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大學生畢業後從事家族“採耳”工作,月收入萬元

大多畢業生畢業後都進入了迷茫期,可四川姑娘江鈴卻可以淡定地預測自己的收入,作為家族第四代傳人,她從小就繼承了祖傳的“採耳”技術,“一萬打底吧”這是她對自己未來工資的預測。“採耳”對於不少南京市民來說,也許有些陌生,但這項自古就有的技術,在四川等地一直很流行。

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家族“采耳”工作,月收入万元

“很舒服,一點兒都不疼。”,小江拿出一個專門的工具箱,裡面有小耳扒、雞毛棒、夾子、刮耳刀、耳鉤、耳鏟等等。為伍先生“採耳”前,小江先將所有器具用酒精消毒,然後戴上頭燈,先用耳勺在伍先生耳廓周圍輕輕摩擦,然後進入耳道,敏捷地在耳勺、耳鏟、鑷子等工具間“切換”,輕巧地把耳中的“垃圾”全部清出來。整個“採耳”過程,大約持續了20分鐘。“其實最關鍵的是手感。”已經從業三年多的小江頗為自豪地表示,因為對耳部結構瞭如指掌,她“閉著眼睛也能採”。

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家族“采耳”工作,月收入万元

實際上,由於一些客人的耳洞位置較靠內,加上一些緊貼耳膜的耳屎,憑肉眼很難看清楚,這時,也只能憑藉“手上的感覺”。她家從太爺爺輩就開始從事“採耳”的工作了。如今,家族裡從事“採耳”工作的,有幾十人。就連“採耳”的工具,都是家族長輩自己製作的,“只傳家族內的人以及徒弟,不外賣。”從小,父親就在外“採耳”掙錢,母親照顧家中老小。“一個很難弄出來的耳結石,我爸很輕鬆就拿出來了,我覺得很神奇。”小江12歲時,央求父親把“採耳”的技術教給她。得到父親許可後,小江一邊看父親工作,一邊自己琢磨,給自己“採耳”。

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家族“采耳”工作,月收入万元

儘管一開始耳朵被捅得生疼,但短短一兩週,小江就掌握了基本技巧,開始為奶奶和弟弟“服務”了。高中畢業後,小江就正式“入了行”。入行後,小江跟著父親走過浙江三個市,以及江蘇無錫。不少客人原本沒有“採耳”的習慣,但嘗試過之後,變成“一週不採就難過”。由於越來越受歡迎,小江的收入也越來越高,“離開無錫時,每月至少八九千吧,老闆還不想放我走。”不過,她自己算過一筆賬,“每筆生意,我拿30多元的分成,每天來十來個客人,每月起碼也過萬了。”“採耳”得保持一定姿勢。一天忙下來,江鈴還是有些吃不消,“肩頸太累,有時覺得都快撐不住腦袋了。”到了家,她累得動都不想動。

小江的父親已經帶過三四十個徒弟,而小江也希望和父親一樣,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沒準未來我也會教幾個徒弟,組建一個我的‘採耳團隊’!”她信心十足地說。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