗傷

我不知道三國時期那位叫劉劭的邯鄲人看到了什麼,竟然能在趙王城坍塌了幾百年之後寫出那篇著名的《趙都賦》,他是這樣用豪放的筆墨描繪趙王城的盛況的: “爾乃都城萬雉,百里週迴。九衢交錯,三門旁開。層樓疏閣,連棟結階。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正殿儼其天造,朱欞赫以舒光。盤虯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樑。結雲閣於南宇,立叢臺於少陽。”

日落赵王城

遺址 文圖//清水無魚

在龍臺之上陷入沉思,腳下的夯土裂開著一條條曲曲折折的裂縫,像不規則的龜背的殼。這些堅硬的夯土除了忍受時間的荒蕪,還要忍受回憶的痛苦,在他們的身上,曾經挺起過那麼多高大粗壯的象徵著王權和地位的廊柱和屋脊,這裡曾經的層樓疏閣,這裡曾經的連棟結階,還有宮廷裡的仁愛忠義和愛恨情仇早已煙消雲散,然而,當初,這裡又該晃動著多少屈躬彎腰的背影?有多少雙粗糙的手和衣衫破爛的身影將這些宮殿擎起。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肩扛手抬,櫛風沐雨。歲月流年,歷史像一道閃電,一晃而過,蒼穹依舊,春秋依舊,當歷史的腳步踏過魏晉唐宋、踏過五代十國,踏過康雍乾嘉,哪一朝的帝王不是以太子之家的巍峨去體現皇族的莊嚴?又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並以不可阻擋之勢隆隆而去的時候,人在歷史的過眼煙雲中又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體會那塵埃一樣的微小。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太陽偏西了,我的目光始終不願意離開過那片荒涼。落日的夕輝將這片古老的土地塗抹成一片金黃,歷史卻依舊在現實中呈現出一片令人揪心的荒蕪,只有那一抹金黃給這亙古的荒涼塗抹著最後的一絲溫暖,四周越發的安靜,神秘。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該是離開的時候了。我徐步走下龍臺,尋找停在荒野中的汽車。忍不住回望龍臺,驀地,一群黑色的大鳥在龍臺的上空騰空而起,追趕著我們飛翔,其中的一隻大鳥還一直在我們車頂上盤旋,發出乖戾的尖叫。我們打擾它們了嗎?剛才,這些鳥躲在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的足跡了,這裡已是鳥的王國,植物的領地,荒草的家園。它們的平靜一旦被打破,就會對“入侵者”充滿敵意,只有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它才意識到我們並未對它造成任何的傷害,我們的到來,顯然驚著它們了,此刻原本滿心的失落感又蒙上一層愧疚,也多了幾分驚恐!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秦時明月漢時關”,此刻,站在深秋的風中,我的心是鬱積的,歷史從縱深處一閃而過,容顏依然漫漶而清晰。我想起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一句話:“所有的建築都是人造出來的,可他們一旦屹立在大地上,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站在偉大的建築面前反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而他的夫人林徽因的話則更直接:“世界上所有能載入史冊的建築都是權力和意志的體現,最能體現意志的除了皇權就是神權。所以,這樣的建築不是宮殿就是廟宇。”

日落赵王城

遺址公園 文圖//清水無魚

此刻,除了天邊那磅礴的落日和落日下的一天彤雲,還有什麼不會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過。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趙王城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每年穀雨前後,遺址公園裡的牡丹就開了,許多人來此賞花踏青,免門票。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清水無魚 更新:2018.04.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