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關注傳統文化,數字化時代如何講中國故事?

耿彥佳


無論傳統還是數字,都不是講好一個故事最重要的因素。數字化的手段可以讓一個故事很花哨,但不會根本上成就一個故事。故事的好壞關鍵在於什麼?在於你得真有故事,沒有胡編亂造,更沒有假大空或偉光正。

中國人講故事的最大毛病就是喜歡“文以載道”。表面上看,文以載道沒什麼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數千年反覆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道”對“文”的宰制。老愛講大道理,不愛擺事實,或者違背敘事的邏輯去將就道理,結果當然講不好故事。以至於到了今天讓人一聽說“中國故事”這四個字就敬而遠之。

所以,講好故事首先第一就應該尊重敘事的邏輯、方式和內在規律,而不能簡單地把敘事當工具。西方社會之所以擅長講故事,恰好就是遵循了這些原則。當然,人家歷來有這個傳統。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雄辯術都是知識精英必須修煉的學問。而這門學問的一個主要技巧就是講故事。演講者通過故事,不是一蹴而就地向聽眾灌輸道理,而是巧妙地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來打動人心。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上是弱項——在一個強調權威強調秩序等級的社會里,居高臨下地、命令式的講大道理比細緻入微地打動人心更有效率。

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學者鄭永年也在一篇題為《中國為何說不好中國故事》的文章中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不過,他把講不好故事的原因歸結為中國缺乏文化自信,我覺得是無的放矢。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好故事都出自不自信的作家之筆。無論托爾斯泰還是普魯斯特,只有自我懷疑的作家才能賦予故事以豐富性和多義性,這樣的故事才具有打動人心的潛質。相反,自信滿滿的寫作不可能具有人性的魅力。其中的缺陷跟“文以載道”的毛病在邏輯上是相似的。

總之我認為,講好一個故事,必須為聽故事的人著想,而不能只想著自身的利益。


西閃


與數字時代之前的印刷時代,或還沒有社交媒體的電子時代相比,數字時代的巨大進步在於講故事或將中國敘事宣傳給世界各國的民眾的方式,途徑,以及可行性大大增強了。譬如,以前主要用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作為講中國故事的方式,但現在由於互聯網技術,特別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社交媒體技術的出現,講中國故事已經變得人人可講,不同媒體並行不悖了。當然,要對外國民眾講中國故事要求就比較高,因為首先得用他們能夠聽懂的語言來講。以下,主要列舉一下數字時代講中國故事的原則、途徑和方式。



一,原則

1.講中國故事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真實,不誇大不縮小。

2.以正能量,積極進取的能鼓舞人心的故事為主。

3.故事儘快短小精悍,語言簡練,生動形象,感人肺腑。沒有感染力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二,途徑和方式

電視,報紙,官網,社交媒體,自媒體,文化節,國際文化節,學術交流,民間交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